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先平
摘 要:新形势下创新社区党建体制机制,必须深化战略认识,把社区党建纳入各级党委重要议事日程;改革领导体制,强化党在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优化组织设置,着力扩大社区党建工作覆盖面;完善分类管理机制,规范党员教育管理;构建人才物质保障机制,夯实党组织工作基础;创新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关键词:社区党建;体制机制;创新;广西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3)06-0076-04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按照十八大的目标要求,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党的建设,关键在于扎实推进社区党建体制机制创新。为此,笔者从广西城市社区党建现状和发展实际出发,结合近年来南宁、柳州、桂林等市社区党建工作的做法与经验,试提出如下对策思考。
一、深化战略认识,把社区党建纳入各级党委重要议事日程
城市社区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1]。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对于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各级党委要站在战略高度深化“抓基层、打基础”认识,强化社区党组织建设。尤为重要的是要把城市社区党建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与农村、企业、机关、学校和其它领域基层党的建设的整体布局,统筹考虑,整体推进;要增强抓社区党建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从各方面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与指导,做到决策上重视,时间上保证,能力上适应;要采取有力措施在城区和街道全面落实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城区和街道领导班子党建工作目标考核,根据考核的优劣情况,相对应地给予表彰、奖励或批评、调整。在强化领导责任的同时,还要加强部门协调与配合。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团体和驻社区各单位,要坚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实践表明,哪个地方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对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和指导得力,哪个地方社区党建发展水平就高。反之,发展水平就低。如柳州市,近年来紧紧围绕“抓规范、促提升、创特色”的建设目标,构建完善的组织保障体系,特别是坚持以“领导抓、抓领导”为切入点,建立起了强有力的领导工作责任制,形成了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实现了社区党建由“抓点示范”向“全面提升”的转变,走在了广西基层党建的前列。
二、改革领导体制,强化党在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
近年来,街道、社区党组织作为社区内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推动其它基层党组织参与地区性、群众性、社会性和公益性工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据调查发现,社区党组织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中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如辖区各单位本着自愿、平等原则建立起来的“党建联系会”等工作载体就普遍存在工作的有效性差等问题。南宁市兴宁区在这一工作基础上,近年来积极探索在社区组建“联合党委”。虽然在组织形式上“联合党委”比“党建联系会”更规范、更严密了一些,但由于这一组织形式仍然是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内其它党组织的一种平等自愿联合,因而仍属于一种松散型的组织体系,且组织层次级别低,对辖区其它党组织特别是较高级别的单位党组织影响力十分有限,工作的权威性仍受到较大制约。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现行街道、社区党建领导体制进行更高层面的改革,并设想提出两种改革方案:第一种改革方案是建立以街道党工委为主要班底的“社区联合工作党委”。组成人员主要包括部分街道党工委成员、区级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党组织负责人、辖区内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以及无上级主管企业、社区内小型区属企业和小型内联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等,由街道党工委正副书记与社区管理密切相关的单位党员负责人组成常委会。社区联合工作党委可下设机关事业党建工作部、居民区党建工作部、企业党建工作部三个机构。这一改革方案有利于增强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能力。第二种改革方案是撤销街道党工委,建立社区党的委员会,其性质为建制性的基层党委。这一改革方案的最大特点是社区内党建工作实现属地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条块冲突”的矛盾,符合改革发展的趋势。当然,从目前情况来看,广西城市社区内各党组织完全实行属地管理的条件还不成熟,但是,改革是必须的,随着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党组织实行属地管理应当最终成为一种方向性选择。
三、优化组织设置,着力扩大社区党建工作覆盖面
规模宏大、组织严密、覆盖广泛的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最重要的组织资源和执政资源。党的基层组织要实现对社会的全面覆盖和党员的有效管理与作用发挥,既要规范设置,保证党的组织体系严密性,又要灵活设置,把党的组织和工作拓展到经济社会最活跃的细胞上。一是要探索完善“社区建党委或党总支、楼栋小区建支部、单元小巷建党小组、小组建党员中心户”的纵向组织体系。要按照党章规定和党员人数规模及时设置和调整社区党组织,保证党组织的服务做到辐射力所及、凝聚力所及、亲和力所及,党的组织结构“深度扎根”到楼栋党支部,党的网络结构链“深度扎根”到门栋党小组和党员中心户。二是要打破单一按行政区域设置党组织的模式,探索完善按需求和功能设置党组织的新模式。适应辖区党员工作生活多样化的需求,适时地从以区划为依托设置党支部向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依托设置党支部延伸和拓展,以保证群众组织发展到哪里,党支部的设置就跟进到哪里。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组建党组织的力度,创新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方式和途径。近年来南宁市西乡塘区实施党建“网格化管理”的成功经验值得推广,其做法是:在城区9个街道,将社区辖区内非公经济组织以10个左右为规模,划分为范围适中的91个党建工作责任片区,派驻党建组织员,建立片区党组织和党群工作部,片区党组织归口社区党组织管理。同时,将原隶属城区经贸党委、工商联党工委管理的76个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全部下放划归“网格化管理”片区党组织实行属地管理,放下去的党组织作为种子又与片区内未成立党组织的企业结对子,帮助结对企业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2011年以来的两年多时间里,该区在非公经济中新建党支部37个,发展党员58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68名。四是按照“有利于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的原则,合理设置流动党员党组织。从流动党员新的管理模式出发,树立人本观念、与时俱进观念、系统观念,提升党组织组建的层次,如组建“楼建统管”、“社建社管”、“企建社管”等党建新模式,努力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消除组织管理的空白点。
四、完善分类管理机制,规范党员教育管理
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是社区党组织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也是目前社区党建的一大难题。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坚持完善分类管理机制,是规范社区党员教育管理、促进党员作用发挥的一条有效途径。一是完善“直管”党员的教育管理机制。直属党员是社区党组织直接管理的党员,对这部分党员要进行严格管理和教育,通过坚持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党小组会、支部委员会以及民主生活会和党员汇报会等,强化直管党员的组织观念和在党意识,并以直接管理的党员为突破口,推动对非直接管理党员的管理。二是完善在职党员“双重管理”机制。所谓双重管理即实施单位与社区的共同管理。根据社区在职党员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工作单位不在本社区但在本社区居住的在职党员,主要采取直管单位管理为主、社区管理为辅;对工作单位在本社区但不在本社区居住的在职党员主要采取社区单位直管为主,社区联合党委和党建联席会等联管为辅;对工作单位和居住地都在本社区的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内以单位管理为主、社区协助为辅,八小时以外则以社区管理为主、单位管理为辅。近年来桂林市通过建立“一册五卡”,实行双向联系、双向沟通、双向反馈,落实“三进社区”制度,规范党员双重管理的运行机制,有效激发了党员双重管理的活力。三是完善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员“属地管理”机制。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推进社区党组织对无上级主管部门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中党员实施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南宁市兴宁区朝阳社区、北宁社区近年来在城区核心商圈经营场所,推行非公经济党员佩戴党徽上岗、公开身份经营,以此树立非公经济党员形象,增强非公经济党员自豪感和党员意识、党性意识,不失为探索非公经济党员教育管理的一种好形式。四是健全流动党员的“协管”机制。短期外出六个月以上或长期外出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均属流动党员。社区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的特点,坚持务实有效的原则,实行灵活机动的管理教育。做到对流动党员不留管理遗漏,不留管理死角。通过直管、代管和协管等办法,帮助流动党员建立联合支部、流动党员支部和社区党员之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党员活动,使流动党员在流动的工作岗位上为社区建设发挥积极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在加强对各类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要通过创新载体和活动方式,坚持用经常性的活动凝聚党员,以发挥经常性的作用增进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和归属感。近年来,南宁市青秀区新竹社区针对不同类型党员的特点,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分别在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和非公经济党员中,开展“离休不离党,退休不褪色”、“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旗帜鲜明跟党走”、“流动的党员,流动的红旗”等主题实践活动,推进了社区党建工作活动内容和方式的有型化、具体化、实效化,加强了党员管理,发挥了党员作用,凝聚了党员群众。
五、构建人才物质保障机制,夯实党组织工作基础
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离不开有效的人才和物质保障。由于社区建设还处在初始阶段,而社区党建人才和发展经费又明显不足,因此,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构建起有力的工作保障机制:一是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尤其要选好配强社区党组织带头人。按照党章有关规定,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全面实行群众推荐、党员推荐、组织推荐和党员大会选举的办法,普遍推行“公推直选”和“公推差选”,把那些思想端正、作风正派、敢于创新、勇于进取的年轻干部选进社区领导班子。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2],多渠道选人。近年来,广西一些城市在社区领导班子建设中,不断创新选人用人方式,把一大批政治素质好、群众中有威信、能力强的优秀党员充实到社区“两委”班子,改善了社区干部队伍的结构,提高了社区干部的素质。例如南宁市通过明确专职副书记的职责定位,选聘驻社区高校大学生到社区任职,选派优秀社工担任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员等方式,加强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创新选人用人机制的同时,还必须着力优化社区党务工作的职业吸力。根据国家公务员的规定,今后公务员招考要注意提高街道干部录用比例,特别要加大提高从社区党组织书记中通过考试录用为国家公务员的比例。对长期工作在社区的优秀党务干部,上级党组织要进行必要的职务提拔,形成基层长才干、基层出干部的良好导向,使社区党务工作者觉得“政治上有奔头”。要着力解决好社区干部报酬待遇偏低和养老、医疗保障等问题,并通过财政统筹,保障社区干部劳有所得,使他们感到“经济上有甜头”。要通过在多方面提高政治经济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社区工作职业优势缺失、人才引进困难、工作热情不高等问题。近年来,广西一些城市通过推荐、考试等形式公开选拔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到街道领导班子任职,应当说这是加强社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很好举措,它从体制机制层面解决了社区党务干部成长发展问题。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和社会各方支持,确保社区党组织有钱办事、有处议事。要强化以制度化的财力投入特别是政府投入为重点的保障机制建设。近年来,柳州市加大财政投入改善社区硬件建设,三年中市、区两级财政共下拨建设经费2000多万元,不仅大幅度地提高了社区干部的生活待遇,而且有效改善了社区的办公条件和活动场地。该市柳南区54个社区的办公用房全部达到100㎡以上,其中21个社区达到300㎡以上,4个社区达到1000㎡以上,普遍建起了党员服务中心、党员电教室、社区党校、党建活动室、流动党员之家等党建设施。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该市还通过建立包联帮扶机制,帮助社区解决财力、物力不足问题。如柳南区通过“一对一”和“一对多”的方式与辖区单位和上级部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实现了城区500多个基层党组织和11600多名党员的“全覆盖”。城区57个机关党组织分别与21个村(居)、54个社区、230多个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300多名困难党员结成对子,共投入帮扶资金、物质合计100多万元。除建立以制度化的财力投入为重点外,柳州市还探索构建多元化的党建经费投入机制。采取“费随事转、费随人转”的办法,明确规定各部门由社区协管的事项及其工作经费,实行专款专用,退休人员划到城区管理的企业,须按每人1200元的标准一次性将管理费拨付给社区;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支持社区开展招商引资,兴办集体企业,发展社区经济,夯实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
六、创新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服务群众是社区建设永恒的主题,也是社区党建工作的第一要务。社区党组织承担着直接联系居民群众的重要责任,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紧紧抓住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核心,着力加强和改进为群众服务,在服务群众中增强凝聚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邓小平说:“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会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3]只有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亲人”,才能“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2],赢得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社区党组织要把服务群众作为第一职责,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社区居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思考问题、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尤其要关心和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群众解决就业难、子女上学难、看病难等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要坚决反对和制止不切实际、不计效果、损害群众利益的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这些年来,不少社区党组织以服务群众为主要任务,大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新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不断提升服务群众工作的水平和能力,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如南宁市江南区在城市街道社区推行“一站式服务”,将各类社会事务包括计生指导、法律咨询和社会保障等融为一体办公,为群众提供就近、方便、快捷的服务。桂林市秀峰区在社区普遍开设“党员义工进社区”、“十分钟服务圈”、“天使陪护”和“限时代办”等十多项特色服务项目,居民办事可以“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崇左市在总结推广“农事村办”、“村镇联办”、“街圩日集中办公”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街道、社区信息咨询中心,返聘退休技术能人到信息咨询中心工作,完善中心的服务功能,建立专家热线咨询专线,开通网络视频对接咨询,在中心覆盖的社区(村屯)建立居民事务咨询网络终端站点,开通短信交流平台等新的服务形式,让群众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就能解决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践中还有不少社区坚持从实际出发,探索总结出了“党员连心户”、“民意接待室”、“农民工俱乐部”、“老妈妈巡逻队”等服务群众的工作载体,开辟了“党员QQ群”、“我的E支部”等网络化平台,开展了“文明清洁示范街”、“绿色环保小区”、“无毒小区”、“平安小区”等文明创建活动,有效发挥了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了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水平,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1-22.
[2]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8.
Thinking on Leading System and Working Mechanism of Community Party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A Case of Guangxi
He Xianping
(Party Schoo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ommittee of C.P.C., Nanning, Guangxi, 530021)
Abstra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t has to deepen strategic understanding to innovate system mechanism and take community party construction into agende on all levels of party organizations. Reform leadership system to strengthen party's core leadership role in the communit, optimize organization to expand the community work of party building coverage, improve category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standardize member education management, build talent and material security mechanisms to solid basis for the work of party organizations, and innovate services to the people working mechanism between the party's close ties with the masses.
Keywords: community party construction, system mechanism, innovation, Guang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