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任务起飞

2013-04-29 05:41:18叶楠
中学时代 2013年7期
关键词:学习动力任务驱动法课堂效率

叶楠

【摘要】当前中职数学课堂中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授和学生仍一头雾水形成鲜明对比。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就任务的设计谈谈如何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学习动力 能力培养 课堂效率

作为一线的中职数学老师,对课堂中讲台上老师滔滔不绝地讲授,台下学生仍一头雾水的反差感触最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文科类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另一方面是教师,在教学中讲得太多,缺少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进入中职校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成绩不理想进不了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内心缺乏自信,渴望被肯定。数学相对别的学科而言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就一直站在门外徘徊,从而导致我们老师的一腔热情没有使学生“燃烧”起来。

中职数学的新大纲指出:“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中不难看出,数学课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该注重技能与能力的培养。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了当前数学课改方向的重要参考因素。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任务驱动下,学生们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得到很大的提升,通过“任务”这把钥匙他们可以顺利开启数学知识殿堂的大门,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又培养了各种能力,完成任务后能大大提高他们的信心,不愧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因此,笔者选择了任务驱动法对课堂教学进行改变。在应用的过程中,任务的设置尤为重要,它是整节课成败的关键。下面,就谈谈笔者在任务设计中的几点体会与思考。

一、明确教学目的,合理安排任务

设计的任务必须紧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必须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服务。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这节课时,利用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来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在学生对一元一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都相当熟悉的基础上,笔者在课前布置了一项任务:

(1)求方程2x-6=0的解;

(2)求不等式2x-6>0的解;

(3)求不等式2x-6<0的解;

(4)作函数y=2x-6的图象;

(5)观察函数图象,研究一元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之间有什么联系?

(6)由此,你能不能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得到一些启示?

通过计算、观察、讨论,学生就会发现可以利用一次函数的图像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然后对知识进行迁移利用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对一元二次不等式进行求解。利用课前的任务,在课堂上就可以较容易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结合实际生活,体现任务价值

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学了没多大用途,只要买东西时懂的算钱就行了。如果我们能把数学任务和现实生活结合,让学生在解决任务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以后就能提高学习的热情,增加学习的动力,任务的价值就在此体现了。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前n项和》时,笔者在情境设置中设计了一道任务:假设我们班某女同学要在学校举办个人音乐会,音乐厅第一排有20个座位,以后每排逐排递减3个,共20排,问某同学共能邀请多少个同学来听她的音乐会?这位同学在音乐方面比较有才华,同学们一听说她要举办个人音乐会,都很热情地帮她计算出总共能邀请几个人来参加。虽然这个任务是教师自创的,但它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了,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学习《圆的标准方程》时,上课始依笔者给出了一道任务:先利用幻灯片展示一张江南古桥的图片:小桥流水,风光旖旎,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幻灯片上。接下来,笔者对这座石桥进行介绍:它为半圆形单孔桥,桥的跨度为8米,某建筑单位计划要对它进行加固,设计在桥下每隔2米安装一根石柱子,共安装三根。你能帮助建筑单位求出这三根柱子的长度吗?学生认为自己学好了这节课的内容就能帮建筑单位完成这个任务,故他们就带着使命感和目的性随着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当任务完成后,一种成就感就油然而生,“呵呵,我能帮建筑单位解决问题了。”

在讲解《对数函数应用举例》时,涉及折旧率的内容,笔者利用手机折旧率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在课前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任务:1.调查iphone5在市场上的价格;2.上网查询手机折旧率;3.经过多久一部全新的iphone5的价值只有原来的一半。那时iphone5刚刚上市,很多同学正考虑买,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是帮助他们解决了生活的问题。所以,投入的积极性就很高,学习的效果自然就好。

通过这些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任务,以后他们就会对数学刮目相看,原来数学的用途是这么广,学了真有用,要好好学。数学课不再“打击”他们,相反增加了他们的成就感,何乐而不学?

三、有效利用兴趣,精心设计任务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定在8月8日,这一连串的“8”似乎让北京奥运会的开幕时间多了几分只有中国人才能心领神会的吉祥意味。但究竟为什么要定在这一天呢,原定在7月25日,为何推迟两周?”

这个问题是我在讲解《函数单调性》时,课前给学生们布置的一个任务。2008北京奥运会是举国上下十分关注的一件大事,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十分感兴趣。回去后十分积极地上网查资料找原因,从而引出北京市的2008年气温图和降水图。从图中,学生就可以发现答案。数形结合是突破函数这章知识难点的方法之一,这个任务将抽象的函数与学生兴趣相结合,接下来再学习函数单调性的积极性就高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任务时除了要扣住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还必须结合他们所关心的时事热点,这样才能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在讲解《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时,笔者在课前安排了一个任务让学生们对市面上手机上网流量的几种不同收费情况进行调查,并让学生们试选择出最适合他们使用的手机套餐。这个任务与他们切身利益有关,因此学生们就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究本节课分段函数的内容。

在学习《函数的奇偶性》时,课前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了解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知识并从生活中找出相关图形。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找到北京故宫、摩托罗拉手机的标志、蝴蝶的翅膀等等都是轴对称图形,北京现代轿车的标志、一些建筑的边框等等都是中心对称图形,他们从中发现了生活处处都隐藏着数学的美。这对后续的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一个好的任务是能与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紧扣,是能与实际生活联系,与学生们的兴趣结合,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它也为后续任务的完成和任务完成后的评价机制起到了打地基的作用。

一位德国学者说过一句话: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任务驱动法中的任务就犹如这汤一样,它可以让枯燥单调无味的数学知识变成一份可口的美食。更重要的是,通过它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同时数学也让他们充满了成就感。因此,学习的动力自然就变得充足了。

参考文献:

[1]刘雪丽.从“任务”走向“自主”[J].教育前沿.2007(06).

[2]郭淑锋.中职数学“任务驱动”教材体系的构想[J].教育与职业.2009(06).

[3]刘楚明.教育学[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4]潘淑.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学习动力任务驱动法课堂效率
激发国防生学员学习动力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94期)2016-12-12 13:52:48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职业·中旬(2016年10期)2016-11-28 20:15:43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20:19:21
激发和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动力的技巧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31:05
任务驱动法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20:15:08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22:02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12:54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任务驱动法在车工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