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若菲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地理作业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作业,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手段,也理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掘和肯定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地理作业使学生的学习与兴趣接轨,与特长接轨,与生活接轨,学生才能在求索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地理带给他们的惊喜。
【关键词】新课标 地理作业 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下地理作业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地理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在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的指导下寻找协调人地关系的方法。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就使得地理作业在布置上应该突破原有的记忆——练习这个简单循环模式,扩展为记忆——练习——运用的模式。怎样使作业变得多样化,实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和为终身发展服务,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一年多以来,我一直在进行作业多样化的探索,设计了一些和生活与运用息息相关的“另类”作业。
一、手工类作业
我们从小就学过牛顿与风车的故事,之所以牛顿后来能够发现力学定律,也得益于这次手工创作后对理论的思索。因此,动手操作是学生思维的源泉。一年以来,我设计过多次动手类的作业,如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制作地球仪,制作中国政区图,制作简单的雨量器等等。在简单的手工制作中,学生既弄懂了这些仪器的使用原理,还能用它们去做一些简单的实践。如雨量器制作完成后,就有学生测量了一次暴雨的降水量,不管最终数据是否准确,但学生在这种动手中掌握了原理和方法,自身的体验也非常幸福。
二、调查类作业
调查,有助于学生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沟通和数据处理能力,这些都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非常有用的。如,在学习完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后,我布置了一个简单的课堂作业,计算我们教室的人口密度,把单位换成了人/平方米。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纷纷出谋划策研究怎样准确计算出教室的面积,然后迅速得出了答案。我又进一步扩展,把作业扩展为计算学校和周边社区的人口密度,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学生回家后利用网络和去居委会调查,获取了相应的数据,还利用电子地图准确量得了所测区域的面积。这些都使得学生在课堂之外又有了新的收获。
三、汇报类作业
新课程标准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应该由演讲者的角色向主持人的角色转变。除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外,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特别的作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设计中来,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的生成和延伸中来。在学生进入八年级前的一个暑假,我布置了一个暑假作业,叫做“悠游一夏”,要求以暑期的一次旅游活动为题材,做一个PPT,展示你丰富的假期生活以及你在其中学到的地理知识。PPT应体现如下内容:①你旅游目的地所在省的名称,以及简称。②你所乘坐的交通工具,车次(航班次),并查询车次(航班次)的起点和终点各是哪里。③你所游览景区的简要介绍,并配图片,介绍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两个景点。④在旅程中是如何应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如判读景区地图,在户外辨别方向,查询天气预报等。
回校后的第一节课,我就是通过学生自己讲述暑期生活的PPT开始的《中国地理》的学习的。学生在介绍中不知不觉已经触及了八年级下中关于中国地形、气候、自然环境、交通等等的有关知识。这样既打开了他们的思路,又引起了他们对本学期学习课程的好奇。并且,我在整个八年级的备课中,也多次用到了学生的PPT作业作为自己备课的素材,用他们经历的事情给他们讲述中国地理,或者让相关的学生自己来讲。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更加突出了。
四、表演类作业
初中生的心理有一个特点就是期望自己被关注,这种期望如果引导得当,就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如果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得不到满足,那就有可能转化成一些学生的小动作和哗众取宠的行为。针对这个心理特点,让学生充分展示在表演上的才能,设计一些和知识相关联的表演类作业,会使课堂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课程标准对学习的评价标准作出了新的要求,即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而作业,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手段,也理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掘和肯定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地理作业,使学生的学习与兴趣接轨,与特长接轨,与生活接轨,学生才能在求索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地理带给他们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