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妤
摘 要: 自然声乐演唱法主要是以调整性格、控制情绪为基础,以自然、真实为方法,以具有纯净、穿透力、自如、质地和共鸣腔体的声音为目的的。
关键词: 自然;真实;协调
我校是一所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是其中一主要专业,每年都会有十大歌手与五项全能比赛(声乐、弹唱、舞蹈、讲故事、简笔画粉笔字)。在声乐比赛过程中,我们往往能看到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每当选手在舞台上表演时我们就能知道该选手是由哪位教师所指导,教师们的教学风格都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了。而我所教的学生同样具备上述特点,而且她们不但能获得好成绩,同时能代表学校外出演出,并获得好评。本人认为,主要是因为她们的演出能带给观众协调、舒服、自然的身心和谐观感,这也是我在平时教学中所主张的身心和谐教学法。
一、用身心去感受歌曲
米兰音乐学院前院长安东尼奥·巴基尼(AntonioBazzini,1818-1897)曾说:“艺术的目的不是惊人而是动人”。实际上就是要求歌唱者要从自然、协调做起,持之以恒,音量就会自来,歌唱就会变得优美动听。[1]可是在比赛中,部分学生所选曲目篇幅大得惊人,但演唱效果却难以动人,高音是唱上去了,可表情却是脖子拉长、脸部肌肉僵硬,观众在台下也跟着难受。其实这就是学生选择歌曲时忽略了自己身心的接受能力,也就影响了在舞台上的表现力。因此在我的教学理念中主张身心和谐教学,我常对学生说:“假如以你最大的力气可以挑起100斤重的东西的话,那么在歌唱时我们只需花费挑起80斤重物体的力气即可,我们要留下挑20斤力气来边走边欣赏周围的环境,享受劳动的快乐。”唱歌也一样,歌曲有很多,但选歌要结合自身特点,首先考虑的是歌唱者是否具备演唱该曲目的“能耐”,或者演唱过程是否比较轻松。如果很吃力,那么容易两败俱伤,你难受,别人听了更难受;如果较为轻松,那么你的身心是舒服的,别人也就会舒服,所谓“动人之音,莫大于情”。对歌曲的情感体验,就是把自己从歌曲中感受到的东西真实地演唱出来,才能给予歌曲生命与活力,因为最动人的歌声是发自内心的感受。
二、用身心去感受拍子的起伏
自然本能,这是指没接受过正规系统的专业训练的歌者。就像我们刚入学的学生,她们的年龄小,刚初中毕业,大部分还是来自农村的。虽然音乐课程在初中阶段已经开设,但是学生们大多是凭兴趣和自然感觉随意歌唱,不会歌谱、节奏、节拍。而在学生接受正规训练、协调各个器官的过程中,往往会失去平衡,会打乱其原有的自我感觉,出现旧的被破坏、新的还没建立的混乱状态,唱得不如原来顺畅,或时好时坏。基于这种情况,我会让学生认识到这一阶段是学习声乐的关键阶段,意识到声乐基础的重要性,并建立起正确的声乐理念,所有问题都要在此阶段得以认识与解决。然而,这一阶段又是最容易产生毛病的阶段,比如出现声音是喉音、抖音或漏气等现象。因此,在这一阶段我的教学要求是:学得深浅并不是关键,关键的是路子和方向。比如:我会要求学生动手打拍,感受拍子的起伏对身心的影响。⑴把手放在桌面,先数5678的准备拍后,再数1234,5678,在1和5的瞬间,手是怎样变化,在提手和拍下瞬间身体有什么感受。⑵在提手瞬间,脸部表情有什么变化;在提手瞬间张嘴时,口腔是有什么变化。“吸气像打哈欠,吸气要深一点。”简单说就是气吸到口腔时,那里有瞬间倒吸气感觉,就控制好那股瞬间力来歌唱的自然反应。在练习中一定要求学生动手打拍,在重拍里换气,控制好瞬间张力来歌唱好每一句歌词。
三、用身心去感受口腔咬字吐字的变化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学会自然的咬字和吐字,自然的咬字使口腔形成习惯,以平静的心态练习,不要有懒散或急躁的情绪。因为懒散时咬字,口腔的位置容易偏小;急躁时咬字,口腔的位置容易偏大。所以说,咬字在演唱中是很重要的。在演唱中遇到比较难的地方时,难免会产生紧张的情绪,一紧张就改变正常的、自然的演唱状态,其中就包括口腔的咬字和吐字。所以平时我先要求学生打着节拍,一口气一句歌词地朗诵,体会歌词集中统一的位置。多练习稳定咬字,可以起到稳定情绪、稳定演唱的作用。歌唱其实就是表达自己对自然、对人间的那份理解与呼唤,去找到这种理解与呼唤是什么样子,自己又是什么样子,自己和他们的关系是什么。其实,这样的过程非常自然,只要用心去感知,用心去体味,就能感应得到。
四、学会身心和谐的歌唱有利于今后工作
现为幼师生,今后会成幼儿教师,假如幼儿教师能身心和谐、有感情歌唱,就能使幼儿的情感和心境也丰富起来,促进幼儿语言与身心全面发展。在教学中,简单的肢体动作不但能帮助小孩记忆歌词,同时也让歌曲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幼儿的感受力、想象力,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我主张自然、身心和谐的教学法,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歌唱,通过自主的即兴表演的形式,把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用肢体动作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歌唱与表演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又能调整学生的性格、情感、注意力等方面的控制,做到全面地提高学生素质,在今后成为深受小朋友喜欢的老师。
沈湘教授在处理声乐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时,就很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说,教与学的关系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唱,而不是代替学生唱。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唱好,千万不能让学生为你的“学说”和经验服务,学生怎么唱得舒服就怎么办,因为最终是他上台演唱,我们不能叫他上台去受罪。沈湘教授还极力反对在课堂上对学生强行灌输,他认为有些感觉决不能用教师自己的感觉和语言去叫学生接受,要让学生自己有所体会后,用他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2]所以,在教学中我会营造一种平等、宽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环境与学习氛围,形成尊重、友善、合作、分享的学习平台,让学生敢说、敢做,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学习声乐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只有了解它,才能去掌握和运用它。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和技巧,是达到自然歌唱最高境界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正确的发声方法只有一种,但演唱风格、技巧、表现手段却是多样的。所以在学生掌握正确的基本功后,我要求她们学会用身心去歌唱,力求给人一种自如、轻松、随心所欲、没有技巧痕迹的感觉,好像所有技术都已经与歌唱者融为一体,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李维渤.西洋声乐发展概略.世界图书出版社.1998.
[2]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