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靖章 涂红艳
摘要:“逍遥”是人的心灵所达到的超然物外,闲放不拘的境界。庄子的逍遥思想所追求的一种无所牵挂、无所求的平静心理,以“逍遥”之境界去达到内心的平静,这便是庄子的选择。怎样能做到“逍遥游”,何人可以“逍遥游”?具体来说,就是“无名”、“无功”、“无己”。
关键词:庄子;逍遥思想;逍遥游
一、 “逍遥”之内涵
“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诗经·郑风·清人》己有“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楚辞》、《离骚》等也多次提到过“逍遥”一词。在庄学史上,围绕着“逍遥”的意义曾有过很多不同说法。王夫子认为这种心态是一种精神化的,一种超脱的自由,没有时空的限制。王夫之这里“逍遥”是一种精神的自由活动,无拘无束,不受任何条件限制。郭象《庄子注》以自得为逍遥:“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成玄英概括为三种逍遥观:首先逍者,销也;遥者,远也。销尽有为累,远见无为理。以斯而游,故曰逍遥。其次,支道林云:物物而不物于物,故逍然不我待;玄感不疾而速,故逍然靡所不为。以斯而游天下,故曰逍遥游。最后才是至德内充,无时不适;忘怀应物,何往不通!以斯而游天下,故曰逍遥游。”各家对“逍遥”一词的理解均能言之成理,但要客观准确的理解庄子逍遥思想,还需要回到《庄子》文本中去。
《庄子》开篇即是《逍遥游》,文章先写大鹏凭风南飞,以寓万物皆有所待之意。但唯恐他人不信,随即引《齐谐》作为证明,又通过借野马、尘埃大舟喻大鹏,借水与生物之息喻大风,然后再通过蜩、学鳩、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众人与汤之问棘来反复申述此意。凡天地之间,大至鲲鹏,小至学鳩、斥鴳,甚或野马、尘埃,皆有所待而后行,不可谓怡然自得;唯有泯灭物我之见做到无己、无功、无名,与自然化而为一,然后才可以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无所待”而游于无穷,在精神上获得彻底解脱。“逍遥”的境界就是精神自由解放的境界。庄子所说的“逍遥”既不是儒家那种积极进取的君子之道,仁义之道;也不完全是人们一般认为的无所作为之“无为”。而是身在物质世界,内心对物质的一种放任。“逍遥”纯粹是人的心灵所达到的超然物外,闲放不拘的境界,那就是不管现实生活如何的残酷,内心依然可以高飞远举。
二、 为何要“逍遥”
正如《逍遥游》篇连叔说:“是崭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庄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原本就是强以凌弱,以大欺小的动荡时代,庄子对政治生活也做出了远离的选择。冯友兰有这样一个观点:“庄周的保全自己的方法和理论是,抱一种他认为是旁观、‘超然的态度,对事物的变化漠然无动于衷。他认为这样就可以从当时阶级斗争的苦恼中解脱出来,得到精神的、主观的‘自由、‘幸福。这种办法和理论就是庄周所讲的‘逍遥游。”庄子试图通过远离纷乱的政治生活以保全自我,他的逍遥思想所追求的是一种无所牵挂、无所求的平静心理,以“逍遥”之境界去达到远离政治生活的目的,这便是庄子的明智选择。
三、“逍遥”之途径
如何才能做到“逍遥游”呢?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境界才可以“逍遥游”?关于这个问题,庄子早就已经做了回答:“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也就是说人活于世,所谓的精神的不自由的原因在哪里呢?还不是因为被功名利禄、美色财气和生老病死等外物束缚,“形为物滞,心为物役”。而人之所以如此,是不能由着自己的天性而生活,不能顺应自然地生活。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境界,即“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逍遥游》)。因此,要逍遥第一步必须做到心与形的剥离。《逍遥游》开篇鲲鹏的寓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鲲利用深厚的蓄积化为鹏鸟,而鹏的形体沉重庞大,必须积累起足够强大的风势和风力,才能够“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鲲鹏并没有达到庄子所追求的逍遥的境界,对大风的依赖是鲲鹏无法回避的前提,因为鲲鹏的行为还处于“有所待” 的状态。同样,列子御风的寓言也显示了形体的沉重。而心是自由自在的,如果不能够将心与形相体剥离,那么无论是鲲鹏还是列子,都无法做到真正的逍遥。要想有真正的逍遥要如何做呢?要做到无待才可以。有所待就是人们想要达到自己的一种欲望,就要有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就会成为捆绑自己的东西。人本身受到外力的牵引,就难以做到顺从人的天性一。只有无功无名的自然人,才能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才能处理好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只有这样还能达到真正的逍遥境界,断了自己心中的欲望。在今天这个社会,人们生存的压力空前加大,物质层面达到了一个空间的丰富。人的精神却萎缩不张。人们所要有所待的东西太多了,人就变成了一个工具,也就是西方理论界所说的人的工具化。社会就像一个机器一样,人只是社会机器中的一个小螺蛳钉,只是周而复始的完成一个规定动作。外在生活的压力也造成了人人心中自我的监狱,也就是福柯所说的“牧师权力”,就算外在的权力网消失的时候,人也走不出自我的监狱。因为外在的权力网已经内化到的人心灵,人行为的规范已以得到预先的设定。从小时候起,社会就会教会一个个小孩子一整套的行为规范,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哪些做了会得到表扬,哪些做了会得到批评等等都被提前设定好了。人的生存空间是大了还是小了?何处是人精神的家?孔子都给我们一个答案。
庄子逍遥思想是对人生、社会 、自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思索的结晶, 是建立在他的自然哲学的基础之上的人生理想。人不该受到功利、情欲等外在事物的限制, 应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 只有这样的生活, 才是最好的生活。(作者单位:1. 西南大学文学院;2. 垫江县城北小学)
参考文献
[1]《<逍遥游>释记》 邓联合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11
[2]《庄子哲学》 王博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3
[3]《庄子》 孙通海译注 中华书局 2007.3
[4]《庄子精读》 陈引驰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