初中生学业求助行为的差异分析

2013-04-29 16:16:35石常秀席贻莹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重点中学学业成绩工具性

石常秀 席贻莹

学业求助是一种自我调控学习的策略,当学生遇到学业困难时,通过寻求帮助并利用帮助得来的信息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目的,求助促进了学生对学业的理解。它是一种适应性的学习策略,而非依赖性的表现。然而,目前在中小学中,很多学生非常需要帮助却又不愿开口的现象并不少见。

研究表明,中小学生求助的原因主要是不会解题,找不到解题思路或不理解某些知识,求助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知识、学习方法、取得好成绩或避免失败。不愿求助的主要原因有:害怕老师或同学会认为自己笨、不聪明,因此受到嘲笑;担心自己经常问简单的问题,老师或同学会嫌烦,因此增加对自己的负面印象;担心老师的批评;由于自身性格影响,不愿与别人多交流,比较害羞。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通常有两种反应:工具性求助(instrument help-seeking)和非工具性求助(non-instrument help-seeking)[1]。这两类行为中只有工具性求助才是有益于学习的自我调控的学习策略。赵小军等人的研究使用心理测量法和观察法将学业求助行为的研究进行了拓展,学业求助行为可以分为三类,即非工具性求助、工具性求助-老师和工具性求助-同学[2]。

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主要涉及学业求助与学业成绩、成就目标、任务难度、自我概念、课堂环境和性格特征的关系[3]。学习成绩与求助益处、工具性求助呈显著性正相关,与求助代价、非工具性求助呈显著性负相关[4]。纽曼的研究表明,以学习目标为定向的学生,往往向老师寻求与任务有关的信息,以帮助自己解决困难。而以表现性目标为定向的学生,往往避免寻求他人的帮助[5]。学生的性格特征也会影响他们的求助态度、求助行为。Zimbardo研究表明,害羞的学生不敢发问、不善于寻求帮助或加入同学的讨论[6]。

本研究从学校类型、性别和年级的背景变量出发,探究在非工具性求助、工具性求助-老师、工具性求助-同学这几个因子上的差异。该研究对于初中生有关学业求助的研究以及学习心理分析(如学业心理矫正等)具有积极意义。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测量分别在安徽省某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两所学校进行,共回收185份填写完整的量表,剔除无效量表,共179份答卷。重点中学被试90人,非重点中学被试89人,每所学校各选取初一、初二年级作为被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初一被試90人,初二被试89人,男生有91人,女生有88人。将量表答卷题目95%选择同一等级的被试剔除。被试先前无参加相似测验的经历。

2.研究工具

初中生学业求助行为量表(李晓东编制,赵小军修订)[7]。共11题,三个因子,分别为非工具性求助、工具性求助-老师和工具性求助-同学,各分量表的α系数为0.8008、0.8362和0.7790。均采用5点等级计分。

3.程序

测量主试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担任。测量在学校教室进行,量表统一由主试分发给被试,然后当场回收。

4.统计处理

本研究使用SPSS13.0 for Windows对数据进行统计和管理。

二、结果与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被试的学校类型(F(1,171)=21.395,p=0.000)、年级(F(1,171)=17.792,p=0.000)对非工具性求助的主效应显著,学校类型、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1,171)=4.741,p=0.031),重点中学小于非重点中学,初一年级小于初二年级(见表1)。被试的年级(F(1,171)=4.476,p=0.036)对工具性求助-老师的主效应显著,初一年级大于初二年级(见表2)。被试的学校类型(F(1,171)=7.983,p=0.005)对工具性求助-同学的主效应显著,重点中学大于非重点中学(见表3)。

三、讨论

1.学校类型层面的学业求助分析

学校类型对求助代价-老师有显著的影响,且重点中学小于非重点中学,学校类型对求助代价-同学也有显著性影响,同样重点中学小于非重点中学。由此可以看出,重点中学的学生在寻求帮助时,他们自认为来自老师的威胁和来自同学的威胁都相对较小。重点中学的学生有较强的学业自我意识,普遍认为自己的能力较强,不必担心在请教别人问题时,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而非重点中学的学生,由于升学不太理想,在学业自我知觉方面显著低于重点中学,在遇到学业困难时,会害怕问一些在别人看来很简单的问题,别人会认为自己很笨。重点中学学生的工具性求助行为显著大于非重点中学学生,这一结论符合脆弱假说。脆弱假说认为,帮助会对具有较低能力水平和低自尊心的学生产生威胁感。因为低自尊心或较低能力水平的学生已经自己构建了自身相对封闭的心理循环系统,对自我构成威胁的信息较为敏感,因此更不愿求助。对于非工具性求助,重点中学学生得分显著小于非重点中学。重点中学比非重点中学学生的融入性动机高,融入性动机是指学习者对社团文化有所了解或存有兴趣,希望与之交往或融入该社团的活动[8]。这种动机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求助态度,重点中学的学习氛围比非重点中学的要浓厚,在这样的学习团体中,更易激发周围同学的求知欲,更易激发他们之间的探索、求助。面对学业压力时,重点中学学生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是积极的。他们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主要体现在自学能力和求助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较难问题的时候,先自己努力探索解题方法,实在无法解决再寻求他人帮助,这种工具性求助是值得赞扬的。与之相对应,非重点中学的学生自学能力和求助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因为学业基础的薄弱会导致自学能力的欠缺,而较低的自尊又让自己不愿意通过积极的方式寻求学业帮助。由于学业成绩不佳,导致部分人自暴自弃,在解决学业问题时采取回避的态度,干脆让别人替他完成或者干脆跳过不去解决它,这是非工具性求助。

2.年级层面的学业求助分析

在非工具性求助上,初一学生得分显著小于初二学生。通过小学到初中的身份转换,同学之间成绩的差异并没有明显显示出来。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业任务加重,部分学生对学业产生反感,成绩较低的同学却更愿意以考试成绩为指标,导致在自我知觉方面的严重问题,非工具性求助也就自然增多。在求助代价-老师上,初一学生得分显著小于初二学生,随着年级升高,来自老师的求助威胁要远远大于同学的威胁。随着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增多,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印象也颇显重要,而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学生总是害怕提出一些让老师觉得“不是问题的问题”,会给老师留下负面印象,所以求助的频率较少。

3.求助教师和求助同学的差异分析

学生显著地知道求助老师的益处应该大于求助同学,且显著地认为来自同学的威胁大于老师,那么,按照常理我们可以推出学生应该更多的求助老师以迅速解决问题。但这项研究的结果却截然相反,学生更愿意在行为上求助同学。由此我们有理由推断,可能师生关系在这种路径中起到了中介或调节的效应,研究者准备进一步进行相关研究。

4.策略与建议

教师不论对待重点中学还是非重点中学学生,都应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班级求助的氛围。在学生看来,他们知道老师对他们的帮助是很大的,并且认为来自老师评价的压力小于同学,所以他们有寻求老师帮助的倾向和意愿,老师就更应该鼓励那些有求助意愿却又害羞不愿行动的学生。研究表明,师生关系中亲密性越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越好;师生关系中冲突性越强,学生存在越多的不合作和回避行为[9]。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成绩与求助益处、工具性求助呈显著性正相关,与求助代价、非工具性求助呈显著性负相关。对于学业成绩较差者,他们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感较弱,工具性求助的意识较弱,所以教师应该给予更多关注。对于那些在成绩上形成习得性无助的学生,要更为关注,不仅从学习上给予帮助,更应从其家庭结构的角度入手,与其父母沟通,让他们知道孩子的成绩不应只看到考试分数,应更多看到他们的爱好与其他特长,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尊心。自尊心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工具性学业求助行为之中。

参考文献

[1] Nelson-Le Gall S.Help-seeking behavior in learning.In:Gordon E W.Ed.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Washington,D.C.: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1985.

[2] 赵小军.西北初中生自我概念、学业求助及其关系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 刘敏,汤芙蓉.影响学生学业求助的因素及其有效策略探析.社会心理科学,2008(3-4).

[4] 李晓东,张炳松.自我效能、价值、课堂环境及学习成绩与学业求助的关系.心理学报,1999(4).

[5] 马有.学业求助及其策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1).

[6] Zimbardo,P.G.Shyness and the stress of the human connection.In L.Goldberger & S.Breznits(Eds),Handbook of stress:Theoret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1982.

[7] 赵小军.西北初中生自我概念与学业求助关系的测量研究.河西学院学报,2007(6).

[8] 申俊丽.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对其英语学习的影响——对重点与非重点班学生的比较研究.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0(5).

[9] Sondra,H.B.,Gary,W.L.The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 and childrens early school adjustment.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1997(1).

猜你喜欢
重点中学学业成绩工具性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14
书之井
廉政瞭望(2016年23期)2016-12-22 05:18:06
学业成绩与习得性无助: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大学生上网情况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20
省重点中学评选退出历史江西将更注重评选“特色高中”
江西教育B(2014年7期)2014-10-13 00:39:26
大专护生自我效能感、就业取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