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青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合作学习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它能使学生学会团结互助、尊重他人和自主探究,更能让学生学会批判性思考。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更新观念,提倡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生物教学;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师生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互助性的学习。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将个人竞争转换为小组竞争,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潜能。它包括三个层次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之间的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知识结构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将直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影响,只有加强教师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实现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二是师生之间的合作。在师生的合作关系中,师生之词存在着差异。由于教师闻道在先,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更具深刻性和长久性,但合作又是一种自由平等的活动,合作中教师必须要平等的与学生相处,不断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三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具有平等性、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更能调动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精神;能让学生学会平等接纳和宽容他人、理解并尊重伙伴;对促进合作技能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克服自我中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合作学习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课堂教学应由师生来共同参与完成,绝不能包办代替,师生之间要互相适应,达成默契,相互补充。教学指向与学生的学习动机趋于一致时,就达到了最经济、快捷的教育效果。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各尽其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淡化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还能体现集体智慧优越性。因此,我们要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
下面谈谈合作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几点策略:
一、以师生平等为基础,形成合作理念
课堂教学涉及师生间的理性与情感两方面的动态交流,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合作的基础。教师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人格的尊重,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念,激发合作愿望,形成合作理念。
二、以自主探究为背景,同化合作理念
探究与合作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但合作学习中的探究又不同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其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中教师对某些问题可适当设计一些探究情境,让学生在探究的情境中思念合作、学会合作。
三、以教师角色的转变为契机,提升合作理念
教育观念的转变关键在教师,因为教师不仅是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更是合作学习的策划者。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自己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合作之中,将自己看作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又是学生的依靠,既参与合作又适度调控合作。如在学完“光合作用”一节时,教师可和学生共同探讨如何运用生物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生分成小组,各小组根据所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如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充分利用光合作用能力;增加土壤颗粒之间的氧含量;可根据根的呼吸作用,使根吸收到更多的水分和养料,考察CO2浓度,增加光合作用的原料,促进光合作用的运行等。作为合作学习的参与者,教师也可作适当补充知识,不仅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合作理念。
四、以评价为手段,发展合作理念
合理的、发展性的评价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帮助学生总结取得成绩的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同时找出解决問题的办法,使学生达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合作学习目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以评价为手段,促进合作发展。如在学习“种子的萌发过程”时,可让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操作准备,并对各课外活动小组学生的准备结果,好的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差的以诚恳的、善意的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和价值。
在生物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需要注意:
1.放心、放手、不放任。 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助的学习方法,教师在将学习责任还给学生,增加学生课堂参与机会,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指示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去接受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正确加以引导。要让合作学习课堂的人都有事做。
2.避免有“合作”之形而无“合作”之神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绝不是对学生合作分组后让他们围坐在一起就能产生所谓的“合作效应”。合作学习必须注意要真正合作,二是要有设立合作学习的必要,如有些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 成,且答案简单就没有必要进行合作。
3.正确处理异质学生间的关系,防止优生成为扮演合作学习中的核心人物。合作学习要让每位学生都有主动学习和参与探究的机会,从而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教师要引导小组各成员之间彼此信任,相互帮助和支持,并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在保留自己观点与看法的同时,更应倾听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真正达到合作之效应。
总之,合作学习是师生关系得以建立和融洽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离开了合作,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但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并在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的基础上才能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