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校企合作平台下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13-04-29 15:43张跟喜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6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摘要:校企合作以人才培养为依托,以产学研合作关系为纽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真正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本文结合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情况,浅议了我院的4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展望与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农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160-03

动物科学专业是农业院校的传统专业,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该专业是培养具有动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动物科学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该专业的研究内容已经涉及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该专业对学习者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非常高。但是作为动物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刚参加工作时往往很难达到企业的要求,需要企业对他们进行一定时间的培训才能胜任各自的岗位。基于这种情况,有相当部分的企业在招聘时对应聘者的工作经验有一定要求,这使得动物科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处于不利地位。怎样使企业改变对动物科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的看法,使动物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刚参加工作时能够直接胜任或以最短的培训时间就能够胜任企业安排的工作是目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学校要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校企合作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业,是贯彻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学院应当以产学研合作关系为纽带,继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真正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一、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育人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的同时,也为企业积蓄了一批用得上、留得住、可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越来越多的学校与企业开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校企合作。创建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既彰显了高校人才培养特点,也是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选择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取得校企合作成效的重要条件。目前我院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与有关企业进行交流时,我院了解到目前企业主要看重大学生的实践经验,因此学院应积极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实践经验的积累。校外基地的建设应强调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遵循校企合作的四个原则,调动基地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校外基地的选择不但要求企业的技术装备条件和技术力量满足专业教学的要求,而且要求企业的经济效益较好,有承担实践教学的条件和接纳实践教学的能力,更要有参与实践教学的热情,愿意承担学生实践教学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中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我院已在常州立华牧业公司、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南通正大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邦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院根据《扬州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学分暂行规定》,要求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每年一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每次时间不得少于20天(共3次,每次0.5学分,合计1.5学分)。在实践期间每天记录他们的点滴收获,回校后与大家一同分享,同学之间相互勉励,共同进步,增加了集体凝聚力。校外基地为我院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在企业提供的岗位开展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巩固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认识自身的不足,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设立企业奖、助学金。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很多企业一方面通过资助在校大学生来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通过在院校设立各种奖、助学金,宣传公司文化,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吸引优秀毕业生到公司工作。如我院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努力,与一些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使企业和学院达到了双赢的状态。我院先后与上海邦成、大连三仪、苏州新海宜、广州温氏集团、上海杰隆等企业合作设立了奖、助学金。学生利用企业提供的奖、助学金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回报社会的意识,并通过企业的宣讲更早的了解企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加强相应技能的学习,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3.校企共建企业学习班。企业学习班是由学校和企业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性而联合开办,是学校和企业谋求共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学研结合的全新模式。其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和拓展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学校、企业两个育人环境中学会做人、做事,增长知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便于学生提前接触和了解社会,同时也进一步开拓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如我院与立华畜禽有限公司、北京生泰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分别开办了“立华菁英班”和“生泰尔班”。企业学习班面向全院学生,学生自愿报名,学院通过笔试和面试等选拔,将优秀人才输送到各学习班。学生通过企业学习班的学习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了规划。学校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示自己,明确自己的目标。企业也通过学习班学员的表现,对毕业生进行择优录取,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直接挂钩。

4.赞助校园文体活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一定落差,校企文化的相互交融是启动学生大脑机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有效实践方式,因此,必须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引导学生培养环境适应能力。我院以南通正大冠名,共同承办了“正大杯科技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例如:“正大杯”动科院新生才才艺大赛、“正大杯”创业就业训练营、“正大杯”元旦晚会等等,这为学生提供了丰盛的文化大餐,有利于学生对文化的学习理解及应用,使两种文化在大学生身上的融合,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促进大学生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文化,提升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校企合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校企合作在理论方面的研究己经比较深入,在实践中也摸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总体看来,校企合作的层次比较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还远不能适应企业和农业院校发展的需要,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政府的职能还不到位。真正的校企合作机制的形成,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政策和法律方面的保障。尽管近年来我国政府在促进校企合作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但大多数属于鼓励和倡导方面的行政条文,缺乏必要的约束力,执行起来存在很大的弹性。此外,政府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要鼓励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对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硬性规定还持谨慎态度。在这种情况下,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互动。

2.校企供需时间的差异。学校的教学具有严格的计划性,而企业的运营主要受市场控制。往往企业在生产任务较多需要学生参加实践时,学生因教学内容还未讲完而不能去企业实践,而学生需要进行实践时,企业可能因生产任务不足而难以进行安排。学校对市场调节的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即使那些面向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的学校对企业需求的反应也不可能是完全同步的。

3.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有待加强。目前,多数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缺乏战略的思考和实践的经验,在校企合作中往往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对校企合作不够主动,担心校企合作会干扰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影响其经济效益。与学校的合作仅局限于奖、助学金的设立、文体活动的资助等,使校企合作陷于有“合”无“作”的状态。这种合作,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展望与建议

进一步完善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和社会适应性,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校企合作。

1.积极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和推动作用。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研究,吸取国外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充分听取企业和高等院校的意见,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必要的扶持政策,明确高等院校与企业的权力与义务,建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使校企合作办学逐步走上正常化、规范化的轨道。

2.通过制订计划,采取措施,引导、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以多种形式深入企业、生产实践的一线,丰富实践背景和经历;鼓励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工作;聘请企业中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专家参与实践教学。

3.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专业和课程建设上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了解企业的需求,积极推进项目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的动手和实践技能训练,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高校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它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满足社会、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具有教育性、技术性、实践性和服务性等综合效能,是实现高等院校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我们今后仍需大力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不断优化,不断改进,努力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的“三赢”。

参考文献:

[1]李鹏,赵铁丰,王鑫,郑永文,武瑞.校企合作促进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就业.中国电力教育,2011,(2):108-181.

[2]吕海金,左常江,赵忠坤.通过校企合作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路径探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作者简介:张跟喜(1981-),男,江苏溧阳人,扬州大学博士,讲师。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