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道梅
【摘要】课堂语言的表述形式看起来简单,其实不然。生动、通俗、准确,甚至有文采的语言,来自教师的扎实基本功,来自教师的广闻博览,来自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和对学生思想、社会现实的了解。在教学时,运用美的语言,学生不仅易于接受知识,而且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语言不丰富,不生动,不活泼,不准确,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因此课堂语言的表述,值得教师重视。
【关键词】课堂语言;艺术;效果
课堂语言是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媒介,它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在教学时,运用美的语言,学生不仅易于接受知识,而且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语言不丰富,不生动,不活泼,不准确,学生就会很容易对课堂教学产生厌烦情绪。课堂语言的表述,是值得教师重视的。
一、课堂语言要鲜明生动
在教学中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教学语言生硬晦涩,枯燥干瘪,毫无生趣,导致学生听而无兴,品而无味,那么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昏昏欲睡,那就在所难免。要想上好课,只有吃透教材,把参考书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教课才会自然轻松,得心应手;也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化抽象为形象,使教学语言鲜明生动,授课才能有血有肉。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要有丰富的词语。在教学时没有丰富的词语,教师就无法自由、准确、恰当地表述教学思想;没有合乎规范的语言,就有可能说出不够通顺的句子,从而在课堂闹出洋相,产生不好的影响。这样就不仅影响传递知识,同时还会降低教师的威信。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遵循语法本身应有的特点,注意语言的规范化,运用恰当的词语和相对较好的合适句式,来表述所讲授的教材,有效传递自己所要讲授的知识。
其次,要注意语言的修辞。修辞是如何把话说得生动形象的学问。教师登上讲台好似演员唱戏,它是一门艺术。所以,要追求优美生动的效果,要巧妙的运用语言和语义。语音要因文而定,快慢适度,做到“高而声不嘶,低而音不糊,快而字不乱,慢而意不断。”这样,抑抑扬扬,有时像飞流直下的瀑布,有时像涓涓而去的溪流,形成节奏美和旋律美,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开拓思路,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语义上,可以在本义之外,利用词语的转义,如比喻、比拟等,对事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或者利用词语的兼义,妙语双关;利用词语的反义,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等等,以提高表述的效果。教师授课的过程,是对学生说服的过程。说服既可以明之以理,也可以动之以情,情理兼致,引起共鸣。
其三,课堂语言生动,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美育、德育的熏陶。为使语言生动,一方面要考虑语言自身的含蓄幽默,另一方面还可以用精炼有趣的例子,来说明抽象、深奥的道理,它不仅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便于学生理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必须根据课堂内容深入探究教学语言艺术,并有目的地对课堂教学语言进行锤炼,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这是由学科自身的特点及授课主体、授课对象的要求共同决定的。
二、课堂语言要准确
教师是传授知识的,是解惑答疑的,课堂语言的表述必须准确,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准确性是教学语言的灵魂,如果没有“灵魂”,教学语言就没有生命。缺乏科学性的语言,不论用词如何考究、语句怎样华美,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在实际教学中,任何模棱两可、含糊其词都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首先,对基本原理、概念要明确,讲清楚。讲解概念时,应举出恰如其分的实例,从实际问题引入,来阐述概念的基本属性,真正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语言表述中正确的对概念进行限制、概括。
其二,判断要恰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要对事物有所肯定或否定,表明对事物的看法,使学生感到教师讲的东西是可信的,以满足学生对真理的渴求。在判断中,要弄清楚语句的联系和区别,注意判断的正确、恰当。在教学中切忌信口开河,说来道去,没有主旨,学生听其讲课,无所适从。
其三,推理要有逻辑性。推理能增强讲课的准确性,如果不进行推理,将使学生大惑不解。所以,要正确的运用推理,是语言少而精,简而明,教师就应具备较好的逻辑素养,掌握推理的知识和规则。教师讲课不仅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还要使思维具有一贯性、明确性、论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听起来明白悦耳,做笔记顺理成章。
三、要处理好语言的准确性与主动性的关系
课堂语言的准确性,并不排斥语言的生动有趣。语言的生动有趣,是以准确性为基础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但是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简单枯燥,忽视讲课的生动性、趣味性。因此,也降低了课堂的艺术效果,失去了知识的吸引力;一种是只注意生动有趣,而忽视准确性,甚至由于片面追求趣味性而冲淡了正确性,课堂语言庸俗化,使学生厌烦。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倾向呢?一方面是教学目的不够明确,另一方面是教师没有把握好准确性与生动性的“度”而出现的随意性。上述倾向对教学都是有损无益的。
我们应该明确,讲课语言生动也好,准确也罢,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果。因而应把握生动性与准确性的“度”。这个“度”,就是二者达到和谐有序的统一,实现恰到好处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划清生动和庸俗的界限,使之生动而不流于庸俗;要划清通俗与肤浅的界限,使之通俗而不流域肤浅,从而使课堂语言既生动而活泼,又有趣而准确。
课堂语言的表述形式看起来简单,其实不然。生动、通俗、准确,甚至有文采的语言,来自教师的扎实基本功,来自教师的广闻博览,来自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和对学生思想、社会现实的了解。语言的丰富多彩,往往就是思想的丰富多彩的反映;语言的流畅自然,往往就是教师的风度翩翩的表现。所以,教师务必重视课堂语言的科学性、思想性、形象性和艺术性,但切忌为求美而曲意。总之,课堂语言要规范,要合乎逻辑,教师说的话要通顺、完整,意思表达要清楚,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