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插上幸福的翅膀

2013-04-29 07:51周丽华
西江月·中旬 2013年5期
关键词:网络成瘾社会家庭

周丽华

【摘要】《放牛班的春天》自2004年开始放映就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本文试通过对影片的细节进行回顾来阐述笔者从中得到的两点关于教育方面的启示:让孩子们感受到人性化教育;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应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人性化教育;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成瘾

2004年,一部由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亚执导的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轰动了世界影坛。影片讲述的是一位叫马修的老师在一所寄宿学校当校监时与孩子们之间发生的故事。一群几乎被社会抛弃的问题儿童、一个暴君式的校长、一个至高的“犯错——处罚”管理准则,这所学校因为它的沉闷和冷漠而被称为“池塘之底”。然而马修老师的到来慢慢改变了这里的一切,并最终改变了孩子们的一生。影片给了人们很多关于教育方面的启示,本文就仅从以下两方面谈谈笔者的感悟。

一、让孩子们感受到人性化教育

首先,教育可以回避严厉的体罚。

马修老师到来之前,几乎所有“池塘之底”教养院的教职工都信奉“犯错——处罚”的教育信条。结果是越处罚越糟糕,孩子们的表现每况愈下。然而,马修老师却无意严惩这些孩子们,他选择了宽容。马修第一次走进教室便遇到了考验,捣乱的孩子们乘他不备拿起他的皮包扔来扔去,教室的混乱恰巧被校长看见,当校长要严惩那位始作俑者时,马修却巧妙地保护了那位学生,孩子们很快地意识到这位老师的不同。乐格克在教室门上做了手脚,致使学校管理员马桑大叔的眼睛受伤,马修并没有按照校长的要求把他送到禁闭室,而是让他去医院照顾受伤的马桑大叔,乐格克最后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悔恨。相比于严厉的体罚,马修对孩子们的尊重、宽容以及适度的惩罚,不仅没有损害到他们的人格尊严,而且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平等和关爱,实际上更好地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从而逐渐赢得了孩子们的心。

其次,教育者应鼓励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

影片中的马修老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他说:“永远别说永远, 凡事都有可能。”他从没把具有不良行为倾向的学生看扁。马修在第一堂课上就让学生们写下自己的理想。出乎他意料的是,几乎每个孩子都很认真地描绘着自己的理想,这表示他们对自己的将来是有所期望的。这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这个新来的光头老师与学校其他人的不同——他认为这群捣蛋鬼是有未来的。

最后,教育者要用爱去教育学生。

俗话说,只有没有爱心的学生,没有改变不了的孩子。我们现在的教育者就应该像影片中的马修老师一样,用爱去教育学生,不只是为了工作而教育。每一颗幼小的心灵都孕育着一朵瑰丽的鲜花,我们将为这些心灵之花找到一个怎样的承载点,最终任其自由绽放呢?

影片中出现的坏孩子,他纵火烧学校的举动却是在报复校长对他的殴打和诬陷。也许没有一个孩子真的天生就是坏孩子,坏孩子都是坏老师的杰作。孔子曾经说过:有教无类。如何对待不同的学生,如何给予他们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如何发挥他们的特长并努力帮助他们成长,这是每一个教师包括家长都应该深思的问题,没有一个孩子希望永远沉沦于“池塘之底”啊!

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不是坏孩子,他也许正有一份天才在等着有人去开发。但是我们正在做的就是泯灭他的天赋,把他纳入那个听话的流水线来。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真的很不容易。马修无疑找到了成功的秘诀——那就是爱。因为他爱那些孩子们,不管他们犯了什么错误,他总能原谅他们,也因为爱,他能找到改变孩子们的方法——音乐。做一个优秀教师的先决条件:必须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民族,爱社会,爱科学,爱自然。他也许学识不渊博,长相不俊美,声音不悦耳,但是他绝对不能没有爱心。一个老师的冷漠会耽误一批孩子的一生。一个老师的失职会影响一批孩子的成长。

二、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应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群被排斥在社会角落“池塘之底”的被称为“问题儿童”的孩子。他们有来自低收入家庭的、有因过度顽劣而被赶出家门的、还有双亲战死的。正是因为战乱的社会,多少可怜的孩子失去了双亲而最终被放进了寄宿学校;正是因为生活在单亲家庭,让多少孩子缺少亲人的关怀而患得患失,最终只能通过做一些极端的事情来引起父母的注意;正是因为寄宿学校的体罚制管理,最终让多少孩子因受不了折磨而自杀或做出伤害他人行为。

因此,马修老师的到来,无疑是让这群身处“池塘之底”的孩子看到了春天的阳光,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其实这群孩子的要求并不高,他们只希望能得到自由,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快快乐乐地玩耍,唱自己喜欢的歌,偶尔向爸爸妈妈撒撒娇,这便是他们最大的幸福。而马修老师是真正看懂了孩子们的心。所以,他用了一颗最宽容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尽可能地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找回自己的幸福感。

马修老师正是从侧面反映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在教育孩子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再看看今天的孩子,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比身处“池塘之底”的孩子们的问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现今最让整个社会都头疼的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这让我们不得不更加关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在教育孩子上所扮演的角色。

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固然有网络自身的魔力以及学生自身的性格方面的原因,但其外部环境的影响更是最不容忽视。

首先是家庭方面。大多数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对子女的照顾只是满足与物质需要,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要,孩子入学后,与家庭成员的交流机会大大减少,那些性格孤独、内向、不愿与人交往的孩子,当心里有了矛盾、苦恼而自己无法排解且又不愿与家人倾诉时,他们便会去网上发泄。据相关调查显示,青少年上网玩游戏的占62%,使用聊天室的占54.5%。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键盘就操纵在自己手上,想做什么任自由,因此他们就会很快地迷上网络。

其次是学校。学生多数时间是在学校生活,学校环境对学生特别是中小学学生有重要影响。学校学习条件和学习方法的变化使学生难以面对高手云集的群体,如不能顺应现实,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和嫉妒心理,所以一些学生尽力寻求逃避现实。相关研究发现,网上的世界似乎成为了网络成瘾者缓解抑郁的地方,网络扩大了他们的社交生活,使他们可以和更多的人进行交流以缓解抑郁和压力。因而一旦学生们不愿面对残酷的现实时,他们很可能会试图从网络中找到解脱。

最后是社会。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大多数家庭都配备了电脑,很多在校生也都是人手一台,各处的网吧更是随处可见。这无疑为学生提供了求知的新渠道,但由于网络管理规范尚不健全,且缺乏可操作性和有效的手段,社会不良思潮如享乐主义、金钱至上和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等在网上泛滥,为那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处于转型期的学生大开方便之门。

因而,不管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应该担负起让孩子健康幸福地成长的责任。这就要求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多给孩子们一些关注,真正地把培育好孩子们当成自己的责任,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关怀,进而让孩子们能在幸福的氛围中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左芳.法国电影经典[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2]许昌良.让生命在场—与《放牛班的春天》的教育对话”[J].思想理论教育,2008(6).

[3]徐学莹.教育学:行动与体验[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网络成瘾社会家庭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自尊异质性的关系研究
浅谈中职学生痴迷电子产品的现象与对策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与管理的实证研究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