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结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小班幼儿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缺乏以及生理、年龄特点原因,在结构游戏中表现出无目的拼插、坚持时间短等特点。教师在开展结构游戏时根据幼儿的游戏特点进行有效指导,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结构游戏;特点;有效指导
【作者简介】方艳萍(1973-),女,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实验幼儿园,幼儿园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幼儿园教育。
结构游戏是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一种,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形式,特别是小班刚入园的幼儿,花花绿绿的各种建构材料吸引着他们的眼球,他们会占着一堆的积木、插塑材料放在自己的面前不停地摆弄着,有的会将材料反复地搭高——推倒,推倒——搭高,并十分满足地沉浸在这个过程中,这是初入园幼儿结构游戏活动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班幼儿的学习、游戏生活逐步走向正轨,他们在结构游戏活动中还呈现出以下特点:
1.自言自语,无意识拼插
小班幼儿的游戏处于平行游戏阶段,他们在游戏中喜欢独自玩耍,没有交往的行为,许多孩子一边摆弄着插塑玩具一边嘴巴还不时地自言自语着,当你问他“这是什么呀?”他会一脸茫然地看着你,或者随便顺口说个东西名称,又自顾自再地玩起来。
2.畏难情绪明显,容易放弃
幼儿年龄小,他们的独立性就差,而且现在的孩子在家父母包办代替多了,动手能力显得尤为缺失。因此,他们在建构行为上具有强烈的情绪性,畏难情绪明显,他们没有足够的耐心应对结构材料的插接、造型,只要遇到一点小问题,就会直接将手上未搭建成型的的物体拆掉,甚至不动手,问他为什么不动手,他就直接回答你“我不会”。
3.兴趣容易转移,目的性不明确
小班年龄的幼儿的注意力仍以无意注意为主,凡是生动、活泼形象的事物都容易引起他的注意。因此在结构游戏中,他们没有自己明确的搭建目标,总是爱模仿别人,看到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到别人搭什么,自己就也搭什么。
4.拼接不牢固,建构经验缺乏
对于3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小手肌肉群未发育完全,对于一些建构技能难以掌控,他们没有力气将插塑材料牢固地插接在一起,在结构游戏会经常听到“噼里啪啦”的倒塌声,他们的建构经验也非常的缺乏,因而大部份小朋友是喜欢玩而不知如何才能搭出好看的东西。
美国心理学家加维认为:游戏应当是由内驱力所策动的一种快乐活动,他们都认为游戏是一种本能表现,是自发的、愉快的、自由的。从以上这些特点我们发现,小班幼儿的结构游戏活动应让幼儿从“玩”中得到熏陶,在“趣”中萌发兴趣,逐步帮助幼儿积累初步的建构技能经验,提高结构游戏水平。为此,我们在指导小班幼儿结构游戏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多渠道感受发现建构游戏的乐趣,引发幼儿的建构游戏愿望
1.开展“大带小”互助结构活动。在小班幼儿开展结构游戏之前,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带幼儿参与到中大班哥哥姐姐的结构游戏中,让他们亲眼看看一块块的积木、插塑在哥哥姐姐的手中慢慢地变成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一辆辆漂亮的小汽车……甚至可以让他们在观看中尝试着帮哥哥姐姐的忙,进行一些简单的材料插接,从中引发他们开展班级结构游戏的愿望。
2.在班级活动室里,教师可以选择拼插一些幼儿喜欢的动物形象、生活物品摆放在幼儿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并定期进行更换,让幼儿进一步领略建构材料的多变、神奇,激发幼儿动手建构的兴趣。
二、合理投放建构材料,提高幼儿建构兴趣
1.建构材料的选择
在小班幼儿结构游戏初期,只要为他们提供两三种颜色鲜艳、色度对比强烈的材料即可,这些材料还必须是容易拆装的,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挑选一些中大班幼儿用过的半成新的材料,减少幼儿拆装的困难,增大成功率,增强幼儿初步的建构信心。
2.建构材料的摆放
小班幼儿年龄小,装建构材料的篮筐不宜太大,教师应遵循“同种量多” 的投放原则提供给幼儿,将同种材料分成几个小篮筐摆放在幼儿伸手可及的地方,每组幼儿人数不宜太多,3-4个为好,避免幼儿在建构过程中受无意注意的干扰,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提高幼儿建构活动的专注力。
三、优化结构游戏指导策略,提高教师游戏指导的有效性
(一)丰富知识,加深幼儿对建构物体的感性认识
小班幼儿年龄小,对物体的认知经验缺乏,这势必对进行物体的拼插造成阻碍,因此丰富幼儿对建构物体的感性认知经验是开展结构游戏首先要做到的事情,幼儿只有对周围生活环境中的物体有了较细致的了解,并形成丰富深刻的印象,才会产生去建造物体的愿望。
首先,教师要积极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观察时应按照由上至下、由外及里等一定的顺序进行,不但看到不同物体的明显特征,还应引导幼儿发现同类事物间的区别,如:公共汽车和大卡车的不同、各种楼房的不同等,又如:有的椅子是有靠背的,有的椅子是没有靠背的,等等。通过这些细致的观察,幼儿逐渐积累了对周围事物的感性经验,有助于他们在建构时突出物体的明显特征,更真实地再现周围生活的物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和创造。
其次,教师可以围绕近期幼儿结构游戏单元主题安排相关的领域活动,通过图书、幻灯片、模型教具等教学工具,结合谈话、绘画等教学方式,巩固幼儿对周围生活物体的认识,当然,餐后散步、课间休息等也是进行随机观察的好时机,只要幼儿在脑海里积累的感性物象越多,他们的表现力也就越强。
(二)化繁为简,逐步帮助幼儿掌握各种基本的建构技能方法
小班幼儿的记忆是以无意记忆和机械记忆为主。所以大人要掌握孩子的记忆特点,让孩子记的东西要尽量形象,是他们感兴趣的,结构游戏中的各种拼插技能学习亦是如此。
1.儿歌法
将插接方法变成简短的儿歌,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拼插。如:在学习用套筒延长时,我们根据套筒的外形特征编了儿歌:“眼睛对眼睛,小手拉小手,再找一个好朋友,一起向前走”;为了让孩子懂得在“搭高”时要将宝石花对整齐,我们这样说:“小小一块砖,不停向上翻,不伸头,不露脚,搭得高又高。”由于儿歌琅琅上口,富于童趣,幼儿很快就掌握了简单的延长、堆高、围合等基本技能,为进行下一步的建构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图谱法
俗话说:“听一听我就忘记了,看一看我就记住了,做一做我就明白了。”可见视觉刺激对记忆的帮助。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插接方法、步骤绘制成卡通图谱,或者将操作流程拍成照片,组合成照片图谱展示给幼儿,图谱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让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得到及时的提醒和帮助,较快地掌握建构方法技能。
3.变形法
小班幼儿好奇心强,对千变万化的事物充满着新奇和兴趣,教师在选择建构主题时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及难的原则,这样在具体开展游戏时就可以在幼儿掌握前一建构物简单造型的基础上用“变形法”指导幼儿“变”出新的建构物,在“变形”时,教师的语气充满神秘的口吻,一下子就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热闹的马路”单元主题,我们先选择学习搭建造型最简单的公共汽车,由于幼儿事先已经学会了搭建高高的楼房,教师示范搭建时就用游戏的口吻告诉幼儿“一阵大风把楼房吹倒了,圆圆轮子赶快来帮忙,咕噜咕噜向前跑”,一辆长方形的公共汽车就变出来了。在第二次搭建“卡车”时,我们又在公共汽车的基础上变形——将公共汽车的前头部分堆高变成卡车车头,“后车厢”的四周围合搭高两层变出卡车车斗,一辆可爱的卡车很快出现在幼儿的眼前。“变形法”让建构方法变得有趣、生动,幼儿学习起来也觉得简单了许多。
4.游戏法
游戏时,教师适时地提供一些半成品,让幼儿自由选择某些材料来满足需要,如以物代物,把某种物品假想成需要的物品,用泡沫粒当饭装在孩子们搭好的“碗里”,把彩色皱纹纸撕成面条盛在漂亮的“盘子”里,或者让布娃娃睡在自己为它搭建的“床”上,让“卡车”运水果……这样就让建构物灵动起来,满足了幼儿游戏的需要,也让幼儿有充分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去创新。
总之,心灵则手巧。我们在指导小班幼儿开展结构游戏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与主题、领域及其他两大类游戏间的横向有机联系,注重幼儿游戏规则意识的培养,关注幼儿游戏中细心、耐心、坚持性、不怕困难等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