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习洪
【摘 要】本文对“民工荒”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通过对我国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现状、优势及发展意义的分析,认为发展职业和成人教育是解决我国尤其是沿海地区的“民工荒”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 用工荒 原因 对策
用工荒始于2004年,几年下来,珠三角的缺工人数已从当年的15万增长到目前的200万,缺工也从珠三角蔓延到全国多数地区。2011年开年,经济的迅速回暖使得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现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630万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难的问题。一边是“用工荒”,一边则是求职难,如何用教育来应对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的时期,正是本文研讨的重点。
一、“用工荒”的界定
从传统意义上解释,随着经济发展,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对用工需求增加,但又招不到人的现象,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为“民工荒”,它的主动者是劳动力,缺工的主体是企业和组织,定义为“用工荒”更为合适。实际上,在劳动力宏观供给总量正增长的情况下,“用工荒”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力资源性供给短缺。
二、“用工荒”出现的原因分析
导致当前企业用工短缺的原因很多,本文不妨从以下几点加以概括:
(一)经济回暖,用工需求增加
国际金融危机的见底和外需的逐步同暖,以及国内经济刺激计划作用的发挥,使得我国经济形势已经企稳回升,并向好的方面发展。其中,外贸回升、内需强劲是经济回暖最直接的体现,需求的回升为企业的生产运营提供充足的业务订单,这样一来,企业的用工需求也就必然跟着增大了。
(二)薪酬不高,达不到期望值
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的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使得作为企业工人的外来民工在无法享受到与本地一样的各种社会福利和保障同时,却同等地承受和本地人相同的生活成本。尽管工资有所上涨,但实际实用的工资却达不到预期。
(三)年轻工人的就业价值观发生变化
现在市场上最主要的劳动力是17-28岁的年轻工人,他们的就业价值观变化也是导致“用工荒”发生的一个原因。他们是生于80后、90后的群体,与父辈相比,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相对比较娇气,所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自我保护、自我承认意识较强,个性比较张扬,对于工作比他们父辈有新的独特的认识,他们中有些人根本就不愿意从事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缺乏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的即便出去工作,一旦受到不公正待遇,很快便选择返身回家。
(四)制度缺失,社会保障缺位
歧视的户籍制度使流动就业者很难落户城镇。城乡户籍差别直接造成城乡居民享有权利和待遇的差别,造成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权利和发展机会上的不平等,加剧城乡结构的失衡。歧视的就业制度使市场排斥农村就业者。
(五)缺乏机制,信息沟通不畅
由于缺乏统一的用工信息发布和预警机制,使得企业在发生用工短缺的情况时,不能及时将有关信息向劳动力市场进行反馈,只是盲目地、各自为战地进行招工;而劳工方由于不能及时了解到企业行业用工需求情况,也就不能及时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六)“三农”优惠政策吸引农民留乡
国务院从2003年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民收入。农村环境的改变,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提升,形成对劳动力的逆向吸引。
三、发展多元职业教育,构建劳动力培训的新模式
“用工荒”问题的加剧,使国家职业教育的地位显得极为重要,职业学校理应顺势而变,尽快回归职业教育本来属性,提供优势教育服务,培养优秀职业人才,乃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推动制定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的培养目标
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箭在弦上,中国劳动力的整体结构将由以往的上小下大、低技能、低学历劳动力居多的“金字塔形”,向中间人两头小、灰领人才需要量大增的“橄榄形”转变。届时,长大后的产业不再需要大批从事简单、机械、程序化的操作性工作的蓝领工人。它需要大量的灰领人才培养的支持。职业院校应主动紧跟产业结构调整,将办学目标定位在灰领人才的培养上,通过加强内涵建设,切实提高育人质量,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对技能人才规格的新要求。
(二)努力发展以提升学生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
职业院校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此,迫切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新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找到适合院校办学的独特的人才培养方式。要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培养方案,针对相关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动态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其对职业教育人才规格的需要,积极引入行业标准,推行“双证书”制度,用证书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转变“重学历,轻能力”的传统观念,把产、学、研结合落实到实处。
(三)扩大建设以“双师型”的人才为骨干的师资队伍
提高职业教育教师水平是体现职教特色的关键。教师素质的提高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院校发展不容回避的话题。一要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由高校与国内部分大中型企业联手,合理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实行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和准入制度,促进教师学习的终身化。二要引进一批国外或企事业单位的专门人才,或兼职、或专职参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改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促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四)校企合作,培养专业对口人才
“用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荒、技术荒。校企联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技能培养,是解决“用工荒”的必由之路。一方面,在办学模式上,实行产学合作、订单培养。另一方面,在办学学制上,鼓励实行灵活多样的学制,即可以是学校+企业、学校+实训基地或农村+城市,最后一年主要搞实训培训的模式。把社会各方面的优质资源整合起来,从而达到校企发展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