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摘 要】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业的质量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和发展规模。中职学校不仅抓好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完善的招生就业指导体系,加强创业与就业指导,建立就业跟踪服务,为就业做准备。
【关键词】中职学校 就业创业 指导 跟踪服务
职业教育的职能之一就是促进就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学校的学生就业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开展职业指导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转变就业观念,充分了解社会人才需求,为走向社会就业创业做好准备。因此切实加强就业指导,不仅是做好学生就业的迫切需要,也是引导学生成就人生的重要步骤。就业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业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
一、建立完善的招生就业指导体系
目前招生和就业质量仍然是困扰中职学校发展的两大课题,在招生方面表现在数量和规模不足,生源质量不高。在就业方面由于思想认识和政策及社会观念的问题,只有切实解决好招生、就业问题,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才能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建立由学校领导、用人单位、就业指导教师组成的指导机构,形成有机网络,及时了解社会用人需求,提供就业信息,开展职业指导,为学生就业建立良好的环境。同时为学校招生、专业教学、专业设置提供可靠依据,开辟“定单培养”和“实习就业”的通道。就业指导机构制定详细的学生就业指导方案,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使就业指导工作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就业率,促进招生数量质量的提高,学校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二、加强创业与就业指导,为就业做准备
加强创业与就业指导,树立新的就业观,消除人为地把工作岗位分成高低贵贱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想,引导毕业生树立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就业,帮助毕业生树立创业意识,鼓励毕业生到社会中去创造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一)进行就业形势分析,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
经常性地组织与就业有关的报告会、专题讲座,根据用工市场的形势组织就业专题报告,可以请政府人事部门、企业用人单位和优秀校友等为学生做报告。通过就业报告会,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和形势,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树立学生的就业信心,形成先就业再择业、寻找市场自主择业;立足社会需要,发挥自身特长,立志创业的就业观念。
(二)重视就业指导教学,掌握就业的技能和方法
学校要重视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把就业指导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一是通过就业指导,从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宣传、就业技巧训练、就业心理测试等各方面对毕业生进行系统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技巧。二是引导毕业生树立职业意识、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和“挫折教育”,注重传授给毕业生具体的就业技巧和方法,如学会挖掘就业渠道、筛选就业信息、如何应聘面试等技巧。三是增强毕业生就业所需的基本能力,包括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四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模拟人才招聘会等,创造条件开展“定单培养”和“顶岗实习”,使招生、实习、就业有机联系。通过到岗位直接锻炼,提高就业能力和自己的综合素质,从专业知识、能力、心理素质上为将来就业做准备。
三、建立就业信息服务和跟踪服务
(一)建立毕业生信息档案
毕业生基本情况信息资源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也是就业推荐的前提。建立毕业生资源库,将毕业生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视力、专业、特长等)、就业的愿望、个人特长、性格爱好、职业技术资格等级等,建立毕业生个人信息系统,供用人单位选择,便于推荐就业。
(二)贯通就业信息渠道,促进学生就业
1. 建立就业信息资源库,多方收集就业信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合作,为学生就业打基础。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收集信息,从用人单位收集岗位用工、新技术工艺培训、生产规模等信息,并建立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获得教学、培训、就业的第一手资料;从各地的人事部门、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中获取人事动态和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等信息。可以通过报刊、杂志、新闻媒体以及信函、网络等方式获得就业信息。将获取的就业信息建立资料库,进行整理、筛选,对确定的用人单位情况、用人条件、工资待遇等提供给学生,供毕业生选择。
2. 搭建就业平台,举办各种形式的供需见面会,为学生择业就业创造机遇。邀请用人单位到校组织人才招聘会,让用人单位现场招聘毕业生,既为毕业生谋职就业提供平台也为用人单位提供方便;组织毕业生推荐会,把毕业生信息主动提供到人才市场、用人单位,创造条件向用人单位面对面介绍毕业生的情况,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
(三)加强就业跟踪服务
加强定期不定期的就业跟踪服务,不仅可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帮助解决职业生活中的困难,对不适应的就业学生进行“招回”,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技能学习补充,满足社会和自身发展要求。而且可以从用人单位了解人才培养要求,指导学校改进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培养“适销对路”的技能人才,有效促进就业基地的巩固和发展,建立稳定的就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