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为本,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2013-04-29 17:43翟志华
考试周刊 2013年56期
关键词:以读为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法

翟志华

摘 要: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课时量很大,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因此,探索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以读为本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中必须依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改变阅读教学观念

过去语文阅读教学,只是把教材当做学习语文知识的教科书。一套教材就是一棵知识树,一篇课文里有若干个知识点,语文课文是因知识点的分布而存在的,它只是一个例子而已。语文学习的最终指向是语文知识,现代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知识只是阅读的工具。我们要改变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

阅读实现了学生的自我设计、自我构造、自我完善等能力的提高。对阅读的新认识,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帮助他们描绘人生理想。阅读教学就是要突出学生在学习时的主体地位,突出人文精神,让师生共处于一种植根于语文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之中,充分激活本凝固的语言,充分张扬个性,使情感交融,创设令人如痴如醉、回肠荡气的人文化情境,从中体会语言的妙处,学习语言本领。

二、着力培养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如果教师认为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学生只要能把老师讲的知识记住就行,则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得死,知识面窄,更谈不上独立掌握知识的能力的发展。实践证明,学生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只有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老师是代替不了的。老师的主导作用只是外因,只有外因作用于内因,让内因起作用,才能引起质的变化,一旦学习真正成了学生主观上的需要,那么他们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成为学习的主人。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总量迅速增长,但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领域,获取新的知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既要改进教法,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三、以读启悟,以悟促读

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在创作时,不管选取什么题材,也不管运用什么表现形式,都着力抒发内心的情感。情感始终伴随着联想与想象。亚里士多德说:“记忆和想象属于心灵的同一部分,一切可想象的东西在本质上就是记忆的东西。”有人认为,想象不过是扩大或加以组合的记忆。只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审美经验,产生了联想想象,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就会随之产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目视、口诵、心思的同时,借助想象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还原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使文中的人“活脱”,事“活现”,物“活化”,使语言文字变成活的画面。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社会与人生的体验,与课文的情感相碰撞产生火花,不断充实阅读文本所获得的体验,从而促进阅读主体体验的积淀、发展与升华。叶圣陶先生说:“读得很美了,也理解得差不多了。”阅读如一脉灵性涌动的春水,学生涵泳其间,收获的是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享受的是人文诗化的课堂生活。

四、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读者与文本的相互作用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情感贯穿了整个阅读活动的全过程。情感的不同,经验能力的不同,必将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多元解读。阅读活动就应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允许学生带着个人情感去表达阅读结果,就有可能达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阅读效果,就有可能超越文本,产生新的阅读创意,拓展新的思维空间,从而提高阅读质量。当学生的独特体验受到充分尊重,学生就会饱尝个性思维被肯定的快乐,从而充分调动主体意识,发挥创造潜能。

五、采取单元整体教学法

单元整体教学法是以教材自身编排的单元内容为整体,通盘考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强调突出每种课型(讲读课、阅读课、独立阅读课和基础训练)的特点和作用,使学生把在讲读课中获得的读写知识运用到阅读课和独立阅读课中,使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得到切实提高。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要着眼于以下四个方面:(1)视单元为整体进行备课。(2)弄清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各类课文的特点,设计好教学结构。(3)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语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4)知识迁移,课外延伸,促进能力的全面提高。

六、情境教学法

它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其分类有:

1.实体情境

即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如教材中涉及的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

2.模拟情境

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燈片和录音带,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增强教学效果。

3.语感情境

指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体会其情境。这里所说的“语感”是指对语言的内容、感情和表现方法等的感悟。语感越强,对作品的艺术形象感受越深,就越能体味作者的情感。

4.想象情境

即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命运,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

总之,在教育理念不断创新的今天,教育教学已经打破了统一的教学模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因课文内容而异、因学生情况而异、因教学条件而异等出现了多种教学模式。阅读教学仍然应该坚持以“读”为本,尽可能地多给学生时间、机会,优化阅读方法,让他们潜心读书,有感悟地读,带着个人情感地读,并结合听说写的练习,经过长期训练,一定能够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以读为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立足文本,以读促写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以读为本 关注生成
对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探究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