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升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6—0035—01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语调、书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学活书本。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会学习、会探索,为学好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在课堂上创设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不怕出错、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也才能让学生创造的火花迸发出来。如在教授nose、ears时,教师走到学生中间,轻轻地捏捏学生的鼻子、摸摸学生的耳朵,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蔼,并置身于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另外,教师要保护学生敢想敢说的积极性。有时学生说错了,教师不直接说No,而是微笑着对学生说:“Please think it over.”只要学生能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教师都要予以表扬。
二、 让学生在想象中创新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要培养创新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如在教Apples are sweet. Grapes are sour时,就尽可能利用形体语言来演示。吃一口苹果表示很高兴的样子,吃一口葡萄捂着脸表示很酸的样子。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老师讲的意思。接着可以再要求学生说出有哪些水果是甜的,哪些是酸的。
在练习“Do you like……?Yes,I do. (No,I don't.)”句型时,教师可以画一个动物园,里面有各种动物。让学生想象他们在手拉手参观动物园,两人一问一答:Do you like the little panda? Yes,l do. Do you like the big bear?No,I don't.或者让一学生充当小记者,去采访其他同学都喜欢什么。这时学生都非常高兴,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要做小记者,去了解其他同学的喜好。
教师还应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学习动物名称时,可以先将小动物
的声音录下来,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和样子。这样枯燥的英语单词学习过程会变得快乐起来。
三、 在语言实践的情境中创新
儿童是善于模仿的。从母语学习的规律看,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尤其是儿童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在模仿课文时,能获得发现的乐趣,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情境,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型,精心设计练习,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運用语言的过程中及时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例如,在练习Is this jacket yours?这个句型时,笔者手里拿着一件夹克衫,一边走进教室一边问:Whose jacket is it? Is this jacket yours?这时学生很好奇,都想知道这件夹克衫是谁的。于是,笔者就让学生去找它的主人,学生拿着这件夹克衫去问别人:Is this jacket yours?
教师还可以利用插图来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插图是语言的形象再现,语言是插图的理性表述。例如,在练习句型What is it like?时,笔者出示了一幅图,图中有两个小朋友在对话,其中一个手里拿着一支长长的蓝色铅笔,请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编一段对话。学生会运用所学的知识,编成各种对话。这也是一种运用语言的训练。
四、在小组合作中创新
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要求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体验实践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动脑、动手、动口,从而达到彼此沟通,取长补短。如在操练Who's…?How old is…?句型时,笔者先让学生每人画一幅家庭成员的画,然后几个人一组相互看图询问。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互问互答,互相学习,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小组学习,给爱动、爱玩的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参与表现的机会,使枯燥的内容学起来有趣,并且使学生拓展了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
?? 编辑:杨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