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登顺 郑亚君
教学内容
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第8册第29课。
课文分析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写了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信到不理睬,到最后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而致死的悲惨结局。本文以时间为序,结构整齐,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人物个性特征鲜明。这则寓言教学,一是使学生在阅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设计理念
崔峦先生在2012年11月15日福建厦门召开的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本次活动研讨的重点是落实年段学习目标、夯实识字写字教学、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呈现学生学习过程,同时还强调要把推进儿童阅读作为自己份内职责。这不仅代表着此次活动的研讨重点,也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和重点,也是语文教师教学与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崔峦先生之所以要把落实年段目标放在研讨重点的首位,是因为年段目标落实不到位,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呈现学生学习过程将成为一纸空文。落实年段目标包括课标意识、目标意识、年段意识等,关键也就是说所上的语文课应该符合年段、课型以及文本特点。课堂上落实三个维度的学习目标,既要得意,又要得言、得法、得能。本次教学设计选用的教学内容《扁鹊治病》是一个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道理和教训的寓言文本。人教版教科书寓言内容共出现三次(二下、三下、四下各一次,共六则),本文是最后一次寓言内容最末一个文本,也就是说教完这则寓言小学寓言教学就宣告结束。本次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贯彻崔峦先生的讲话精神,努力从四年级下学期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寓言文本教学的课型和《扁鹊治病》的具体文体出发,进行符合年段、课型、文体特点的语文阅读设计与教学,为改良现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会写相关的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通过提炼内容、提纲复述、角色朗读与表演,体会人物性格特征,揣摩寓意。
3.通过展开想象、紧扣文本内容与语境进行随文练笔,揭示寓意,总结寓言学习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 材料导入,初读课文
1.投影出示扁鹊的相关资料,揭示课题。
(1)教师投影展示扁鹊的背景资料: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要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厥”(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肋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明白内容,然后学生接下来学习扁鹊为蔡桓公看病而发生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强调“扁鹊”是本课要抄写的生字,教师书写示范后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3.同学们,课文中有一段话很难读,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读得怎样。(投影出示第5自然段,把生字用红色标出,并指名请多位同学读,最后纠正错误。)
4.同学们,课文中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呀?(蔡桓公)(引出“蔡”字的书写,特别强调“蔡”字第八画,教师示范,然后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书写。)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资料的快速阅读,率先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扁鹊“神医”的高大形象,博得学生的信任,奠定情感基础,也为课文人物形象的刻画与领悟埋下伏笔;学习课文的第一个环节能有机地把生字书写嵌入其中,目的是通过生字书写练习促进生字音形义内化并保证写字质量,同时也为进一步激活学生思维做好热身。
二、 梳理脉络,练习复述
1. 课文写了扁鹊几见蔡桓公,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自然段。
2. 扁鹊一见蔡桓公,发现病情怎样?请同学们用四字词语来概括(在学生推敲、揣摩统一的基础上教师板书:病在皮肤),蔡桓公的态度是怎么样的?用两字词语来概括(板书:不信)。
3.继续学课文,学生按照“一见”的方法自主概括二见、三见、四见的相关情况。(汇报时,学生边回答、边讨论、边纠正、边统一,教师在尊重学生统一意见的基础上板书。)
在学生厘清课文内容与大意的脉络基础上,进行剩余生字的书写练习。
4.同学们再次读课文,读完后对照板书,用自己的话说说“一见”的情况,在说好“一见”的基础上,依次类推说好“二见”、“三见”、“四见”的内容。
5.要求学生看着板书,把一至四见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先自主练说,然后同桌交流,接着请个别同学说,供全班同学分享,最后自己总结学习本文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则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道理和教训的,其特点是结构整齐,自然段落间联系严密,言语简洁利索,要言不烦。首先,课标指出:第二学段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为此,采用梳理脉络、复述练习逐步推进的方法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其次,落实课标“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的阅读要求,该则寓言故事性强,情节精炼,是学生练习复述难得的材料,要及时运用。
三、 角色表演,情境再现
1.同学们,扁鹊四“见”蔡桓公,你觉得哪一见最精彩?请学生抓住精彩内容练习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
(1)同学们都认为“一见”与“四见”比较精彩,那我们先练习“一见”。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一见”,请其他同学照着“一见”内容说故事;然后请学生带着表情、动作,用人物不同的语气来说故事,大家在自己的位子上先练一练,再同桌交流,看谁表演得最形象。
(2)刚才同学们都能绘声绘色说出故事内容,接下来请一位同学扮演扁鹊,一位同学扮演蔡桓公,上讲台给大家表演表演,下面的同学要边仔细观察边思考:假如让你也上来表演,你觉得应该如何表演才能更形象,更符合文意,更符合人物特征?
2.同学们,接下来分组派代表上台依次演“二见”、“三见”、“四见”,比一比哪个组表演最精彩,然后练习整场表演,教师提醒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不仅要把握好每一“见”的人物语气、表情、动作,而且更要注意每一“见”之间语气、表情、动作的变化与前后衔接。先小组练习,然后派代表上台表演,最后推荐最佳表演代表队。
设计意图:首先,该则寓言人物关系并不复杂,过程步骤分明,情节相似并富有持续变化,角色对话、性格、表情个性鲜明,场景性非常突出,适宜现场表演,这也是由该文本文体所决定的。其次,第二学段学生比第一学段学生有理性,比第三学段学生有感性,是比较适宜表演的学段,选择表演恰到好处。最后,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表演课本剧,不仅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活动方式,并且还能起到深层次把握文本内容和文本主旨的要领以及思想情感激发的良好作用。
四、 随文练笔,揭示寓意
1.刚才同学们的表演非常精彩,接下来我们把目光集中到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1)不久蔡桓公病死了,真替他惋惜;扁鹊前几天就跑到秦国去了,真乃神人矣。扁鹊为什么要跑到秦国去?蔡桓公为什么死得那么快?
(2)学生以课文内容为依据,个别思考,同桌交流,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2.同学们,刚才提了不少问题,也发表了不少对扁鹊行为、蔡桓公结局的感慨、想法和建议,接下来请同学们任选一题,认真思考,展开想象,合情合理地把想象内容写下来:蔡桓公在临死前会发出怎样的感叹?扁鹊听到蔡桓公病死的消息会怎么说?
(1)学生独自练笔,教师巡视并针对性地个别交流。
(2)教师选取典型的学生练笔内容,投影展示讨论、评价,主要先听取学生建议、意见和评价,教师顺势作适当点拨和引领,在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榜样示范的前提下,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练笔。
(3)提炼学生练笔中集中表达的主要意思:蔡桓公感叹自己太自信,不听扁鹊的忠告,最后害了自己,后悔晚矣,告诫手下要从他身上汲取教训。扁鹊说的主要意思是蔡桓公太固执,小病不治等到大病只能自己吃苦。
3.刚才同学们都写得很不错,把课文中省略未写的扁鹊说的话和蔡桓公的感叹都准确地表达出来。为了使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和教训更简洁、更容易理解并且好记忆,请同学们用四字成语来揭开寓意。学生自己搜索、讨论,教师在学生悱愤之时点明(讳疾忌医 防微杜渐),并帮助学生领会这两个成语的深刻含义以及与寓言含义恰当对接。
4.布置课后作业:(1)把扁鹊治病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2)用学会的寓言阅读方法自学其他类似的寓言故事。
设计意图:揭示寓意是寓言教学重要教学目标与环节,寓意不能是教师单方灌输给学生理解的标签,而应该是学生学习中水到渠成的领悟结果。寓意不仅要深刻,而且要简洁、概括、易懂、易记,所以让学生用学过的成语概括寓意。其次,随文练笔不是为了标榜“语用”理念,而是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与目标为深化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服务,该则寓言结尾戛然而止,正为揭示寓意而进行随堂练笔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为揭示寓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