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技巧

2013-04-29 18:33:16杨志荣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生活化创设

杨志荣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小学生很多时候面对的是一串串枯燥数字、无穷无尽的抽象形式,等待他们的仿佛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符号. 学生很容易对数学失去兴趣,从而越来越不愿意学习数学. 然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 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学到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掌握并能够较好地迁移到新的情境中.

一、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与个人亲身经历. 数学活动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也离不开生活. 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过程,即是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有趣的数学、鲜活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所以情境创设要追求真实有效. 如一位教师创设了这样的应用题情境:奶奶血压高,降压片药瓶标签上写着0.1mg × 100片;医生的药方上写着:每天3次,每次0.2 mg. 请你帮奶奶算一算,一瓶药够吃多少天?这种真实的、生活化的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探求欲望.

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是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数学现象,这就为创设情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应针对这一实际,精心设计情境,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使每名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也得到和谐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应当首先考虑到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常识,寻求学生感兴趣的有体验的素材,结合他们的认知基础来创设情境.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 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 如在学习了数字之后,我布置了“找一找生活中的数”的作业,学生通过寻找发现了许多生活中有趣的数字.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现实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既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 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办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 这样联系生活实例开展教学就会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现实生活并且应用于现实生活. ”在反馈练习时,可通过创设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架设起“算”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设计生活化,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学习新知后,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及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如在教完“三角形稳定性”后,创设“帮家人修桌椅的活动”;教完“百分数”知识后,让学生调查实际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实际应用等. 这样,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问题,也从中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实践能力得到了真正的培养.

二、照顾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情感需求

情境教育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使教学真正得到他们的认同,在教学中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满足自我需求.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可依据教学内容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秘的问题意识,使问题情境生活化,在生活中学数学. 比如一年级的“认识物体的图形”一课,我利用游戏设计教学环节. 一年级学生虽入学时间不长,对图形方面的知识了解也少,但他们已经有了生活基础,接触的生活用品的形状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印象,所以这一课的教学完全可以让学生在摆一摆、摸一摸、玩一玩中进行. 我先让学生每人准备几种自己了解的物品的包装盒,然后向同学介绍. 因为学生都非常了解手中的东西,所以介绍起来兴趣盎然. 再通过比较、举例等活动,强化物体和图形的区别,使学生在游戏中亲身感受了物体的特征. 最后通过推理区别这些物品,并分类. 数学概念十分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说,从生活中来寻找概念原形的过程,既是建立正确表象的需要,也是理解概念真正意义的需要. 如在进行“长度单位”教学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厘米、1米,通过這样的举例可以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感受1厘米、1米的真正意义,概念的表象在头脑中便更加清晰.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使生活化的情境成为沟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桥梁,让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主动探究、发现、体验、学会、掌握、运用,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回归生活学数学.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生活化创设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30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丝路艺术(2017年5期)2017-04-17 03:12:11
认识相交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