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共产党宣言》中“两个必然”理论

2013-04-29 07:00熊巍
西江月·中旬 2013年5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熊巍

【摘要】“两个必然”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的核心思想理论之一。近些年,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在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一定发展,使人们对“两个必然”理论产生怀疑,甚至认为这一理论在时代变化发展的今天已经过时。本文从文本的角度出发,回归原文深入解读“两个必然”这一科学理论的理论依据及其深刻内涵,充分论证这一理论在今天仍然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得起考验的真理之一。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两个必然”理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发表的第一部系统、完整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它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以简洁凝练的文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阶级斗争的学说,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基本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斗争的过程,并在第一章的最后一段分析得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这一重要结论,即“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理论。该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照亮了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和方向。在当时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然而这个贯穿《宣言》的核心原理距离今天已有160多年,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以及资本主义所取得的一些成绩,“两个必然”理论过时的说法也应运而生,那么如何全面把握这一理论?如何证明它的真理性和科学性?我们回归原文,通过对《宣言》文本的研读,深入解读“两个必然”理论的深刻含义,找出它的理论依据,用文本事实说话,从而坚定共产党人的最高信念,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理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永不放弃。

一、解读“两个必然”理论的理论依据

恩格斯说:“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2]从这一角度来看,资本主义社会也只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具体形态,它不会是人类最终的社会状态。在《宣言》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部分,开头就说“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3]有阶级存在,就避免不了阶级斗争的出现,上述的几个社会都是在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中运动发展的。而“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极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4]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社会也是一个存在着阶级斗争的社会,它并没有因为从封建社会当中走出来而摆脱受革命改造的历史命运。这是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角度解读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可避免,也是论证资产阶级必然灭亡的理论依据之一。

《宣言》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关系原理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深刻的剖析,从而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必然性。马克思在批判中先是肯定了资产阶级的作用和成就。“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5],它打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建立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产关系,从而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6]然而生产力的发展是与生产关系的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力过于强大,就会出现旧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资产阶级要打破这种旧的生产关系,克服这种关系的阻碍,“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7]。这就说明了资产阶级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已经与生产关系的发展出现了不协调的状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必将导致社会的变革。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读,要实现资本的增值,其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途径,然而无限制的资本生产并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存在的,这就导致了过剩产品的堆积使得社会生产倒塌,出现经济危机,这也是资本主义本身所无法克服的,就像《宣言》所说的“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8]这种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资本增值与生产满足人们需要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解决的矛盾,而要解决这个矛盾则要实现生产资料全社会占有,这是共产主义社会所追求的目标。这便给“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替代”提供了内在的理论依据。

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来看,《宣言》中指出,“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9]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资本的积累使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而无产阶级却越来越贫困。贫富差距的加大,使无产阶级要改变自身状况的愿望更加强烈,这便增加了无产阶级要与资产阶级斗争的革命性,在斗争中也使得一些破产的小资产阶级加入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来,壮大了无产阶级的队伍。同时在《宣言》中也指出了“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10]这也为“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解读“两个必然”理论的深刻含义

从“两个必然”的表层含义来解读,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即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也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分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每一种社会形态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结果。一切社会形态都是其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性表现,就像“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11]同样,无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也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造成的。当封建的所有制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时,资产阶级炸毁了它,那么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关系也一样是逃脱不了被无产阶级炸毁的命运的。正如《宣言》所说的“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12]而大工业的发展使得无产者联合起来对抗资产阶级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使得资本主义所有制受到威胁,根基不稳。“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得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13]因此,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同时这也是对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表述。

从“两个必然”的深层含义来解读,在《宣言》中马克思指出“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它已经被炸毁了。”[14]这说明了变革生产关系的条件是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宣言》说“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15]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阻碍了其生产力的发展,这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变革提供物质条件。而马克思在19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16](即“两个绝不会”思想)这一论断告诉了我们一种社会形态的灭亡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一个是旧的社会形态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已经发挥出来;二是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旧社会的胎胞里已经成熟。这就解答了资本主义在什么时候才会被社会主义所替代;“两个必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实现。同时也说明了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遵循一定规律的,旧的事物在生命力没有耗尽之前是不会灭亡的,而社会主义要代替资本主义也必然要经历长期而艰巨的斗争。可见,只有当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了其生产力发展的时候,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才会被一种更高形式的生产关系所代替,旧的社会形态才会被新的社会形态所代替。这为“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作了重要的补充,也是“两个必然”的题中之义。

三、对“两个必然”理论的再认识

“两个必然”理论从提出距离今天已有160多年之久,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受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影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空前的低潮,科学社会主义阵营遭受到了巨大的挫折。而资本主义却似乎表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当今世界的格局依旧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共存的局面。在这种国际背景下,人们不禁对“两个必然”的论断产生怀疑,认为它在时代变化发展的今天已经过时。实际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基本社会特征在本质上并没有改变,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固有的矛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抗性矛盾也还依然存在。这些都丝毫不能掩盖“两个必然”理论的科学性,因此,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前面我们已经以《宣言》的文本内容为客观依据解读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160多年前的认识基础上,还应根据当前社会实践的情况深入发展,深刻认识“两个必然”理论在当今时代并没有过时,依然具有科学性。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两个必然”的论断难免会受到一些局限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21世纪时代变化发展的今天,这一理论仍然具有科学性。《宣言》中通过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一些分析,再加上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繁爆发的事实,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然而马、恩并没有经历资产阶级自身的不断变革以及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因此我们不能苛求前人,也不能因此就否认这一理论的科学性,我们应该看到尽管科技在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轨迹并没有变,即使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生活状况和队伍结构发生了新的改变,但是这并没有改变其剥削的地位,矛盾随时可能发生,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并不能说明其命运的改观,并且从英国、瑞士的一些北欧国家的社会制度中可以看出,它们也在不断的吸取社会主义的相关理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提倡精神文明,也在不断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系统等等,这说明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原理依然具有科学性。而我们应该做的并不是把眼光放在对理论的怀疑上,而应该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变换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以及对待问题的策略,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突破陈规。

“两个必然”理论虽然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但在今天仍然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巨大力量,仍然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依据,永不过时。列宁曾指出:“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会出现大幅度的倒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尽管苏东剧变给社会主义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优越性。这便是从实践的角度对“两个必然”理论科学性、真理性的最好证明。但是社会主义要取代资本主义这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因此,我们不能用盲目乐观和悲观失望的极端态度来看待“两个必然”的理论,应该在“两个决不会”的前提下,坚持“两个必然”的科学观。这样才能避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方向性的错误,使共产党人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理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永不放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3.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3.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4.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277.

[7][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1995:278.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3.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7.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8.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7.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5.

[1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

[1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8]蔡晓良.《共产党宣言》与“两个必然”理论的论证[J].理论月刊,2005(2).

[19]梅荣政,张乾元.“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内在统一[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3).

[20]李玉洁.关于“两个必然”原理的再认识[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2).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