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
摘 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多篇重要的讲话、报告和文章中探讨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问题,其内容主要涉及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方面。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人重温毛泽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党建思想,对做好新时期的党建工作给予诸多而有益的重要历史启示。
关键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主要内容;历史启示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3)06-0016-04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党建理论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研究。他认为,为了领导全国人民取得反帝反封建民族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中国共产党必须大力加强自身建设,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有效应对和妥善解决革命中的问题的能力。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党建思想主要体现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人重温毛泽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党建思想,对做好新时期的党建工作给予诸多重要历史启示。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多篇重要讲话、报告和著作中深入地探讨了当时的党建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通过对这些相关文献的研读和分析,可以将毛泽东这一时期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建设方面
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党的思想建设高度重视,认为思想建设是党建方面最不能忽视的工作。当时,毛泽东对党的思想建设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党内思想建设现存问题的具体表现。1928年1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一年以来,党内的机会主义现象仍然到处发现:一部分党员无斗争的决心,敌来躲入深山,叫做‘打埋伏;一部分党员富有积极性,却又流于盲目的暴动。这些都是小资产阶级思想的表现。这种情形,经过长期的斗争锻炼和党内教育,逐渐较少了”[1]73。同时,他也指出:“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1]77从毛泽东的阐述不难看出,在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内部,机会主义和小农思想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对革命斗争均产生了消极影响。在1929年,毛泽东又指出,在当时红军第四军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主要表现在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等方面,并对每种错误思想的具体表现进行了详细的列举和分析。其中,对单纯军事观点的列举最为全面和细致,主要是从八个方面列举了单纯军事观点的具体表现。在1930年和1936年,毛泽东先后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和《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两篇论著批判和纠正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主观主义:“许多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1]109;主观主义,在环境顺利时表现为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狂热和急性病,在环境困难时则表现为拼命主义、保守主义和逃跑主义,“这是鲁莽家们和门外汉的理论和实际,是丝毫也没有马克思主义气味的东西,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1]206由此可说,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一直存在着多种错误的思想意识,对革命战争的顺利推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从而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
二是思想建设方面现存问题的严重危害性。在1929年12月,毛泽东针对当时红军第四军党内的错误思想强调指出: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若不彻底纠正,则中国的伟大革命斗争给予红军第四军的任务,是必然担负不起来的”[1]85。次年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深刻分析了党内教条主义思想的严重危害性:那些具有一成不变的保守空洞乐观的同志,以为“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本本保障了永久的胜利”,“这种保守路线如不根本丢掉,将会给革命造成很大损失,也会害了这些同志自己。”[1]115-1161937年7月,毛泽东在《实践论》这篇重要的哲学著作中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更深入地批判了当时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错误思想,更全面地分析了其对中国革命事业所造成的严重危害。
三是思想建设方面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毛泽东认为,为了得出解决党内思想建设方面现存问题的有效对策,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为了克服红军第四军中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毛泽东在1929年明确指出:“四军党内种种不正确思想的来源,自然是由于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的;但是党的领导机关对于这些不正确的思想缺乏一致的坚决的斗争,缺乏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也是使这些不正确的思想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1]85这是从总体上来分析这些非无产阶级思想产生的原因。然后,他又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当时红军中每一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产生的具体原因。例如,他在分析绝对平均主义这种错误的党内思想时指出:“绝对平均主义的来源,和政治上的极端民主化一样,是手工业和小农经济的产物,不过一则见之于政治生活方面,一则见之于物质生活方面罢了。”[1]91从毛泽东以上的精辟分析中不难发现,党内错误的思想意识之所以不断涌现,既同党的领导机关的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得不够紧密相连,也与部分党员自身的素质偏低密切相关。
四是解决党的思想建设方面现存问题的对策。在对党的思想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之后,毛泽东也给出了针对性很强的解决对策。在1929年,毛泽东针对盲动主义这一思想问题明确指出:“盲动主义的社会来源是流氓无产者的思想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综合。纠正的方法:(一)从思想上肃清盲动主义。(二)从制度上和政策上纠正盲动的行为。”[1]951930年5月,他针对当时党内比较盛行的本本主义,一针见血地指出:“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1]112在实际情况的调查中,毛泽东特别强调了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针对调查的最终目的,他明确地指出:“我们调查工作的主要方法是解剖各种社会阶级,我们的终极目的是要明了各种阶级的相互关系,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然后定出我们正确的斗争策略,确定哪些阶级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哪些阶级是我们应当争取的同盟者,哪些阶级是要打到的。”[1]113-114在1937年5月,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关门主义、冒险主义和尾巴主义等错误的思想倾向,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任务》一文中给出了应对之策:“为了达到克服这些不良倾向的目的,在全党中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水平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只有这种理论,才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指南针。”[1]264通过对毛泽东所给出的有效解决党内思想建设问题的对策的比较,不难发现,要想真正解决党内思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既离不开对全体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也离不开全体党员对当时中国实际状况把握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二)组织建设方面
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党的组织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早在1928年1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就明确地指出,在根据地党的组织建设中,存在着地方主义、土客籍、投机分子的反水、党的领导机关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容易导致党内出现四分五裂、组织纪律涣散的问题。对此,他认为,只有通过实际的斗争、内部的教育、入党资格的审查等措施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强党内的团结,并从整体上提升党领导土地革命斗争的能力和水平。在1937年5月,毛泽东又从三个方面比较深入地探讨了党的组织建设问题。
一是探讨了组织建设中的干部问题。在这一点上,毛泽东明确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在一个四亿五千万人的中国里面,进行历史上空前的大革命,如果领导者是一个狭隘的小团体是不行的,党内仅有一些委琐不识大体、没有远见、没有能力的领袖和干部也是不行的。”[1]277这是对干部队伍建设重要性的深刻阐发。同时,他又指出:“我们党的组织要向全国发展,要自觉地造就成万数的干部,要有几百个最好的群众领袖。这些干部和领袖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1]277很显然,这是对干部素质进行的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二是探讨了党内的民主集中制问题。毛泽东指出:“要党有力量,依靠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去发动全党的积极性。在反动和内战时期,集中制表现得多一些。在新时期,集中制应该密切联系于民主制。用民主制的实行,发挥全党的积极性。”[1]278
三是探讨了党的内部团结问题。他在当时就明确地指出:“这种团结是当前民族和民主革命的最重要的基础;因为,只有经过共产党的团结,才能达到全阶级和全民族的团结,只有经过全阶级全民族的团结,才能战胜敌人,完成民族和民主革命的任务。”[1]278从毛泽东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党内的团结统一对于革命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性。
(三)作风建设方面
在党的建设中,党员和党的干部的作风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为此,毛泽东在革命战争时期的党建思想中也涵盖了作风建设方面的内容。如他在1937年5月就曾对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问题进行了阐述:“这些人不要自私自利,不要个人英雄主义和风头主义,不要懒惰和消极性,不要自高自大的宗派主义,他们是大公无私的民族的阶级的英雄,这就是共产党员、党的干部、党的领袖应该有的性格和作风。”[1]277
通过对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党建思想的归纳和梳理,不难看出,在这一时期,其党建思想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征:一是对党建问题中核心内容的阐发是有所侧重的。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对党建问题的研究涵盖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三个方面,但党的思想建设则是这一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自然也是他在党建问题研究中分析得最为全面和透彻的一个方面。毛泽东特别着重于从思想上建党,强调共产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经常注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是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所确立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最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特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创造性发展[2]。二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党建思想是对大革命时期党建思想的全面继承和进一步发展。大革命时期是毛泽东党建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他的实践和思考,成为中共党建思想演进的重要环节[3]。到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在此基础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可以说,同大革命时期相比,在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方面,毛泽东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实现了对前一时期的超越。三是在土地革命时期特别是在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的党建思想逐步成为中国共产党内占主导地位的党建思想,对党建实践产生了全面而深远的影响。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毛泽东党建思想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历史启示
在新的时期,对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建思想进行深入研究,不但有助于全面把握其当时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点,而且还能够从中得到推进现阶段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些重要历史启示:
(一)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传教育工作,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体党员的头脑,确保全党思想的统一性和先进性。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鉴于党内存在着各种错误的思想意识,就明确地提出了必须在党内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宣传教育,从而清除这些错误的思想意识在部分党员和党的干部中的消极影响。这就启示我们党在新的时期不能忽视党员和党的干部在思想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当今世界各种社会思潮层出不穷,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以及“普世价值”等思潮都不同程度地对中国主导价值体系产生冲击[4]。这些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对广大党员和党内干部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为了肃清它们在党内的消极影响,必须在全党继续大力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尤其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武装广大党员和党的干部的头脑,使得他们能够认清这些错误思想意识的严重危害性,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二)认真分析新党员的思想特点,努力做好有针对性的党建工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将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党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毛泽东认为必须深入分析这些农民出身的党员的多方面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工作。这就启示我们,在新时期的党建工作中,在发展新党员时,必须全面地分析他们的思想特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工作。例如,在高校中发展学生党员时,我们就应当首先了解和把握他们在思想意识方面的独特之处。现阶段,在读的大学生中,1990年之后出生的大学生已经占到了绝大多数。这一群体具有其自身的许多特质,如独立意识增强,但个体中心主义明显,集体观念淡薄;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依赖性强,缺乏艰苦朴素作风,等等[5]。针对90后大学生党员在思想意识方面的特点,必须着力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独立自主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等方面的思想教育,促使他们更快地成长起来。再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了不少新的社会阶层,在发展他们中的先进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也应当全面深入地分析他们的思想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更加富有成效地做好这方面的党建工作。
(三)坚持并进一步完善党的组织建设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组织原则。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对党内民主集中制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民主集中制,即民主和集中的有机结合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党内的团结和全体党员积极性的发挥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就启示我们,在新时期的党建工作中,必须坚持并继续完善党的组织建设中的民主集中制。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都必须在党内继续扩大民主,以进一步激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地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开拓党的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在党的各级组织进行决策和开展工作时,还必须继续严格遵守“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6]这一党的纪律。与此同时,在党建的理论研究中,也必须注意对民主集中制在新的实践中相关经验教训的全面总结,并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用于指导新的实践。
(四)着力解决部分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一个政党的作风好坏,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直接影响着它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直接决定着它的感召力、凝聚力和生命力[7]。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对党的作风建设问题高度重视,并指出了普通的党员、党的干部和党的领袖应当具有什么样的作风。这就启示我们,在新时期的党建工作中,对广大党员和党的干部的作风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务必使全党继续保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在党建的实践中,党的优良作风的保持,既离不开广大党员和党的干部自觉践行良好的作风,也离不开一定的制度来保障良好作风的长期存在。为此,在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中,既要推动广大党员和党的干部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以增强他们践行良好作风的自觉性,又要进一步健全和细化相应的制度和机制,从外部促使他们尽可能地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践行良好的作风。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郑永廷.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23.
[3]黄 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党建思想与实践[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2):11.
[4]冯 刚,张东刚.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28.
[5]李建军,黄海燕.90后大学生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对策论略[J].宜春学院学报,2010(11):30.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8.
[7]黄 伟,郑德荣.毛泽东与马列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1):8.
Research on Mao Zedongs Party Construction thought in Period of Land Revolutionary War
Zhang Guo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Shanxi, 030051)
Abstract: In the period of land revolutionary war, Mao Zedong discussed the party's construction issue under certain historical background in many important speeches, reports and articles which mainly related to the party's ideological, organizational and working style building, etc. .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Chinese communists review the party's constraction thought of Mao Zedong in the period of land revolationary war, which has historical inspiration for part's construction in the period of land revolutionary war, which has historical inspiration for partys construction in new period.
Keywords: period of land revolutionary war, Mao Zedongs party construction thought, main content, historical inspi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