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013-04-29 19:36周丽洁
新课程·小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培养能力小学数学

周丽洁

摘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是创造性思维萌芽和成长的沃土,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为学生创设“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学习情境,提高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导学习;培养能力

数学是集思维性、逻辑性、连贯性于一体的一门学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培養学生的思维能力,抓住这个核心,就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通过主体参与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知识,培养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发挥主导作用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情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环境,人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接受着环境的影响,同时在也在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己。因此,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时,有这样一道例题:把一块棱长0.6米的正方体钢坯,煅成横截面积是0.08平方米的长方体钢材,煅成的钢材有多长?

让学生解答此题应首先理解在锻造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而大小(体积)没有改变,这是很难理解的问题,教学时可以用橡皮泥进行演示,先将橡皮泥捏成正方体形状,告诉学生这是锻造前的钢坯,然后将这块钢坯再捏成长方体形状,引导学生观察锻造前后钢坯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而体积没有改变,从而懂得“等积变形”的道理,这样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直观感知,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巧设质疑,让学生自主地领悟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是令人头痛的一件事。尤其是低年级应用题教学,学生往往不能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采用“猜”或“碰”的方法,不会去分析,四种方法不是加减,可能就是乘除。为了让学生掌握如何解答应用题,如何去分析,我的方法就是先读题,读通、读懂。如,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已知条件是什么?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关系?要求问题必须先知道什么?根据哪种数量关系来解答?

例如下面的例题:同学们种蓖麻。二年级种18棵,三年级种的是二年级的2倍,四年级比三年级种的还多6棵,四年级种了多少棵?

读题之后,二年级的小学生可能感到条件太多,从而影响解题的质量。作为教师应做引导,首先让学生找出这道题求什么(四年级种多少棵),要求的问题和条件之间有一种关系,什么样的关系?学生读题后发现:四年级比三年种的还多6棵,可题中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三年级种了多少棵?而是知道三年级种的正好是二年的2倍,二年种18棵。通过读题发现,这是一道两步计算应用题,关键在于求出三年级种多少棵树?这样所求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因此,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勇于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识、新领域的精神,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培养能力小学数学
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浅谈探究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