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
【摘 要】始于上世纪中叶的计算机技术沿革引起了巨大社会变革,到了本世纪初,信息社会初具雏形,信息素养成为适应现代生活,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志。幼儿阶段是信息素养教育的起始阶段,但在教育观念、内容、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不足,在分析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将提出提高幼儿信息素养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素养 幼儿教育 有效性
1 引言
自上世纪中叶计算机技术诞生以来,因其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带来了信息社会时代,信息素养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幼儿时期是个体一生发展中最重要的时期,关于幼儿信息素养教育的话题也逐渐受到幼教工作者、家长及社会的普遍关注。
2 幼儿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分析
目前,幼儿信息素养教育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识,但就其发展现状来看,幼儿信息素养教育仍处于摸索阶段,存在显著问题,主要包括幼儿信息素养教育目标把握不够准确、内容略显单一、相关师资队伍建设尚在初级阶段几个方面。
2.1幼儿信息素养教育目标把握不够准确
很多幼教工作者把计算机技术作为信息技术乃至信息素养的单一内容,认为只要教会幼儿使用计算机,就自然达到了幼儿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这无疑是片面的。信息社会要求幼儿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应当包括能有效地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开展独立学习;能批判性地进行信息再加工,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来进入现实情境,解决实际问题;能认识到信息社会时代个人的责任感,主动抵御各种不良信息,形成良好的伦理素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由此看来,幼儿信息素养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是形成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而是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帮助幼儿学会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及筛选信息。
2.2幼儿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略显单一
就当前而言,幼儿园的信息素养教育主要集中在科学课或活动课的课堂实践。但技能培养并不能取代信息素养,单调的训练也易使幼儿疲劳。而幼儿园由于其财力物力有限,往往不能在硬件上确保每个幼儿都有上机操作的时间,更难以做到使信息技术贯穿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多个环节。因此,幼儿园也倾向于因循守旧,固守传统的教育阵地,采用传统的模式为主,在信息素养教育工作中态度被动。
2.3幼儿信息素养教育的师资建设尚在初级阶段
幼儿信息素养教育活动一般由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知识和技能的老师主持,而从已有的幼儿园师资来看,虽然这个以年轻人为主要构成的群体基本能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但部分老师缺乏对相关理论的了解,使幼儿信息素养教育面临十分尴尬的局面;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环节对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教育重视不够,有待进一步加强。
3提高幼儿信息素养教育有效性策略思考
作为发展中的儿童、社会的未来,加强信息素养教育理所当然,这是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3.1提高认识,明确幼儿信息素养教育目标
首先应当进一步提高对幼儿信息素养教育目标的认识。在意识领域,应当认识到信息素养对适应现代社会新生活是极具意义的,现代社会的“文盲”包括了不能适应信息技术普及的现代生活方式,不能利用信息资源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人;在知识领域,包括了教会幼儿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获取、筛选、加工,开展独立学习的能力;在道德领域,应当把人生观、世界观的养成教育融入信息素养伦理道德教育中去,使幼儿初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成人的引导下,对参差不齐的开放性信息资源加以过滤和筛选。
3.2整合幼儿园课程教学资源,拓展幼儿信息素养教育内容
幼儿园传统课程教学注重知识传授的系统性,课堂上以教师的讲授为重,课堂活动与游戏活动的设计、组织与管理权一般都由教师掌控。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开放性与灵活性与日俱增。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项目化教学,主题教学活动的尝试逐渐渗透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而信息技术由于其强大的信息资源采集、处理、加工能力,能帮助幼儿在探究活动中开阔视野,实现对各项幼儿主题活动的分支知识加以资源的优化整合,利用软件、多媒体、网络技术开阔幼儿视野,培养幼儿探索精神,也可以作为提升幼儿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策略。
3.3提升幼教工作者信息素养,强化教育能力
幼儿信息素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需要教师的积极组织与参与,因此,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及相关教育能力的提升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多媒体运用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信息处理能力;能从事基本的网络维护工作,能从网络的资源汪洋中对有效的信息进行采集和过滤,尤其是对于一些不良的、消极的网络信息加以把关。只有教师自身具备较好的信息处理能力,才能在幼儿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单中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徐宇华.浅谈幼儿学习电脑的科学性与必要性[J].才智,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