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栋
摘 要:电工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并且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机电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和非电类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需要和学生特点,就如何在电工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问题,阐述笔者的探索、收获和体会。
关键词:电工学 创新意识 兴趣培养
电工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应用非常广泛,并且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应用的日益广泛,它逐渐成为机制、机电、船电、数控和电工维修等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之一。为增加就业面,它成为机修类和模具钳工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着眼于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同时与学生素质相符,突出工程应用与技能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应用理论讲授、实践指导、参观实习等不同教学形式。
一、讲解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兴趣
提到电流热效应时,让学生留心身边使用的电器具,像电热毯、电熨斗、电水壶、电脑、空调、风扇等。学生可以真实感受到这类电器在通电运行后会产生发热现象,那么教师就可因势利导总结电流热效应原理——电流通过电阻时,电流做功消耗电能,产生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所产生的热量的计算公式:热量等于电流的平方×导体阻值×导电时间。这是英国科学家焦耳和俄国科学家楞次得出的结论,也就是焦耳—楞次定律。理论应用于实际,谈到热效应是一把双刃剑时,列举热的快、电热毯、电饭煲、热水器等电器,说明电流的热效应可以为人们提供服务。但是,电流的热效应也有其弊端,例如,电流通过输电导线、电视机的零件时,都要产生热,这不仅白白消耗电能,而且还会使它们损坏。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发学生们积极讨论,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使学生产生兴趣。无论学生的基础如何,人人都可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这些例子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可一味照本宣科教理论,那样学生只能死学,并且厌学。教师要学会打破常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参与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求知欲,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合理利用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适当设置悬念给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
二、加强实训演示,提高学习兴趣
电路接线练习是电工中级工的实训项目,其过程单调枯燥,因此示范操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实习的初始阶段,除了透彻分析电路工作原理,讲解操作步骤、实习要领外,教师必须做好演示示范。在示范中讲解操作要领和难点,必要时设置一定的悬念留给学生思考想象。如三相电动机顺序启动电路,先讲解两台电动机的顺序启动电路原理,然后让学生思考三台电动机的电路设计。列举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讲解,如送料和压装设备,先送料才可压;再如数控机床的润滑和动力装置都必须有这样的先后逻辑关系,还有红绿灯等等。通过这些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加透彻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点。
三、注重实际操作,培养入门兴趣
完成了电力拖动和机床控制电路的单元教学后,便可安排PLC可编程控制器的内容。PLC的学习以继电控制为基础,对学生知识的连贯性要求较高。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因前面的理论知识贫乏而厌学的情况。所以在讲授PLC课程时,列举一些生活中PLC应用的实例和学生认为有技术含量的实例,或组织学生们到一些现代化的企业中参观,让他们看到PLC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使他们认识PLC的实用性和重要性。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对PLC的陌生感,也可让学生体会到这门学科的发展前景,提高学习兴趣。在上课过程中避免太多原理性东西的讲解,突出认识PLC,学会使用PLC,不要在系统的原理上下功夫。PLC编程采用普通程序语言和梯形图,其中梯形图语言较接近传统电气图,学生相对容易接受,易于理解,再结合实验使其更好掌握。可以通过最简单的点动控制电路,在给定学生电气原理图的基础上,让学生抄写PLC的梯形图并完成接线,将PLC与电脑连接运行。当学生看到自己设计的电路正常运行后,就不会觉得难,并有了解决复杂电路的动力,教师再循序渐进地让学生编制较为复杂的电路控制。通过以上实验,学生既可以动手编制、调试自己的程序,又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消除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畏难情绪,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教学效果才会事半功倍。而调动学生的创造力能够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成功感,从而使他们对新知识新事物充满期待和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朱仁宝.现代教师素质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徐辉,张元龙.为师一得[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