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和生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全程备课包括初备、细备、复备三个阶段。语文全程备课的理念与工作程序设置,体现了全程备课的整体性、系统性。教学目标制订与实施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包括目标制订过程中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目标多元化指向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层次目标实施过程中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教学过程方案设计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坚持备课程序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注重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结构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等三方面。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全程备课;整体性;系统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2-0037-04
从系统论来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同其他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一样,是一个多任务、多层次、多元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整体。“事物的结构特点决定了事物的功能。”[1]课堂教学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师、学生、教材;课堂教学结构则是传授结构、时间安排结构、信息传递结构、认识结构等子结构的集合。按照系统论的理论,系统与结构要素是对立的统一。首先,系统与要素是相互依存的,它们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没有系统,也就无所谓要素;没有要素,也就不存在系统。其次,系统与要素是相互制约的,改变要素,会影响系统的功能,改变系统的功能,会影响要素的组成和作用。系统的结构形成不同,系统的功能作用也就会发生变化,并且整体功能大于整体内部各构成要素个体功能之和。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全程备课,包括初备、细备、复备三个阶段。其工作流程见下图。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全程备课的理念与工作程序设置,体现了全程备课的整体性、系统性。
一、教学目标制订与实施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者是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通常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指引学生学习等三方面的方向功能。
从教学目标的分类层次上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目标包括课程总体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三个层次。这些目标通过从一般到特殊逐级地具体化,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目标体系。包含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领域的多元化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总体教学目标,并不是也不能是批次性、割裂地一个一个地去完成的,必须做到既要全面安排,又要突出重点;既要各有侧重,又要相辅相成,并作为统一的整体在整个中等职业教育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经过系列性的工作一体化地去完成。为了有效地完成多元化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总体教学目标,有效地提高课程总体教学目标的功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全程备课在目标制订与实施的过程中,坚持从目标制订与实施的整体要求出发,有效地彰显整体性与系统性功能。
(一)目标制订过程中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现代目标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在制订每个课时教学目标时,必须首先弄清楚学科知识体系中内部结构及其联系,弄清本课时所要传授的知识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以及与上下课时所讲授及应讲授的知识点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即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本课时认知、能力和情感体系目标的重新组合与陈述,使前后目标形成一个系统,确保其整体性,让学生在系统的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取得整体性的收获与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全程备课在“初备”阶段设置的“单元知能结构分析”就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单元的知能教学内容从纵向、横向两个结构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找出纵横结构交叉的坐标点,从而理解和掌握游离在单元课文中的知识点、能力点的逻辑关系,了解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以便对应单元教学目标,确定、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全程备课还提出,在学期初编制课程学期实施性教学计划时,要通过对整个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语文教材进行分析,弄清教材的组成结构,明确整个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的呈现顺序,进而对整个阶段的教材结构、知识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正确把握整个教材的深度广度,准确把握整个阶段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在确定单元目标,及至编制课时目标和选择课时教学内容时能立足于全局,从整体出发,形成整个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系统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中的单元教学目标是课程总体目标的具体化,而相对于课时教学目标来讲,它是“总体”教学目标,处于统领地位,各课时教学目标则是它的下位具体化的层次要求。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全程备课在“初备”中设置“单元教学目标”确定、“细备”中设置“课时教学目标”确定的两个工作程序要求来看,其目标的编制程序是:课程总体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这一目标的编制程序说明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全程备课是通过依据课程总体目标编制单元教学目标,强调课程总体教学目标实施的整体性;根据单元目标编制课时教学目标,强调单元教学目标实施的系统性。
(二)目标多元化指向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目标要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进行整体设计,这是课堂教学的创新点,它使主体性教育、潜能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
2009年教育部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目标也是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来加以阐述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确立课时教学目标时,也应该从这三个维度去考虑,具体地说,确定的课时目标不仅要有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还要具有情感领域和运用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力求知识、能力、思想教育三方面有机结合,力求能体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程总体目标。
然而,从哲学的角度说,整体事物内部系统的结构形式不同,系统的功能作用也就会发生变化,合理、科学的结构组合形式则会增大其功能,反之则会降低其功能。所以,要提高多元化教学目标指向的整体效果,则必须要优化教学目标内部各构成要素的系统性组合。
如何优化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知识、能力、情感三维教学目标内部各构成要素的系统性组合呢?“教师或设计者必须计划如何呈现针对多个目标的教学事件。”[2]要求根据掌握的“生情”“学情”进行教学目标编制、教学过程设计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全程备课则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掌握“生情”,就是掌握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生活经历以及社会、家庭的影响对学生可能产生的正负效应。掌握“学情”,就是指掌握学生个体或学生群体在某一个单位时间内或某一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这个学习状态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概括地讲,掌握了“生情”“学情”,就掌握了学生现有的识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和领悟、接触、模仿、操作、创造等知识、技能基础,也就掌握了学生的兴趣、愿望、鉴赏、态度等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无论是编制单元教学目标,还是编制课时教学目标都会根据掌握的具体“生情”“学情”,全面、系统地考虑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三个方面基本的需求与需要,有针对性地考虑需要再进行强化训练的内容起点,从而合理、科学地组合三维目标的结构形式,提高目标多元化指向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三)层次目标实施过程中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层次目标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每个课程目标所存在的上下位关系的多层次的目标;一是指针对学生存在的差异性现状,在教学中实施的差异性层次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与其他任何课程一样,都具有课程总体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三个层次目标相互之间存在着整体性与系统性。就学科课程而言,课程目标是最上位目标,它总揽着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分别是课程总体目标、单元教学目标的分解与具体化。为确保层次目标实施过程中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全程备课在工作程序上设置了编制“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两个环节。它要求编制“单元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总体目标,编制“课时教学目标”,则是对应相应的教学内容分解单元目标。这就形成课时教学目标源于单元目标,而单元目标又来源于课程总体目标的结果,有效地实行了课程总体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的系统性,同时也保证了三个层次目标在实施过程中的整体效益。
由于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所以教学目标的制订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在单一化的班级授课形式之中,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生理的差异,学生个体与个体发展就必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那么高度统一的教学目标势必与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产生十分突出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制教学目标时要适度、恰当,符合学生实际,注意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譬如,对高层水平的学生在达标后施行横向拓宽的训练;对低层学生则要求他们基本达标,即在难度、速度上降低要求,允许他们二次、三次直至完全达标,最终达成普遍性目标。但是,要科学地处理好整体目标要求与分层目标要求的关系,具体讲从横向看,既要注意基层目标(整体),又要注意中层目标和发展目标;从纵向看,要注意学生原有知识、能力的基础,注意体现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意体现学生思想情感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系统性的层次教学目标的实施,让每一个学生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特长,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落到实处。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全程备课是以主体性教育、潜能素质教育、终身学习教育为出发点与原则的。所以,在全程备课的过程中,就必须依附于“生情”“学情”的实际设计教学实施活动。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全程依据“生情”“学情”制订与编制的目标,则将过去以教师一厢情愿地确定的主观性单向目标变为教与学相统一的双向性目标、因人而宜的层次性目标、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优化式目标。在这种目标指导下选择的教学内容、策划的教学方法、编排的教学程序,则会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兴趣,促进潜在能力的发挥,进而利于各层次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目标实施过程中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二、教学过程方案设计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教学过程(尤其是课堂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在教师的指导和促进下,学生主动地认知客观世界并使自身的认知能力和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学应该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其身心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这一过程必须是整体的、系统的,才能让学生获得整体的、系统的认知能力,形成全面的发展。所以,我们的备课不仅要注意教学目标制订的整体与系统性,而且还要注意教学过程活动方案设计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让学生在整体性与系统性相统一的教学过程中,使认知能力和个性特长获得充分的发展。这里要指出的是教学过程活动设计方案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不但是指知识教学要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具有整体性与系统性,而且能力、情感教学也要有一定顺序与层次;不仅表现在教师教学活动上,而且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不仅要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还要贯穿于其他教学活动中,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一)坚持备课程序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全程备课教学过程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教育理念为依据的。在“初备”——“细备”——“复备”这一完整的全程备课程序中,课前,从学生先学“学情”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课中,引导学生解决先学中存在的疑难杂症;课后,依据教学实施过程中教与学双方反馈的信息,进行复备课,以促进后继教学的改革。其系统的工作步骤中,又充分体现了整体性效应。并且这一个具有整体性与系统性的备课程序,既打破我们过去备课只注重教材内容的旧模式,又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学生主体这一轴心转。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教学内容是作为完成或达到教学目标的材料,是教学结构的支撑,是师生活动信息的凭据和依托,所以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学内容。具体地讲,课堂教学离不开教材。教材作为知识传授的媒介,在其某一章节、某一单元、某一课文中绝对不可将某一学科的所有知识全部包容进去,某一章节、单元、课文所体现的只是某学科整体知识体系中的一个小小部分。同时,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获得,总是通过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和作用实现的。一般地讲,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的关系有三:当新的知识内容被吸收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内,列入原有的知识系统之中时,新旧知识结构就形成下位与上位关系;当所学的新知识能包含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几个已知概念时,新旧知识结构就形成上位与下位关系;当新知识既不能属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也不能把原有的特殊观念包括在它自己的含义之内时,便产生并列结合关系。“学字、学句、学篇章,这就是写文章的基本功。”“学字,从哪里学?当然不能念字典,只有从所讲读的文章里学。”[3]这虽然是在说语文的学习方法,但也从另一个侧面突出了语文能力内容的形成与把握之间具有整体性与系统性。
所以,中等職业学校语文全程备课在教学过程方案设计中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时,要求对应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分解下的课时教学目标,在单元整体性教学内容中选择课时教学内容。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分解则形成了课时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课时教学内容的系列性则形成了单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三)注重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学生作为社会个体,其认知规律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教书要注意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追求所谓新的教学方法,而不顾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为优化课堂结构而“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在不断变化的所谓新的教学方法、所谓“优化”的课堂结构之中,认识程度发生错位,其结果将与美好的愿望背道而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全程备课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在设“教学过程及方法指导”这一工作环节,特别要求根据教学内容,注重新的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与旧的教学方法之间有联系,新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构建必须与旧的课堂教学结构相衔接,即按照认识论与学习论的规律,使新旧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相互间构成整体性的联系,形成体系,构成系统,让使用的新教学方法,构建的新课堂教学结构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和心理活动规律,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之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可平.现代教学设计纲要[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88.
[2]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教学设计原理[M].皮连生,庞维国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54.
[3]张志公.怎样过好语文关[J].中国青年,1962(24).
(责任编辑:沈彬)
On the Integration and Systematicness of Chinese Lesson Prepar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QIAN He-sheng
(Jiangsu Taix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aixing 2254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Chinese lesson prepar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concerns preliminary preparation, detailed preparation and further preparation. The philosophy and mechanism show the integration and systematicnes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including the design process, pluralism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objectives) and plan design (including the procedures and contents of lesson plan and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reg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