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凌华
摘 要: 近十年来,对“思辨能力或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关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问题、意义及综合策略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分析了在批判性思维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趋势,研究者需进一步探讨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具体策略或模式,并加强定量研究。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培养 问题意义 策略 研究趋势
批判性思维概念源于西方。不同学者对批判性思维的概念界定各不一样,但大多较认同以德尔菲报告(1990)中所下定义: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调控判断的过程,包括解释、分析、评价、推理及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的解释说明,或对判断所依据的全部情境的考虑。
近十年来国内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呈逐年上升趋势。从中国知网以“批判性思维”或“思辨能力”为主题关键词进行搜索,从2003年到2012年在社会科学领域内对批判性思维或思辨能力进行研究的文章数目为2156篇。虽然近十年来涌现出了大量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但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并不多,从2003年到2012年关于批判性思维培养或思辨能力培养的文章仅211篇,约占总量的9.8%;核心期刊或CSSCI期刊批判思维或思辨能力培养研究的文章只40篇,故此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本文拟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问题、意义及整体策略等方面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进行梳理,并据此探讨批判性思维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批判性思维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部分学者从批判性思维实施及教学主体两部分分析了现今批判性思维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在批判性思维培养实施这一方面,一些学者从宏观方面分析了批判性思维训练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批判性思维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师对批判性思维的认识存在偏差,教学评估体系的制约及批判性思维研究的滞后等(李剑锋等,2006)。一些学者则从教学这一微观方面分析了批判性思维培养所存在的问题。江丽等(2007)认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缺乏系统的批判性思维训练,批判性思维训练内容及方法与现实性相关不大,以及批判性思维教学和实验缺乏必要的反馈等。张峰(2007)从教师教学方面具体分析了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障碍,如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思维特质的培养及学生的思维敏感性倾向,倾向于重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忽视了学生的元认知控制与反思。关于教学主体方面,部分学者分析了大学生思辨能力存在的问题。张洪才(2012)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思辨能力存在的问题,如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弱,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弱,逆向思维能力弱及抽象思维能力弱等。
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意义及整体策略
部分学者分析了加强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朱新秤,2006;江丽,2007;刘炜,2009)。加强批判性思维培养能够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及社会创新水平的提高。
关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整体策略,个别学者从育人理念及制度建设方面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王兴杰,2012),大部分学者从课程设置、教师培养、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方面分别探讨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王兴杰(2012)认为批判性思维培养需构建符合大学组织特性的育人理念及建立有效制度。刘炜(2009)和江丽等(2007)认为需从教师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提高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课程设置方面,一些学者认为需开设专门课程,如认知研究管理课程、非形式逻辑逻辑课程等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仅如此,他们认为还需进行学科渗透(将批判性思维与具体学科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人格特质(谈红等,2006;曲苒,2011)。武宏志(2004)认为非形式逻辑或论证逻辑或论辩理论是广泛应用的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气质的手段。罗仕国(2007)也认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主要途径是开设非形式逻辑课程。关于具体学科渗透,许多学者探讨了如何在不同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所涉及的课程如下:新闻学、物理、数学、英语、历史、地理、中文小说阅读、钢琴艺术等。其中大部分论文是关于如何在英语教学(包括大学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中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
教学方面,部分学者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师生关系等方面探讨了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策略。朱新秤(2006)从教学文化建设、元认知训练、对话式讨论、案例教学等方面探讨了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总体策略。张峰(2007)认为在批判性思维培养过程中,需重视学生思维特质的培养及学生的思维敏感性倾向,建立新型课堂教学文化,尝试儒化教学,以及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元认知控制与反思。
三、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趋势
通过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问题、意义及整体策略的综述,可以看出对批判性思维培养尤其是如何在具体课程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如虽然对批判性思维培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但在实践中如何具体操作仍需进一步研究。另外如何对操作结果进行量化测试也需加强研究。另外虽然许多学者提出需设置相关课程,如非形式逻辑课程,但从现有研究看,相关课程的设置并不到位,因此对设置哪些课程,如何进行课程设置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关于具体课程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虽然涉及课程较多,但进行定量研究的较少,因此对具体课程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效果有待于进行进一步定量研究;另外,虽然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批判性思维研究较多,但许多文章是从宏观方面论述从哪些方面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而对如何在英语听说读写中进行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并不多,相关的定量研究更少,因此如何在具体课程中具体实施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策略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四、结语
国内学者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问题、意义及综合策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对如何在具体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者需进一步探讨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具体策略或模式并加强定量研究。
参考文献:
[1]江丽,朱新秤.大学生批判性思维与教学改革.[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3):45-49.
[2]李剑锋,刘桂珍.论批判性思维训练的途径及其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2006(3):63-67.
[3]刘炜.批判性思维培养对我国大学教育的意义[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9(5):102-103.
[4]罗仕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紧迫性和途径[J].广西大学学报,2007(5):134-138.
[5]谈红,卓岩.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训练[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6(4):62-64.
[6]王兴杰.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与育人理念、制度[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2(6):89-94.
[7]武宏志.论批判性思维[J].广州大学学报,2004(11):10-16.
[8]张峰.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障碍与突破策略[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1):350-353.
[9]朱新秤.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意义与策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3):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