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让数学课堂大放异彩

2013-04-29 10:37何红星
考试周刊 2013年55期
关键词:知识迁移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何红星

摘 要: 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探索、发现、研究学习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融洽师生关系,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对培养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开发潜力等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创设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 课本 知识迁移 实践活动

传统数学课堂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再加上数学属于逻辑性、严密性高的学科,数学中的概念、法则、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机械地传授知识,就会使学生觉得数学课枯燥无味,丧失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毋庸置疑,“情境创设”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当前课堂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时间,数学课堂“言必称情境”,“无情境不入课堂”,情境几乎成了数学新课程最重要的关键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这样一种不良倾向,即教师对数学本质的关注正在减少,数学课的“数学味”正变得越来越淡,热闹情境的背后却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我们有必要对当前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进行理性思考。本文就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作初步探讨。

一、从课本出发创设情境

高中数学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降低教学的难度,使数学问题与现实紧密联系。在数学教材各个章节中,每介绍一个知识点,都要先设置一个情境问题,然后引入新知识。在这些情境问题中有的用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展示,有的用漂亮的图案展示,有的用生动的故事展示,有的让学生动手操作展示,有的通过学生游戏展示。对各知识点虽然展示的方式不同,但编者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需要而设置的。所给的问题情境都是经过专家推理和验证的,一般都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没有更好的问题情境,则直接用“拿来主义”也是不错的选择。例如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除用高斯的故事(求“1+2+3+…+100=?”)作为问题情境外,教材中的问题情境也是非常好的:一堆钢管,最上层4根,最下层9根,从第二层起每一层都比上一层多一根,求这堆铜管总数。(除了直接进行加法运算外,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求得总数?)

二、利用充满趣味的故事创设情境

生动有趣的学习材料是学习的最佳刺激,以趣引思,能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学生在这种情景下,会乐于学习,且有利于对信息的贮存和对概念的理解。讲一些故事和数学趣闻,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觉得数学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在讲解“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能顶上吗?假如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三个臭皮匠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0.45,0.4,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个解出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的概率比较,那个大?又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之前,讲一个笛卡尔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数学家笛卡尔潜心研究能否用代数中的计算代替几何中的证明时,想着想着,进入了梦境。他梦见自己用金钥匙打开了数学宫殿的大门,光彩夺目的珠子旁,一只蜘蛛在框上爬来爬去正忙着结网,顺着吐出的丝在空中飘动。忽然,一个念头闪过脑际:眼前这一条条的丝线不正是全力研究的直线和曲线吗?蜘蛛在休息时,留下了一个小黑点……惊醒后,有了灵感:蜘蛛在爬行过程中结下的网不正是说明直线和曲线可以由点的运动而产生吗?由此,笛卡尔发明了直角坐标系,解析几何诞生了。

这样创设情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三、利用知识的迁移创设情境

数学上每一个重要概念的引入与定义,每一个重要定理法则、公式的发现与推理,几乎都历经前人长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创造的漫长过程。在这样一个探索的过程中蕴含数学中的一些重要思想方法,对思维有着重要启迪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与新课有关旧知识的过程中,以旧引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

例如在“曲线和方程”的教学中,“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概念是教与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从函数图像入手,创设教学情境:先给出图形(课前画好),问下列图中哪些能作为函数图像?如何修改可作为函数的图像?然后分别给出解析式:|x|=|y|,y=-x?摇x■+y■=1,y=■,让学生判断图与式是否相一致?如何修改才能一致?

通过修改说明函数的图像与解析式存在一种对应关系,那么如何反映图(不一定是函数图像)和式的这种关系呢?在这样的情境下,通过阅读课文,分析概念,学生就会理解曲线和方程的“纯粹性”和“完备性”的含义,真正掌握概念。

四、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创设情境

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常常使学生误认为数学是脱离实际的,其严谨的逻辑性使学生缩手缩脚;其应用的广泛性更使学生觉得高深莫测,望而生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提供的情景应力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力量。正如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会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增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加深对随机事件概率的理解,我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让全体学生参与:

实验1:投掷一枚硬币,事件A:正面朝上,事件B:反面朝上。

实验2:一个盒子里有五个大小一样的打有编号1到5的球,事件A:从盒子里摸出一球,号码为1,事件B:从盒子里摸出一球,号码为2。

实验3:盒子里装有3个黑球,2个白球,事件A:从盒子里摸出一球为黑球,事件B:从盒子里摸出一球为白球。

设问:上述3个实验中,事件A与事件B发生的概率各是多少?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统计分析,可得出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但必须做到科学、适度。虽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但须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学生可以“跳一跳,够得着”。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要简洁明确,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不要含糊不清,使学生盲目应付,思维混乱。要注意时机,情境的创设时间要适当,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要少而精,做到教师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而深。

总之,不管创设什么样的数学情境,核心都是蕴含其中的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积累出发,进行积极的、独特的思考,从新鲜有趣的素材和情节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具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问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这样,以情境为起点的数学学习才能有效地展开,才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使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俊英.中学数学教学与科研参考资料.现代建构主义下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杭州教育学院图书馆教育情报研究中心,1994.4.

[2]郭允远.关键是创设问题情境.中学教学教学参考,2001.10.

[3]丁亿.让数学课堂动起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5.

[4]叶澜.更新教育观念,创造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M].中国教育学刊,1998.2.

[5]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知识迁移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在素质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让问题设计为数学教学创新绽放精彩
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浅议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关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思考
小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