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2013-04-29 09:51颉景峰
甘肃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生活化

颉景峰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语文化;生活化;语文素养;生活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6—0086—01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唯其如此,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一、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观察生活,实现生活“语文化”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的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对此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如,教授《小露珠》一文时,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知道因为有了它,植物才会有变化,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在教学中加强“说、演、练”,再现生活,实现语文“生活化”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而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就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又如,在教授《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40年后美穗子带着三个孩子专程前来中国看望聂将军的情景。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强生活体验

事必躬身亲为才会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对课文的感悟亦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因而,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如,《碧螺春》一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品茶情景:夕阳西下,明月初升,朋友相聚,品茶谈心。如果仅限于玩味语言文字,可能学生感受不深,教师不妨送给学生一些碧螺春,布置学生回家后在课文描绘的情景中邀友品茶,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悟定会像品茶那样,愈品愈香,愈品愈回味无穷。

四、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和谐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大富豪啤酒,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了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慣,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一举两得。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台湾的蝴蝶谷》《鸟岛》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又如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其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与兄弟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等。

??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