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卿 曹炯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3、54页。
教学目标
1.建立方程的概念,并能在提供的式子中正确区分出方程。
2.在等量关系的分析中,从本质上理解方程的意义。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顺向思维的优势。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导入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内容。这节课,老师和大家继续来研究和未知数有关的问题。
二、 建立方程的概念
1.填写含有字母的式子:
(1)逐一出示3道题目(图1):请同学们静静地看题,想一想,括号里应该填怎样的式子?
(2)请把式子写在练习纸上。
(3)逐一反馈,教师板书。
ab 1200+a 100+X 200-Y
2.列出相等的式子:
(1)老师告诉大家,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现在,你想到了什么?(板书:a×b=24)
“a×b=24”的理由是什么?(长×宽=长方形的面积)
(2)老师告诉大家,小明家到学校全长1650米,你又想到了什么?(板书:1200+a=1650)
“1200+a=1650”理由是什么?(走了的路程+剩下的路程=全长)
(3)看到天平,你想到了什么?(把第3题的两个盘子组合成一个天平,如图2)
想一想,可以列出怎样的式子?
(板书:100+ⅹ=200-Y)
“100+ⅹ=200-Y” 理由是什么?
(梨+桃子的质量=苹果剩下的质量)
设计意图:在复习中导入,与前面所学的“用字母表示数”自然衔接。同时,改变了单一的“根据天平的平衡情况”来引入方程的方法,采用在表示面积、路程、平衡情况等多个情境中抽象出方程,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方程是普遍适用于未知和已知之间的等式关系。
3. 建立方程的概念:
(1)同学们,黑板上的3个式子a×b=24 、1200+a=1650、100+ⅹ=200-Y有一个共同的名称:方程。揭题:方程的意义(板书)。
(2)静静地观察,你发现这3个式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3)辨析:你觉得下列哪一个式子不是方程?
35+65=100 x-14>72
y+24 5x+32=47
28<16+14 6(a+2)=42
追问:为什么不是方程?(方程都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含有未知数,有未知数不一定是方程。)
设计意图:在比较与辨析中初步感知方程的意义,能够从形式上区分出方程,但不过分强调形式上的定义。
三、 根据情境列方程
1.看图写方程:
(1)同学们,老师的练习纸上有3幅图(图3),请你在每幅图形中找出一个相等关系,并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2)学生尝试。
(3)反馈多份作业:
①展示一名学生的方程:x+0.5=2.5
你找到了哪个相等关系?
②展示一名学生的方程:x+21=175
找到了哪个相等关系?
如有展示:175-x=21可以吗?
175-21= x有什么不一样?
(未知数“X”在单独一边,已经可以直接算出来了,我们一般不列这样的方程。)
③展示一名学生的方程:2x+7=11
猜一猜他找到了哪个相等关系?
如有展示:x+x+7=11 可以吗? 11-2x=7可以吗?x2+7=11可以吗?
2.看图说方程:
(1)说一说:你能列出怎样的方程?
(2)这样列,你找到了哪个相等关系?
重点反馈:
X+28=40
3X=36
7s=2.8
设计意图:借助直观图形和文字叙述,先让学生尝试寻找等量关系,引导学生对相等关系的关注和表达。强化方程是在未知和已知之间建立的一种等式关系,淡化从形式上理解方程。同时,在反馈的过程中,重点反馈顺向思考的方程,让学生逐步体会到用方程解题是改变了解题的思路,可以化逆向思维为顺向思维,而不是追求方程的多样化。
四、 根据方程找情境
1.根据方程选择情境。
王老师也列了3个方程,请你猜一猜我想到的是什么?
(1)x-17=25
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来有x人,到站后有17人上车。汽车上现在有25人。
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来有x人,到站后有17人下车。汽车上现在有25人。
我想到了哪句话?
为什么是第二句?
第一句话可以列出怎样的方程?
(2)a+3=12
我是根据哪幅图列的?
为什么是左边这幅图?
右边这幅图可以列出怎样的方程?
(3)6M=30
1.每辆小汽车m元,6俩这样的小汽车一共30元。
2.每辆小汽车6元,m俩这样的小汽车一共30元。
我是根据哪句话列的?
为什么两句话都是可以的?
2.根据方程想象情境。
(1)ⅹ+22=40,这一题我还没有想好?这个方程可以表示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情况?
先想一想,想到的同学跟同桌说一说!(同桌互说。)
(2)交流: 你帮老师想到了哪些情况?
设计意图:意义的理解不仅需要学生能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方程,而且需要学生看到方程以后能够想象出具体的情境。在“具体情境和数学抽象”之间来回穿梭,在不断的转译过程中真正理解方程的意义。同时,继续重点反馈顺向思考的方程,进一步体会到方程可以化逆向思维为顺向思维。
五、 介绍关于方程的史料
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问题了。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一组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史料。
三百年前,法国数学家笛卡尔第一个提倡用X、Y、Z 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这个法国人很厉害,你以后会逐渐发现我们现在已经习惯用这些字母来表示未知数了。
设计意图:简单了解方程的历史,拓展学生对方程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对这位新朋友更为关注,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
六、 课堂作业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方程,下面,我们通过一些练习来回顾这节课所学:
练习一: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
①x+3.6=7 ②a×2<2.4 ③3-1.4=1.6
④3÷b ⑤8-x=2 ⑥6.2÷2>3
⑦5y=15 ⑧4×2.4=9.6 ⑨2x+3y=9
练习二:列方程。
1.小星骑自行车,每分钟行150米,行了x分,路程是2250米。
2.五(1)班女生有x人,男生比女生多2人,全班一共36人。
设计意图:安排2个练习,通过找方程和列方程,在练习中从形式上再次区分出方程,从本质上进一步理解方程。
七、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方程,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对于方程的了解我们才刚刚开始,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学习方程,学会解方程,你会慢慢体会到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