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霞
〔关键词〕 语文课;语文味,朗读,
训练,经典,对话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6—0026—01
“语文味”就是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语文教师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使语文教学达到真、纯、实、活的境界。
一、书声琅琅,读出“语文味”
读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是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充分地读,能让学生在讀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潜心品读入文本。语文课堂上最动听的声音,就是学生的朗读声。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读书中体会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在吟诵中感悟文本,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我们可抓住课文的精妙之处,引领学生反复品读,仔细玩味一个标点、一个词语、句子。心灵在与文本的碰撞中飞扬,生命在阅读中成长,而浓浓的“语文味”也在这不露痕迹的诵读中体现出来了。
2.用心默读促共鸣。语文课堂需要琅琅的读书声,也需要默读。默读,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考空间,能让学生抓住重点的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进行细细的品析,反复推敲斟酌,从而触摸到作者内心深处的细腻,领悟到文本表达的艺术和方法。默读与品读相得益彰,是彰显课堂“语文味”的重要途径。默读就是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静静的课堂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二、扎实训练,练出“语文味”
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训练的重要。必须督促学生循规蹈矩地练,积日累月地练,练到非常纯熟,学生身上才真正有了这项能力。可见,扎实的训练也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1.实实在在学字词。字词是阅读、写作的基石,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听说读写,都建立在对字词的扎实理解、掌握上,同时字词在培养学生语感、理解能力上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课堂上发言不错,但是一到写的时候就犯难了,没有把基本的字词掌握好,下笔怎能“千言”呢?
2.反反复复练读写。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所以,阅读教学的一大任务就是读写结合、训练到位,通过日常教学中的点滴积累,为学生日后的表达和写作搭桥铺路。老师可以借助课文中的语言,指导学生仿写,逐渐让精炼、优美的表达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课堂上长期这样的练习,积少成多,在一定程度上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传统经典,诠释“语文味”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取了不少经典作品,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走进这些作品,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是对“语文味”的最好诠释。
1.多诵读,感受经典的韵味 。古典文学作品讲究韵律,富有音乐美,正因如此,都比较适合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或范读,或引读,或轮读,或齐读,让学生慢慢走进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感受经典的韵味。
2.多积累,加深经典的魅力。教材中的经典毕竟有限,语文老师要有这样的意识:以教材为媒介,让更多的经典作品展现在学生眼前,加深积累,从而根植于他们心中。语文课堂,还应该具有开放性,向课外开放,向生活开放,将视角投向更广阔的天地,让孩子们在五彩的世界中遨游。用这样有意识的拓展,引领学生在经典这一肥沃的土壤中尽情吸收养料。
四、师生对话,演绎“语文味”
“腹有诗书气自华”,要想让自己的课堂语文味十足,首先教师自身要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1.课堂评价具有推动性。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不仅要博学,还要学会使课堂充满情趣。善于用恰当的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曾听过一位老师上了一堂五年级的复习课:成语、俗语。印象深刻的是,教学过程中,老师不断地用恰当的成语和俗语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不仅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又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教给孩子如何使用成语和俗语。
2.课堂交流体现和谐美。语文课堂,应该是在充满和谐的氛围中展开的,师生对话平等,师生交流欢畅,弥漫着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美。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教得神采飞扬,学生学得兴致高涨,师生双方都全身心投入。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就要回归本色、要自然大方;要从每一个句子读起、从每一个字词训练起、从每一段经典积累起……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让学生感受母语文化精髓,让更多的生命之花在课堂尽情绽放,最终因语文课而幸福起来。
??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