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健
【关键词】初中数学 提问 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B-0060-01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好的提问方式,准确的提问时间和精彩的提问内容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大有裨益,教师需要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特点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提问,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初中数学知识。
与日常生活中的提问不同,课堂教学提问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它首先应当与课堂教学的目标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在问题中进行思考,从而获取知识,提高学习的技能,提高数学的思维能力。因此数学课堂中的提问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提出的问题反映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计划和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对于学生而言,则是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共同找出问题的答案。课堂中的提问,不仅可以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
一、数学教学课堂中提问的分类
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的提问,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和系统性的活动。它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目标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最终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课堂的提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例如,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将问题分为引导型问题、掌握型问题、探究问题和创新型问题等。其中引导型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此类问题的设计是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复习来导入新的内容的教学,难度通常不大;掌握型问题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因为此时的学习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石;而探究型的问题则在难度上有所增加,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创新型问题考虑到对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
按照问题思考难度的高低,则可以分为纯粹记忆性问题、思考性问题、探究性问题。记忆性问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通常都是对基本知识点的记忆,如概念、基本定理的记忆等;思考性问题主要通过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加工,引导学生综合考虑新学的知识,做到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完善;探究性问题主要是从已有的结论出发,推出新的结论的过程,其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学生的推理和判断能力。无论是哪一种划分提问问题的方式,都是对有效提问方法的概括和总结,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甚至是不同的教学时间和教学阶段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的内容。
二、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效果的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几种策略来提升课堂提问的效果。
第一,提问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导向性。这是提问首先需要遵循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前,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包括难易程度,学生接受和理解本课程知识水平的能力等。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重现以往的知识,以及理清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做到知识的迁移,对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挖掘和疏通,然后用一些简单的综合性题目来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检测,最后通过发现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学习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就可以通过对公式进行变形,再用更为复杂的问题来强化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此外,还可以从公式形式上的特点,比如和a2+b2进行结构比较。总而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
第二,提问过程中要注意问题设置的难易程度,以及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通过层层深入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逐步深入的思考,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如在旋转变换的课堂教学中,等腰直角三角形△OAB和△OCD(如图所示),连接AD和BC,M是BC的中点,连接OM,OM和AD之间是什么关系,将△OCD进行旋转,又会得到什么结论,继续旋转呢?让学生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思考,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
第三,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根据不同课程内容的设置来安排提问的时间。例如在学生新知识时候,首先要针对书中的基本概念进行提问,包括概念中的关键词,概念中的限定词,此概念与此前所学习的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等。在课程逐步深入时,要将提问的重点放在知识之间的对比研究上,如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后,就要将其与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比较,让学生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然后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最终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和融会贯通的能力。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对学生迅速准确地掌握好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时间和教学阶段来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或者对不同的教学提问方式进行搭配组合运用,以此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控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责编 韦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