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与“小先生”

2013-04-29 00:44何大章
环球慈善 2013年6期
关键词:小先生宋庆龄福利

何大章

1947年4月,宋庆龄在中国福利基金会创办的上海儿童图书阅览室的基础上成立了第一儿童福利站。7月,她委任马崇儒为第一儿童福利站站长,支持他推动“小先生”活动。此后,在同年的10月和11月,中国福利基金会又陆续成立了两个儿童福利站,全面推行“小先生”制。

1945年10月23日,宋庆龄写信给她的朋友格雷斯。一反平时斯文、沉稳的风格,她劈头就写了这样两句话:“立即收拾行李动身,目的地上海!我激动得几乎连信都写不下去了。”其回乡的欣喜溢于言表,大有杜甫“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味道。

整整七年零一个月,宋庆龄忘不了当年她趁着夜色,躲避着日军的岗哨,悄悄登船的情景。是日军的侵略,追使她离开自己的出生地、最喜爱的家乡——上海。为了赶走侵略者,她去了香港,此后又在香港机场被日军占领的最后关头撤退到重庆。终于,她和全中国人民一起熬到了抗战胜利。

在陪都,她见证了国共两党的谈判。当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手握到一起的时候,她也和全国人民一样期盼着和平真的能降临到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

现在,宋庆龄终于可以回家了!11月8日,她由重庆飞抵上海,暂居在靖江路45号。然而,很快她的心情就起了变化。回到上海3个月后,她说:“中国的战后,并不是一个值得大肆欢庆的时期,善后和重建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也出现很多现实和迫切的需要。”国共之间摩擦不断,这让她十分忧心。不出所料,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经济形势迅速恶化,通货膨胀直线上升,中国人民被抛入了最悲惨的境地。

一个异常艰难的时期

1947年到1949年是中国最艰难的两年,对于上海来说必须加上一个“更”字。

1947年5月,在内战开始一年以后,美国驻华大使向华盛顿报告说,在上海发生了抢米风潮,因为米价已上涨了6倍。这只是讲一年之中的涨幅。如果以1936年为基数,这时上海的米价已增高8万倍。老百姓的日子过不下去了。就连宋庆龄日子也过得很紧。1947年7月,她在一封信中写道:“今天黑市上1美元可换750万元法币。隔一天就涨一次,所以,像我们这样手上没有黄金的人,生活是非常、非常艰难的。一只鸡卖到300万,所以除非我们被请去赴宴或我们宴请别人,鸡是难得见到的。最便宜的豆腐是大多数人的主要食品,现在也要8万元1磅。米是3000万一担,像我这样的家庭只够吃1个月。我们现在在食品里都不放糖了。”

到了1948年8月,美国大使在给华盛顿的报告中不再用数字,只是说通货膨胀以“天文数字上升”,政府印钞厂连印钞票都来不及。此时,上海物价已是战前的390万倍。8月,蒋经国雄心勃勃来到上海,整顿不像话的通货膨胀。8月19日,国民党政府宣布发行金圆券代替法币,兑换率是金圆券1元换法币300万元,美元1元换金圆券4元。同时宣布禁止任何私人持有金、银、外币,由政府按官价强制收光。金圆券原定发行限额为20亿元,但到10月1日发行额已超过100亿元。11月6日,蒋经国的金融整顿宣告失败,这位“被老虎打败了的武松”灰溜溜地回到杭州。此后物价的飞涨更如脱缰的野马,令人瞠目结舌。到上海解放前夕,金圆券与美元的比价达到了1000万元换1美元。这种政府明目张胆地把老百姓彻底抢光的情况,在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宋庆龄说:“我们目前正在经历一个异常艰难的时期。我们中一些有先见之明的人曾试图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然而历史仍然选择了这条破坏性的道路。”

行走在上海的街头,令宋庆龄触目惊心的是“每周有数千饥病交迫的难民涌入上海”。特别是“数千儿童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疾病与死亡率在青少年中达到惊人的比例”。这使她无法忍受。1947年2月,在《<黑母鸡>中译本序》中,宋庆龄写道:

“(战争)带给人类许多灾难,而带给儿童们以特别多的灾难。他们失去了保护,他们失去了温暖,他们缺少着食粮——物质的和精神的。然而,对于他们幼小的身体和心灵,他们是多么迫切需要这些东西的培育和滋养啊。

“我们不能让这新的一代被遗忘,尽管世界还是充满着火药气,若干地方继续在遭受好战者的破坏和蹂躏。我们需要从残垣断壁下,街头巷角里,以至饥饿寒冷的乡村中,把这些被遗忘的孩子们找出来,给他们以他们所迫切需要的东西。”

她一面竭尽全力筹款筹物,推动对战灾儿童的救助;一面在考虑解决儿童文化教育问题的良方。

传播知识最有效的方法

1947年4月,宋庆龄在中国福利基金会创办的上海儿童图书阅览室的基础上成立了第一儿童福利站。7月,她委任马崇儒为第一儿童福利站站长,支持他推动“小先生”活动。此后,在同年的10月和11月,中国福利基金会又陆续成立了两个儿童福利站,全面推行“小先生”制。

马崇儒原是陶行知在上海郊区主办的山海乡村实验学校的校长,一直致力于推广“小先生”活动。陶行知提倡的“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主张“学会了赶快去教人,教了又来做学生”,也就是通过学生教学生,来解决师资不足的困难。

儿童福利站的“小先生”主要是从附近的公立小学学生中挑选的。这些孩子大多出身于贫苦家庭,中国福利基金会要帮助他们付学费,使他们能够继续上学,同时经过训练,由这些小学生担任识字班的“小先生”。也有些热心公益的中学生,是从阅览室的义务服务员转为担任“小先生”的。这些“小先生”最大的十七八岁,最小的十二三岁。识字班的学生则都是从上海街头的失学儿童中招收来的。

“小先生”的大本营是中国福利基金会在上海的三个儿童福利站。这三个福利站都设在圆顶的铁皮活动房子里,每个铁皮房的面积约在100平方米。这些铁皮房屋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美军设计制造的,后来作为剩余物资,经过宋庆龄争取,由当时国民政府行政院救济总署工业善后处分配给中国福利基金会。

铁皮房夏天十分闷热,条件艰苦,但在当时已是孩子们的天堂。它不仅是识字班,还承担着许多其他的功能。这里是穷人看病的保健站,是救济物资的发放站,是儿童剧团的排练场,是儿童图书阅览室,所以每天人们川流不息。等到下午,这里就成为大教室,贫苦的孩子们分成初、中、高三种程度,依次在这里上课,每班的学生都在50人左右。在这里讲课的是教师,一些较大的孩子充当助教。这些孩子很快就将是“小教师”。在这里学习的学生们,走出教室也就是扫盲识字班的“小先生”。

三个儿童福利站都选择设在上海劳动人民聚居的街区。“识字班”的教育对象是贫困失学儿童。他们中有童工,有捡垃圾、捡煤渣的拾荒者,有卖报的,有擦皮鞋的,有流落街头的孤儿、难童。不知什么时候,因为要去当学徒或工人,他们的学习就会突然中断。现有的教科书无法适应这种不确定性。所以,教师们有针对性地编写了4册教科书,供两年使用,一册读一个学期,内容都是实用的知识。这套识字课本叫做《老少通》,既适合不同年龄的儿童学习,也可以给成人扫盲用。宋庆龄曾经说:通过扫盲班两年的学习,“我们能教会他们3‘rs,加上卫生知识和一些历史地理常识,我想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所谓3“rs”,指的是reading(读)、riting(写)、rithmetic(算)的省写。

识字班的学生们走出福利站的教室,就成为受尊重的老师。他们在自己家里、在弄堂口、在坟墓旁、在当地的理发摊旁边,在任何空闲地点,把学到的知识教给不如他们的人。他们骄傲地在身后的墙上、树上插起一面“识字班”的三角小旗,挂上小黑板,随处都是课堂,三五个学生就可以开课。这样,三个儿童福利站的300名“小先生”可以直接给2000多上不起学的儿童甚至成人实施扫盲。

许多“小先生”都是来自贫穷的家庭,所以他们很能体会穷人家的甘苦。参加“识字班”的人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早晨要先去上工,有的家里有需要晚起的老人或病人,有的要操持繁重的家务,许多家庭里又没有电灯,所以上课时间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只能灵活地插空。在定下上课时间以后,准时开课也是很难的。因为绝大部分的家庭都没有时钟。“小先生”往往要跑到附近有时钟的地方,看了时间后,急急忙忙地跑回来,开始给学生们上课。但是不管有多少困难,宋庆龄欣慰地说:“家庭扫盲班正在迅速增加,我们认为这是在今日中国消灭文盲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

在儿童福利站里读书的孩子是幸运的,每星期有三天每人能喝到一杯牛奶,两次分发花生米或糖。在收到救济衣服时,每个孩子可以领到一套。“小先生”可以多领一套,作为他们义务工作的酬劳。

为了铅笔、纸张和橡皮

然而,要维持和扩展“小先生”制,在当时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孩子们需要的不过是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和最简单的文具。但是当物价涨幅达到几百万倍以后,一支普通的铅笔也有了几年前黄金珠宝的价格,何况要使用它们的是一贫如洗的街头失学儿童。

为了满足“小先生”的需要,宋庆龄不得不千方百计地向国内外筹募款物。

她多次组织京剧、歌舞、电影义演,先后举办了三次儿童福利舞会。宋庆龄动员大家出去卖票,她自己也直接销售了一部分。1947年10月,第二届儿童福利舞会前,她在写给王安娜的信中说:“叫卖了380张票之后,我的声带都快撕裂了。”第三次舞会是1948年11月20日在上海的大理石大厦举办的,入场券每张售价50元。她写信给一些著名人士,甚至包括外国领事馆,请他们带更多的人来参加。

为了能筹措到更多的款物,宋庆龄不停地给海外的团体和朋友写信,不厌其烦地解释这项工作的意义。在给一位美籍华人妇女的信中,宋庆龄写道:“我们开设的义务识字班已接纳逾千名少年,要不然这些孩子就无法上学。由于我们应用了报道中提到的‘小先生制度,明年就能帮助好几千名儿童了。然而,我们的资金有限,目前识字班没有铅笔和纸,不知夫人能否劝使你的一些朋友设法帮助。上海物价之高,连最便宜的纸、铅笔和蜡笔也令人无力购买。若你的朋友能捐赠笔记本、廉价打字纸、铅笔和蜡笔,我们可保证物尽其用。”她写信给外国朋友,通报关于扫盲班的预算。她说:“每年有相等于1600美元的款项就足够维持为2000名青少年办班。……每个儿童的教育费只需约80美分……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最实际的‘助人自助的方法:给他们工具,让他们去锻造中国光明的未来。”她请求外商:“如果贵公司能把中国福利基金会列入捐赠清单,每月给我们你昨天所捐数量的款项,我们就能保证43名儿童留在我们的扫盲班里继续学习,成长为‘小先生。”她建议旧金山的朋友“领养…小先生”,捐款为他们购买教科书和其他用品。她致信新西兰内皮尔女子高中宿舍服务员联谊会,感谢他们寄来的100英镑。她说:“这笔捐款将使我们有可能在今年主办16个家庭识字班,每班由两个‘小先生执教,有十至十五个幼童就读。这意味着,上海大约有160多位儿童将在他们一生中第一次接受教育,成为识字的人。”1949年3月,宋庆龄致函美国朋友,感谢他慷慨捐给“小先生”105袋面粉。信中写道:“在培训班里有才能的儿童来自上海最贫困的家庭。如果没有最低需求的食品,他们就会落入非常困难的境地。”

宋庆龄收到的更多的是小额的捐款,有些是十美元或五美元,有些甚至只有两美元;在捐来的物品中,有的是一些铅笔,有的是少量的纸张和橡皮。但无论多么微小的捐助,宋庆龄都要一一亲笔回信,向捐赠人表示感谢,并负责任地说明他们捐出的款物用到了什么地方,起了什么作用。为了感谢美国一所社区学校捐赠的5本图书,她甚至分别给捐赠者和转递者写了感谢信。宋庆龄告诉捐赠者,她已将这5本儿童书籍转给设在上海的3个儿童福利站,供福利站的5000名儿童阅读。现在我们可以见到的这一时期宋庆龄致捐赠者的亲笔感谢信就有百余件。因为信件在收信人手中,所以实际数量会大大高于这一数字。1948年6月21日,宋庆龄给捐赠者写感谢信4封。同年11月4日,她又在一天之中寄出感谢信4封。而这8位朋友捐赠的总价值也不过在100美元左右。宋庆龄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是中国的“国母”。然而,为了穷孩子,她却愿意竭尽全力地去做这些“小事”。她在用每一分精力,去为苦难中的孩子们争取支援,哪怕是一支铅笔、一张纸。

锻造中国光明的未来

1947年年底,中国福利基金会在上海的三个儿童福利站全部建成。虽然只是三栋简易的铁皮房,却寄托了宋庆龄对未来的美好期盼。这一年12月23日,她特地邀请儿童工作组负责人顾锦心和三个儿童福利站的站长到家中晚餐。

宋庆龄特别高兴,亲自做了菜肴,还不断地给自己的部下搛莱送茶。当客人们谈到“小先生”们主动团结周围的小伙伴,教他们读书写字,出墙报,编演小节目,扭秧歌的时候,宋庆龄高兴地笑了起来。她说:“你们的工作很有成绩,要使孩子们团结起来,觉悟起来,让孩子们看到未来,成为未来的主人。你们这是为未来而工作,眼光要放远些。”

宋庆龄满怀深情地说:“苦难深重的孩子们不能这样被贫病所迫过早地凋谢下去。我们有许多为儿童谋福利的事情可做,要呼吁各界人士捐款献物援助穷苦儿童。当然,更主要的是组织和教育儿童,鼓舞他们为争取解放和建设未来而奋斗。我们的工作意义重大,也是大有希望的。我们要有开拓精神,把事情做得越来越活跃。”停了一下,她又郑重地说:“我要提醒你们,当前的形势风云变幻,大家都要注意安全,尤其是要注意‘小先生的安全,他们将来都将成为骨干,成为有用之才。我说的这些话,我想你们是会懂得的。”

在这以后两年的时间里,宋庆龄曾多次表达她对“小先生”的殷切希望。她说:“在今日中国,我们发现这是最现实、最有效的传播文化的方法。这些‘小先生以负责任和自愿的精神帮助他人,无疑将成长为现代中国未来的领导。”“采用这种办法,可使儿童负起社会责任,爱护和改进他们周围的环境。”“通过‘小先生制,我们相信我们正在提供一种方法可以训练出许多未来的领袖——那些关注并实行改善全国同胞生活标准工作纲领的人。”“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最实际的‘助人自助的方法:给他们工具,让他们去锻造中国光明的未来。”

“小先生”们没有辜负宋庆龄的期望,他们将扫盲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同时很好地使自己得到了锻炼。上海解放前夕,他们集中到西摩路宋氏老宅,为迎接解放做准备。

5月25日,沪西区率先解放了,战争还在继续,而“小先生”们就已经组织宣传队走上街头,写标语、贴传单、扭秧歌,尽情欢呼上海的新生。

儿童福利站就像一所大学校,培养出了一批革命骨干。他们有的参军南下,有的到工厂、学校当了领导干部,有的继续就学,日后成为工程师。

解放了,苦难的岁月结束了。当孩子们都可以走进学校大门的时候,识字班也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但记忆是永存的。

1955年1月,在庆祝解放五周年的时候,宋庆龄发表了《第一个五年》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国人民的生活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美好了。数以万计的工农大众参加文化学习,成千上万的人在进一步地受教育。今年小学生有五千五百万人。”在写到这里的时候,她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衣衫褴褛的“小先生”,那些在街头巷尾聚在三角旗下的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

猜你喜欢
小先生宋庆龄福利
宋庆龄,三城记
玉米福利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与“小先生”教学法
新课导入方法例谈
“小先生制”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那时候福利好,别看挣几十块钱,也没觉得紧巴巴的
困扰宋庆龄一生的疾病
SZEGÖ KERNEL FOR HARDY SPACE OF MATRIX FUNCTIONS∗
高效课堂里的“小先生”
清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