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学内容述评

2013-04-29 22:24刘雪晴毛璐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范进中举范进中范进

刘雪晴 毛璐

《范进中举》是清代吴敬梓所作杰出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极为精彩的篇章之一,选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文章通过范进的命运变化反映了世态的炎凉,同时深地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以及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本文选取了16个课例,对其在教学设计中反映出来的教学内容做一个相对全面的分析和述评。

一、综述

从16个课例来看,《范进中举》的教学目标设定主要有三点:一是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二是学习如何运用夸张、对比手法表现典型人物性格、形象;三是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第一,教学内容重在把握课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卢传福老师的教学活动首先针对整节课的重点展开,以教师指导,学生编写提纲这一方法,来抓住故事情节要素,理清课文脉络。常丽琴老师是通过“我觉得范进是个 的人,从课文 中的 、 等词句中看出来的。”这样的句式来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易湘淋老师的方法更妙,他以“考状元·对对子”的方法分析了整篇课文,巧妙运用对联与学生对话,使梳理小说情节分析小说人物的环节变得更有趣味性、更有文化性。这堂课隐藏在“对联”这个形式后的是真正使课堂体现一种新气象,真正吸引学生,吸引我们的,乃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对话方式。

第二,学习掌握对比、夸张手法和讽刺艺术。袁芳老师是通过提问引导与列表对比的方法来展现讽刺艺术的精彩所在。如“你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胡屠夫的态度变化”“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胡屠夫怎样的性格特点”等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塑造人物时所使用的对比、夸张以及讽刺手法。潘伟丽老师则是把对比、夸张手法的学习渗透在人物的语言中,从课文中找依据。中举前的范进懦弱猥琐、甘蒙屈辱,一脸自卑自贱的奴才相,中举后的他老谋深算,一切应酬自如,再也不是以前点头哈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范进中举以后从乞丐形象变成官爷形象他的人格也被扭曲了。还有的老师采用仿写的手法,在确保同学们理解课文中讽刺手法后,自己尝试写一小段,主要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当堂完成,大家一起讨论,效果很好,不仅锻炼了写作能力而且对口语交际能力有一定的锻炼。

第三,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残害。赵长兵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将《范进中举》和《孔乙己》做对比,进一步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赵老师在上课时提出如果让范进和孔乙己的命运颠倒一下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就新的故事学生们再次进行激烈争辩,有人认为,孔乙己不会去还钱的地位变了,也有学生说孔乙己不是为还而还,而是要借机羞辱一下曾经侮辱过他的人,是炫耀,更是报复。此时,老师总结范进和孔乙己的命运悲剧并不是个人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造成的。

二、评议

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有对古代长篇白话小说片段怎样教的困惑,在学生看来这些既不是文言文也不是现代文的课文,考试肯定不会重点考察,都抱着“看热闹”的态度来“随便听听”。很多老师在教授这类课文时,除了简略介绍原小说的梗概及交代故事缘由外,跟教读现当代短篇小说并无显著的区别。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阅读古代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时所获得的收获就很有限了,下面我们以《范进中举》为例,探讨如何开展古代长篇章回体小说教学。

1.从全局出发

我国古代长篇章回体小说看似每一回都很独立,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故事讲出来,但这样单纯的“就故事讲故事”很难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自主阅读和宏观把握能力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善于从小说的全局来审视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和事件,深究其意义。

首先,注意人物活动的大背景。不要孤立地看待人物在本篇课文中的活动,而要把这样的活动跟此人在其他章节中活动以及整个社会背景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例如范进的“疯”并不是简单的失心疯而是整个科举制度甚至是封建制度所导致的,由此看来范进并不是一个“疯子”而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代言人”。其次,用小说中的同类作比较。以同类事物作比较,是鉴别事物好坏、高低的一种方法,可以凸现事物的特质。《儒林外史》中和范进很类似的还有一个叫周进的人物,教师可以通过这两个人物的比较,来把人物相联系从而可以看出整部小说的特色并理解整个时代背景的意义。

2.从主题出发

因为课时的限制,每一堂课都必须具有完整性、有效性以及目标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天马行空,无限扩展,而是要把“长文短教”“长文精教”作为首要目标。要做到这两点最主要的就是把重点定位在主题的揭示上。

提问。课堂提问设计的合理准确是落实教学目的的突破点,结合课文内容,主要可以以“范进认为什么好了呢?”和“中举有没有改变他的性格呢?”来设计,以“中举”为分界点,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充分了解整篇课文的题眼和用意。

能力训练。语文课堂不是老师的表演课而是学生的能力培训课。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生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述能力的培养。以教师问题为出发点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各抒己见,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范进以及他身边人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体味到封建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残害,在情感认知方面也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镇西.我们这样上《范进中举》[J].语文教学通讯,2004 (2)

[2] 邓东.我教《范进中举》[J].语言教学通讯,1997 (11)

[3] 易湘淋.《范进中举》课堂实录[J].语文教学通讯,2006 (10)

[4] 袁芳.《范进中举》教学方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 (13)

[5] 潘伟丽.《范进中举》教学案例分析[J].文学教育,2011 (3)

[6] 卢传福.《范进中举》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1986 (7)

猜你喜欢
范进中举范进中范进
范进访汤知县
“范进中举”现实版
艺术的构思,绝妙的讽刺
《范进中举》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范进中举》:一个社会教育导向失范的问题
嬉笑怒骂才关情
范进一日游
从范进中举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范进中举》导学案
中了状元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