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13-04-29 17:58马晓艺严军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马晓艺 严军

摘 要:青海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冶金专业”为青海省教育厅和青海省国资委首批实践“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专业。本文介绍了初步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思路和专业培养方案。

关键词:冶金专业 卓越工程师培养

一、背景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和借鉴先进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契机,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

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文件要求,为全面发展多样化人才,主动服务青海省工业发展要求,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青海省教育厅和青海省国资委联合下文(青教高[2011]64号)批准青海大学四个专业开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中由机械工程学院承担冶金工程等三个专业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根据学生意愿和择优录取的原则,在机械工程学院2011级冶金工程专业92名学生中经过选拔、面试、公示等环节,组成“冶金工程”卓越班(32名学生)于2012年3月开展正常教学活动。

二、基于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的和意义

选择具有具有西部地区较强行业背景和特色,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满足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冶金工程专业作为青海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首批试点专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满足青海省冶金矿产资源发展的要求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及周边地区广泛分布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煤炭、天然气等冶金矿产及相关资源,原矿类型全、品位高、储量大、成矿条件好、产业关联度强、资源组合状况优越。这为大中型冶金企业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加快发展关联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延伸产业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冶金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资源保障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2.满足青海省区域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

青海省正在致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积极延伸和扩展循环经济五大产业链(含“有色金属—天然气—盐化工”和“铁矿—焦炭—钢铸”),着力构建资源精深加工和横向扩展相结合的循环工业产业链。根据《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期

间,钢铁产业要做精做专钢铁工业,稳定和巩固特钢生产能力,规划建设百万吨不锈钢项目,加快推进钢铁产业一体化项目,建设西部特钢生产基地。有色金属产业要加强铝、镁、铜、铅、锌、镍等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配套能力建设,以形成300万吨以上电解铝生产规模为目标,建设新增百万吨以上电解铝、40万吨铝基合金大

板锭及炭素阳极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金属镁一体化等项目,建成全国有色金属生产基地。

3.满足青海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要求

钢铁冶金方面,目前青海省的钢铁产量只占全国生产规模的0.2%左右,西藏钢铁工业生产尚属空白,西宁特殊钢集团公司是目前青海省主要钢铁生产企业。根据青海和西藏两省区钢材产品市场容量和目前可控的资源情况,庆华集团依托柴达木盆地及周边省区丰富的黑色金属资源,布局建设千万吨级钢铁一体化项目,“十二五”末,庆华集团钢铁产能达到350万吨,着力打造区域性钢铁基地。有色冶金方面,西部矿业主要从事铜、铅、锌、铝、铁等有色、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磷矿的采选、冶炼等业务,经营八座矿山和四家冶炼厂,2010年统计数据全国有色金属企业排名第二位;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重点发展铝、铜、铅、锌、钠、硅、稀有金属多金属冶炼及其下游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入驻西部矿业、青海黄河水电鑫业分公司、青海黄河水电再生铝业有限公司、青海百通高纯材料开发有限公司等大中型冶金企业。

钢铁工业及有色金属工业的大力发展使得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引进成为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4.满足青海省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发展的要求

青海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有色冶金方向涉及的有色金属是青海省四大支柱和十大优势产业之一,钢铁冶金方向涉及的特种钢是青海省十大优势产业之一。青海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是青海省唯一一家培养冶金产业链本科教学人才的基地。“有色金属冶金教学科研团队”是青海大学校级教学科研团队。“冶金工程”专业是青海大学特色专业。多年来,毕业生供不应求,分配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14年所培养的500余名毕业生及1000余名培训生中,大多已经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和中层管理人员。良好的行业背景和特色优势,为冶金专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青海省拥有中铝青海分公司、西部矿业、西宁特钢、庆华集团、桥头铝电、黄河鑫业、黄河再生铝业等大中型冶金企业,冶金产业已经成为拉动青海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引进成为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青海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水平提升。丰富的冶金矿产资源和拉动青海省经济增长的支柱型和优势型产业集团的投产运营,使得掌握冶金工业现代基础理论和生产技术,具有现代科技观念和综合素质,具备工程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能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管理和新材料研发的宽口径、复合型本科培养学生成为企业紧缺的、必需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因此,开展“基于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研究与实践”,以实施“冶金工程”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四年不间断工程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高层次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将更好的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多样化、多类型和紧缺型人才的需求,极大地促进我省工程教育体制的完善和创新。

三、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1.专业培养

建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加强实践教学及能力培养方式等关键环节。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西部矿业、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等稳定的大型企业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技能、表达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

2.企业培养

(1)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冶金基础理论和生产技术,具有现代科技观念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从事生产、设计、科研、管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可在冶金、材料等工业部门工作,学习优秀者也可在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青海大学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计划是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企业部分所专门制订的,包括本科一年在企业学习培养的内容安排与要求。其目的是通过学生现场的实践与学习,结合青海省矿产资源及地方产业发展现状,以金属产业链为主线深入至金属采选、冶炼、成型和加工过程的始终,完成在企业实训阶段的学习任务,获得冶金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使学生达到见习冶金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培养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计划

冶金工程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计划是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方案的企业部分所专门制订的,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为冶金工程人才培养构筑一个开放式的系统,通过累计1年的企业阶段学习和培训,使学生获得冶金工程师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

四、基于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特色与创新

冶金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可在毕业设计网点教学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依据行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利用我校行业优势和资源,采用双导师团队制度同大中型企业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体,对于学校和企业分别配备富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辅助教师和现场技术指导人员。其创新之处:立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以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培养高素质冶金工程应用型卓越工程师。

培养模式 :学校学习 + 企业学习;突出强调:企业学习阶段;时间限定:工程实践时间累计一年。

五、“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

冶金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期为2011~2020年,主要采取本科生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模式,根据现有校企合作基础及青海省冶金工业发展现状,作为首个冶金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班,培养层次以冶金工程专业“有色金属”冶金方向作为试点。采取本科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模式,工程教育实践贯穿于四年[JP]本科教育阶段,专业培养计划年限为3年,以在校理论学习为主,实践教学为辅;企业培养计划年限为1年,以实践教学环节为主,依靠本专业教师和定点企业内的工程师联合指导和培养,主要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培养方案包括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部分,两个阶段的学习分别制定相应的校内教学计划和企业培养计划。

六、基于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班”组班情况

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培养班的学生选拔对象为机械工程学院2011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冶金工程专业学生,从中选拔符合条件的学生各30人。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培养班学生应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勤奋好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自觉学习的能力,并有志从事工程技术工作。通过学生自愿报名选拔,根据学生报名情况,由学院组织面试,经面试后确定入选学生名单。确定组班学生名单,经公示后报学校教务处。

七、结语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推行,是工科高等教育里程碑式的改革。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的研究仅是一个小的分支,其重点在于着力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探索新的应用型冶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其科学性、合理性有待下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扎实实践,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逐步完善,力图形成一套可推广的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勇,李剑峰.培养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的探讨[J].创新与设计,2010(6):69-70.

[2]唐勇奇,黄绍平,刘国繁等.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以湖南工程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J].教育探索,2010(12):71-74.

[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36.

[4]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
基于卓越环保工程师培养的环境工程品牌专业建设与实践
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
基于技术融合的卓越型电力信息工程教育研究
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基于“培养创新型机械工程师”模式的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船舶与海洋工程方向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考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车辆工程专业企业培养方案研究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