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在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13-04-29 18:49刘星彤姜海洋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科技创新

刘星彤 姜海洋

摘 要:随着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这就要求他们正确理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所涵盖的具体内容,联系实际,采取有效可行的办法,致力于全面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 科技创新 个性教育

随着科技的飞跃发展,当今时代已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成为大势,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主要是知识、科技和信息,尤其是科技创新成为了发展的主动力。综合国力的较量实际上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内容,它更多地体现在高新技术行业的人才竞争。正如古人常说的“千金易得,良将难求。”故而,为了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并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贯彻执行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培养当今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怎样培育出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以适应当下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现状分析

教育是立人之本,是促进社会发展与供需平衡的手段之一,而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一直处于求贤若渴状态。为了提供平台,许多高校每年都会类似“挑战杯”比赛的创新活动。其目的就在于挖掘出更多人才。当代大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挑战,极大地促进了创新活动的进展。然而由于一些现实条件的制约,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活动存在创新成果质量偏低、利用率不高且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问题。大致如下:

1.缺乏专业教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提供有效及时的引导。目前大部分大学生的创新形式是松散的社团或兴趣组,缺乏专业性的指导和管理,这种队伍纪律性较为涣散,信息交流闭塞,科技含量低,因而大多无法实现真正的创新。并且,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高校对科技创新的管理落后,没有有效的机制与制度来保护科技创新的成果,致使大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热情大减,甚至不愿参加此类活动。

2.任何活动都需要物质基础,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也不例外,但事实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往往因为资金缺乏或找不到场地而受到抑制。任何伟大的构思都离不开实际物质的支持。然而有限的消费能力,及大地限制了对科技创新的资金和场地投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拥有科技创新方面资助的高校不及全国高校总数的三分一,使得许多创意得不到实现,大大延缓了科技创新的步伐。

3.科技产品市场针对性不足,导致大部分科研产品闲置,这是由于是大学生所进行科技创新大多是兴趣使然,可能脱离市场,无法转化成经济效应。有甚者辛苦到头却发现自己的“创新”已经有例在前了。

4.大学生科技创新跟风现象严重,高端成果少。很多大学及教师并未完全深入地理解科技创新的意义。有些老师只是将之作为形式,敷衍了事。无形中使得大学生科技创新更像是一阵风气,实干者甚少。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为了使增强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各高校应改善创新环境,树立重视创新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改善管理体制,因地制宜制定策略。以下是针对高校提出的几点意见。

1.在个性教育上要下功夫。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创新思维的树立,而创新思维必须通过个性教育来实现。因此,强化个性教育不容忽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家争鸣方能使社会思维多样化。但受上千年科举制影响,当今中国教育方式仍以应试为主,对人们的个性解放极为不利,甚至扼杀了个性。这就要求高校要从改变教学方式入手,反对唯书唯上注意,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例如,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同时提出几个相反的观点,有学生自主思考,判断。并且要充分认识到,想象是创造思维的关键,是滋生一切创新精神的温床。科学是为了探索未知世界而存在的,高校应鼓励大学生放飞想象,勇敢涉足未知领域。

2.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这就要求高校要为大学生提供科技创新的平台,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鼓励各种科技活动,以此加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可以在进行科技竞技的过程中开展学生科技作品立项资助活动、网页(站)设计大赛等活动,争取让更多同学在实践中发掘自我,激发兴趣,不断提高创新实践的能力。此外,学校要善于发现人才,并竭尽全力地支持学生参与各类竞赛,如每两年一届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每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

3.充分利用实验实习基地。当下,就全国高校而言,研究生有较多机会与其导师交流学习,求教答疑,学校重视研究生,对他们全天开放实验室,并提供优良的科研条件。相比较而言,本科生在这方面相形见绌。尤其是近年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重视使得上述问题亟待解决。为了使所有具有创新性思维的在校生能够专心科研,高校必须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实验室或实验基地,以便研究和实践能顺利进行。若校内有基层学术组织或研究所,也应向优秀本科生敞开大门。总之,高校要保证硬件和软件的提供,最大限度地利用各实验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平等地使用各设备,在科研活动中不断吸收优秀学生,为创新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4.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先进的科技创新工作保障机制。其具体措施如下:(1)精简组织机构,以便统一对学生创新活动的领导,使科研创新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这就要求高校的规划一致,管理科学,在此基础上建立“校一学院(部)一系一学生”四级管理体系,在创新培养中对大学生的地位给予足够的重视。学校应制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规划》《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从制度层面为大学生的科技活动保驾护航。(3)加强导师的指令作用。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影响,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往往更能教育出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因为他们能帮助学生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并对科研活动产生指导性作用。教师需总结自己以往的实践经验,并根据实际,为大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引导他们选题、找资料、整合信息进行研究。就学校而言,要支持教师将学生吸纳入自己的科研课题中,这有利于本科生升为研究生,有利于本科生得到更多涉足学科前沿领域的机遇,并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4)不断提高科研经费比例。物质存在是一切思维的基础,只有保证对创新工作的资金支持,才能是科研活动顺利进行,这是科技创新机制建立的先决条件。可以借鉴如下方法:其一,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固定用以资助学生课题研究。其二,改进科技创新活动激励机制。那些在省市科研专项中获得科研成果的学生,应适当地给予他们物质奖励。其三,建立科研竞争机制,制定科研条例。举行科研竞赛,评比出优秀的科研成果,能够帮助学校挖掘更多的优秀学生。其四,构筑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积极加入科研活动。

三、结束语

经济的腾飞离不开高新科技的持续发展,而科技成果的问世更离不开科研人员的辛勤研究。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彰显出重要性。当前全国各大高校都在探索新途径。树立科技创新能力,要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开放的、高层次的教学,它要求高校必须具备“求同存异”观念,要善于从那些看似不入时流的“怪才”中求得人才。此外,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任务,高校应将其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过程,甚至是学生的终生学术活动之中。高校应将有机融合知识的教授、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教育,从机制上保证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能得到长足发展,在大学生培养计划中加入科研实践,力求大学生的创新活动实现制度化、科学化、经常化。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才可能成为一个荟萃创新人才的国家,才能确保社会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周倩.中美高校科技管理校本培训课程的比较与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9,(7).

[2]吴小玲.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及其校本培训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2).

猜你喜欢
在校大学生科技创新
论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构建推进科技创新的资金模式的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提升研究
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心理预防机制的构建
地方院校在校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状况实证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要素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