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村落的声音

2013-04-29 17:37赵艳苓邵侠
西江月·中旬 2013年5期
关键词:曲牌唱词

赵艳苓 邵侠

【摘要】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是艺术。在发现与被发现的过程中,便会找到最有价值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逐步调查中,平阴县孔村镇郭柳沟村的王皮戏,逐步落入人们眼帘,成为新一代“宠物”之一。在对王皮戏的简单了解之后,笔者于2013年1月、2月分别对王皮戏传人、王皮戏剧团、王皮戏的演出等做了跟踪考察,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探讨王皮戏的存在价值与意义,做好王皮戏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关键词】王皮戏;曲牌;唱词;王皮剧团

一、郭柳沟村

郭柳沟村,位于孔村镇平阴县东南18公里处,东靠汇河,与肥城市石横镇衡渔村隔河相望,南与店子乡相邻。全村耕地163公顷,人口有将近2000人左右。距离105国道3公里,济荷高速公路入口6公里,距离济南市区约75公里,泰安市区约6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据村里老人回忆郭柳沟村于明武年间立村,因地处长满柳树的小溪旁边,得名柳溪村,后来因郭氏一家名望能力较有力量改为以姓氏郭为代表的郭家柳沟,简称郭柳沟村。村里有姓氏朱、杨、张、王、刘、董、梁等30多个姓氏。

郭柳沟村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有种地、外出打工、附近厂子等。在文化生活上,村中的王皮戏是最优宠儿,村民都会在举办活动时积极参加。由于,王皮戏的唱腔大家比较熟知,在空闲、农忙时节的劳苦中,人们都会哼唱其旋律。同时在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的考察的浪潮下,郭柳沟村的王皮戏以及渔鼓都被列为山东省济南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王皮戏

(一)称谓

称谓,是一种名称、代号。流传在郭柳沟村的这种民间戏曲(小曲),笔者在资料的翻阅及人物的访谈下得知有这样几种称谓:王皮戏、王皮调、王皮跑灯、王皮传。

(二)名称来源及内容

王皮戏,是流传在济南市平阴县孔村镇郭柳沟村的一种民间戏曲。早年间只有《十八大姐斗(逗)王皮》一个剧目,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称其为“王皮戏”。它讲述的是个名叫王通(还有说叫王兴春)的修鞋皮匠,娶了十八个妻妾(又称为十八大姐,据资料及老人讲述这十八个老婆几乎都是有残疾的,是王皮行好纳的)。有一年在元宵节这天王皮(因为是修鞋皮匠所以叫他为“王皮”)带着十八个老婆一起观灯,这十八个老婆都不满意于自己的婚姻状况,纷纷埋怨、争吵、相互戏谑的故事。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婚姻制度的不完善,对其有一定的讽刺与揭露。

(三)王皮戏历代传人

杨书业、杨书文;朱正年;刘德奎;于秉迎、赵书凤;梁广斌。

(四)王皮跑灯

王皮跑灯,是王皮戏开唱前的一段秧歌舞蹈(或称灯舞或跑灯),也可独立成为一段表演即民间舞蹈的一种。早年间主要在晚上演出,各种形状的灯十分好看。表演者至少要有20人以上,否则无法成队。其中有一男子领舞即舞伞者(现在都是王皮的扮演者),紧接着领舞的是演唱的四位(即王皮的前四个媳妇),其余没有说法。另外,还有扮演小丑的两个人在队伍的最后主要是负责取悦群众,让大家开怀一笑(小丑一般要求能说会道,但由于现在一般没有这样才艺的人,所以很多年都没有小丑的加入。但2013年梁广斌则准备了两个大头娃娃的头饰,准备让扭秧歌不是太优秀的参与人戴上,以掩饰缺陷但却起到了小丑的部分逗乐的功能)。跑灯者,右手拿灯,左手拿彩绸(早年间都是拿扇子,但由于现在的跑灯者都是村民也没有经过训练,扇子在跑灯中不会使用,便用彩绸代替)。

跑灯时,还有的就是音乐伴奏。据梁广斌讲述,跑灯的伴奏在很久以前也许是有的,但在他接触的时间段里,都是没有伴奏的。在近几年里,在梁广斌的组织与发展中,跑灯时才有音乐伴奏(最初是寻找平阴县会乐器的相关人士来录制的音乐伴奏,以便可以随时使用。今年则是聘请的音乐业余人士现场伴奏)。

下面对跑灯队形、灯的种类、伴奏乐器等归纳:

跑灯队形:四门斗、卷扇子、八角迷魂阵、大地开花等等。

灯的种类:荷花灯、孔雀灯、唐僧灯、猪八戒灯、玫瑰灯等(相关形状的灯)。

彩绸:彩绸主要是颜色的变化,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伴奏乐器:唢呐、战鼓、板鼓、梆子、高胡、二胡、笙、锣、镲

伴奏音乐:《拥军花鼓》(此曲为大众一般听到的比较熟悉的陕西民歌,歌词为: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

(五)王皮戏曲调

王皮戏的演唱主要包括了念白、数板以及演唱。王皮戏有固定的八个曲牌:《耍孩儿》《叠断桥》《桂枝香》《山坡羊》《大观灯》《照凤阳》《清江引》《贤孝灯》。其中,《桂枝香》《贤孝灯》演唱较少。

三、王皮戏唱词

唱词,即歌词,往往反映的是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整个生活状态以及当时的所闻所感。王皮戏的命名以及故事内容我们前面已经提过,那么,随着岁月的流逝,王皮戏也跟随时代的发展不管是在唱词、曲调、演出还是伴奏方面逐渐摄入新的养料,成为新时代的王皮戏。

据笔者的考察得知,现代的新戏有《好亲家》,《农民十二个月》,还有第五代传承人梁广斌亲自撰写的《十八大又是里程碑》这样的具有时代特色内容的现代王皮戏。

《好亲家》其不仅涵盖了时间、地点、人物角色,还有数板、念白以及每个角色的所唱的曲牌。讲述的事生活里的家长里短(主要是婆媳之间的相处)不仅内容通俗易懂,曲调的运用也是朗朗上口,十里八乡的人们都能唱上几句。

摘录《好亲家》部分:

兰:高兴的唱(山坡羊)

喜鹊喳喳叫得欢,

今年喜事一串串。

夜里做梦都笑醒,

小日子过得比蜜甜。

婆唱:(桂枝香或叠断桥)

老婆我今年七十八,

两个儿子都成了家。

小日子过得挺红火……

摘录《十八大又是里程碑》开始部分:

执政为民共产党,

九十一年路辉煌;

六十三年新中国,

丰功伟业盛世昌……

种地补钱从没有,

全国农民感谢党……

唱词,讲述了所处时期人们所关注的以及与生活息息相关或流行的事情。王皮戏唱词的选择,更多的是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21世纪农村的变化,体现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新农村”。梁广斌先生所撰写的《十八大又是里程碑》更直观地体现了新农村人们的整个文化水平以及政治素养的提高,以及人们关注视角的改变。

四、王皮戏演出装扮

(一)服装

服装的购置是文化馆的相关负责人员于早年间准备的。平时,由梁广斌负责放置。一般每年演出完,都由演出人员负责整理干净后交于梁广斌收藏。王皮的服装、演唱者服装(演唱者服装的安排主要是区别于跑灯人员的,主要是下身为裙子)、跑灯的服装、现代舞的服装(现代舞,是参与人员通过网络下载后自行学习的,是演出新加的节目,也符合年轻人的口味,为王皮剧团的演出添增添了现代性)。现代舞的服装是参与人员自己准备的,以红色为主色调,但没有完全一致的装扮。

(二)道具

道具,也会跟着一些新的思维或者要求,而有所变化:跑灯、头饰、彩绸。

(三)化妆

1、王皮:小丑装扮。2013年的跑灯王皮是由第六代传人领舞的,其妆是由梁广斌先生亲自化的。

2、演出人员:演出人员的装扮,就是普通的舞台妆,是由笔者与笔者的同学一同完成的。

五、王皮戏演出

(一)时间

2013年农历正月十一至正月十五。

(二)地点

华阳碳素厂(正月十一)、太平村(正月十一)、丰源碳素厂(正月十二)、澳海碳素厂(正月十二)。本定有五个地方,但由于梁广斌先生临时要参加平阴县村干部会议,暂且搁置(考察时尚未确定接下来演出时间)。

(三)节目安排

《王皮跑灯秧歌》,伴奏音乐:《拥军花鼓》;王皮戏表演《十八大又是里程碑》,唱:张传凤、刘春、王秀兰、辛世英;王皮戏选段《自古说有个王皮》(耍孩儿),唱:梁广斌;王皮戏《山坡羊》,唱:王秀兰;王皮戏《叠断桥》,唱:刘春;王皮戏《山坡羊》,唱:张传凤;王皮戏《农民十二个月》,唱:张传凤、刘春、王秀兰、辛世英;唢呐曲《百年朝凤》,演奏:外请人员;《王皮跑灯秧歌》。

六、王皮剧团

王皮剧团(现在的王皮剧团,还不是很成熟,也没有固定的成员。属不稳定状态。剧团只是在过年前后,才会聚在一起,组织一起排练节目、演出,这是由农村的生活现状所决定的),是王皮戏第五代传人一手承办的。王皮剧团至少要有十九人,不能低于这个人数上限不限制(人少了跑灯就无法完成)。主要有演唱人员、伴奏人员、跑灯人员组成。参与人员基本是郭柳沟村的村民(除几个伴奏乐器人员是雇佣的)。每年都会在春节前后组织排练与演出,另外,每年的演出人员除了四位主唱是固定的,跑灯人员都是不固定的(谁有时间或者愿意来就可以来)。

结语

王皮戏,作为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郭柳沟村的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发展变化,成为郭柳沟村乃至更多村落的精神食粮,为农村的文化生活拉开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王皮戏,在时间的孕育下,逐渐发展变化,推陈出新,不再只存在《十八大姐斗(逗)王皮》这一唯一剧目,创作出更多符合农村生活的新戏,满足了现代新农村的需要。演变的过程中,难免有利与弊的碰撞,但据笔者考察,这种碰撞还未擦出大的火花。现代王皮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唱词以及伴奏上;在曲调方面,没有变化。这样的变化是符合时代发展的也是不破坏王皮戏最原始的状态的。以往的的王皮戏是没有伴奏的,只是单纯的演唱(干唱),这样难免单调、乏味。伴奏的加入,除了为王皮戏加入了新的活力还没有打乱王皮戏的生存状态,还为王皮戏的保护与传承做了保障,使这一文化遗产能够被更多人所熟知并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

从2006年文化大普查到今天已七年,在这七年当中,平阴县各文化部门对其都有了一系列的研究,尤其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申报中,对王皮戏的来龙去脉都有详细记载。那么对王皮戏的研究,从王皮跑灯,跑灯服装、道具、队形变化、舞伞者、小丑到秧歌成员,再到王皮戏的唱腔、唱词,王皮剧团都有了一定的分析。这些使后辈们在研究中,有了充足的资料与一定的研究方向。但笔者想从音乐学、民族音乐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角度,浅谈一些看法,仅供参考。从专业音乐角度,用音乐本体的分析方法来分析王皮戏各个曲目的音乐元素,分析其中历代积淀下来的曲牌形成原因;从民族音乐学角度,来解析在文化背景下王皮戏这一活态剧种的存在缘由以及用民族音乐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交叉学科来诠释文化中的王皮戏(包括王皮戏中唱腔、唱词、王皮跑灯等发展变化的潜在原因);王皮戏属于一种戏曲,又属于一种民间舞蹈,那么王皮戏所属派别的探讨也是一项有待研究的工作。另外,除了对王皮戏本身的研究与探讨,王皮戏剧团的排练演出的台前幕后也是我们所研究分析的一部分(即整个流程安排)。

王皮戏,从发展至今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除了其本身的艺术魅力,也缺少不了相关人士的关注和历代传人的努力(官方与民间),这就是一种双重力量。笔者不敢断言王皮戏未来的发展道路究竟如何,但笔者个人来看,相信王皮戏会良好地传承下去,当然这不一定就代表它不会出现危机,但以王皮戏固定的曲牌以及朗朗上口的旋律与唱词,定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笔者以初次考察王皮戏的所得,来浅谈笔者对郭柳沟村王皮戏的认识,略显简单与粗糙。但笔者不会停下考察的脚步,将进一步跟踪调查这来自村落的声音——王皮戏。

猜你喜欢
曲牌唱词
清代曲牌体红楼戏与经典戏曲之“互文性”研究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博采芬芳酿花蜜——“风流三部曲”唱词创作谈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1961电影、1978舞台艺术片《刘三姐》的唱词文本研究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曲牌园地】
昆曲曲牌与昆笛演奏
明代戏剧唱词“白”范畴非原型颜色词研究
广西壮剧南北路唱词押韵特点之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