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问题以及建议

2013-04-29 00:44秦泽婷
新课程·中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教育政策中等职业教育演变

秦泽婷

摘 要:通过一系列教育政策的引导和保障,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但在政府投入、政策执行以及师资力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育政策;演变;问题;建议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改革开放至今,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变革,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基础性、技能型人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中职教育政策,不同的政策在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通过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剖析,找出政策上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演变

1.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地位得到确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慢慢走上正规。但是,由于当时教育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其他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职业教育发展薄弱。直到1985年,国家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尤其要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从此以后,我国中等教育结构问题得到了重视,确立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地位。

2.中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1993年2月,国家教委下发《关于进一步改革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的招生范围进行了扩大。1993年9月,劳动部下发了《关于深化技工学校教育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技工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毕业生自主择业。199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该文件提出:“实施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

系。”同年11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发《技工学校“九五”时期改革与发展实施计划》。对技工学校的招生对象又进一步放宽,对成人学员可以实行“宽进严出”和学分制的办法。

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表明了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1991年到1998年期间,入学条件不断放低,招生对象范围不断扩大,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数呈现猛增态势。高中阶段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已由1980年的18.9%提高到1999年的56.47%。这个时候的中等职业教育已达到其发展的巅峰状态,但是只是一味地追求学校规模和招生数量,而忽视了对教育质量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3.中等职业教育出现滑坡

1999年,我国施行扩招政策,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也顺应潮流开始蓬勃发展。再加上中高职教育衔接不畅,很多学生更愿意受到普通高中的教育,培养一线工作人员的中职教育则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据资料统计,1999年到2001年三年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从526万人(在校生达到1467万人)锐减到395.22万人,跌到了低谷,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也下降到45.44%。这个阶段的教育主要偏重高等教育和普通中等学校的教育,忽视了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

4.中等职业教育逐渐走出低潮

2001年以后,国家又开始重视中等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发

展。2001年教育部颁布《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其中提到:要“以多种形式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扩大各种形式的高中阶段教育和初中后职业培训在校生的規模”。2004年7月15日教育部颁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的意见》,要求“200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不能少于600万人”。2004年6月17日~19日国家七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从现在起到2007年,以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入学率”。

在这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2005年中等职业教育开始扩招,每年扩招100万人。经过几年的扩招,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已经达到810.02万人,基本与普通高中的学生数持平,此外,学校规模逐年扩大,社会认可度逐年提高,专业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扭转了之前中等教育滑坡的局面。

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此同时,我国中职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投入不完善

职业教育的政策核心即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有待进一步完善,未充分体现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在人力、物力及资金投入方面的政策导向还不够完善,力度也不到位。各地方政府在制订本地区的职业教育政策时,对本地区的特殊情况考虑不够全面,不能将职业性的社会需求与教育性的个性需求融为一体。

2.教育政策执行失效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但这仅仅是政策文本上的繁荣。国家希望通过一些制度来引领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愿望与显示还存在一些差距。例如,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规模,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这里的“高中阶段教育”既包括普通高中也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两个“扩大”并不排斥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政策在具体执行中却演变成了扩大普通高中规模,普高与中职的比例非但没有达到4∶6,反而在2000年、2001年、2002年连续三年持续下滑,在校生比例由1999年的52.1%下跌到46.9%、41.0%、38.3%。

3.师资力量薄弱

即使是在中等职业教育达到巅峰的时期,我国的政策也只是过于注重发展的规模,师资队伍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1999

年,在中等职业教育滑坡的时期,教师人数又急剧减少,尤其以成人中专的减幅最为明显,职业教育骨干师资流失的问题日趋严重。到了2000以后,国家出台一系列文件提出要加快建设具有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个时期的“双师型”教师数量有所上升,但是“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都不到20%。

三、完善我国中职教育政策的建议

针对上述我国中职教育政策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我们应该去分析、认识问题产生的原因,去反思我国所制定的对策,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使中职教育的政策符合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1.加大政府投入

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实现教育的分流,能够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技术型人才,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维持社会稳定。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政府。所以,政府應当制定优惠政策,认真研究设计资金及物资投入的方式,使资金及物资的利用实现最大的效率。同时,各地政府应考虑本地区具体的发展状况,制订出适合本区域的具体的政策以及规定,保证职业教育从当地的实际需要出发,促进学校、社会、企业三者之间的联系。

2.加强政策执行力度

完善相关法律文本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注重将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政策方针通过立法的形式稳定下来,这种政策法制化的手段可以弥补政策方针不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强制执行力的缺陷。同时,还要建立职业教育的行政问责制度,针对政府部门执行教育政策不力的现象要给以处分、追究责任、规范调整。

3.重视培养师资

由于“双师型”教师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决策层要引导和保障实施中职教师在岗继续培训。理论型教师到企业锻炼实习,鼓励工程技术人员和实习指导教师获得理论教师资格,从而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要对于教师在岗培训、实习的情况进行监督,防止挂职实习成为挂虚职而实际未到岗的情况,使挂职实习落到实处。中等职业学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发展激励机制,在教师编制、任职条件、职称评审、工资待遇、聘任政策以及教师引进等方面向“双师型”倾斜。一方面定期给“双师型”教师提供机会到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进行培训,另一方面给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一定的津贴和科研经费。

参考文献:

[1]臧亮.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演变研究:1978—2008[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0.

[2]申家龙.新中国建立以来职业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历史回顾[J].职教通讯,2008(8).

[3]李向东,卢双盈.职业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余南宁.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黄山学院学报,2004(5).

(作者单位 山西省高平市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教育政策中等职业教育演变
我国教育公平的内涵与实施策略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校生物教学的应用研究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谈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进程
浅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