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丽
[摘要]目的 探讨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临床诊断。 方法 收集2010~2013年间住院患者中8例胼胝体梗死,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8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高血压6例,糖尿病4例,冠心病1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例,既往脑梗死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高脂血症2例,吸烟4例,饮酒3例;临床症状有偏瘫、言语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障碍、感觉障碍、二便障碍、失用等;影像学:膝部6例,体部4例,压部1例,膝部合并体部2例;TCD显示均有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4例,CTA示颈动脉狭窄2例,颈动脉闭塞1例。 结论 胼胝体梗死临床少见,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因为脑动脉硬化基础上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关键词]胼胝体;梗死;临床症状;影像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6-189-02
胼胝体是联系两侧大脑半球的白质纤维,目前对其功能认识不一,多数认为其主要作用是连接新皮质,协调双侧大脑半球功能。以往胼胝体梗死不常见,随着影像学(MRI)技术发展,其诊断率明显增高,逐渐为临床所认识。复习8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目的在于总结分析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点、影像改变及病因,减少误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医院2010~2013年胼胝体梗死8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并均经头MRI检查确诊脑梗死。
1.2 方法
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既往脑梗死史、TIA史、吸烟饮酒等情况,同时收集临床资料如偏瘫、感觉异常,失写、智能异常等,记录患者TCD、颈部血管超声、CTA及MRI等结果,血脂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数据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8例患者年龄54~78岁,其中男5例,女3例,高血压6例(75.0%),糖尿病4例(50.0%),冠心病1例(12.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例(12.5%),既往脑梗死史2例(25.0%),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12.5%),高脂血症2例(25.0%),吸烟4例(50.0%),饮酒3例(37.5%)。
2.2 临床表现
主要有运动、感觉、语言、共济运动等多方面障碍,本组中出现肢体偏瘫5例(62.5%),感觉障碍4例(50.0%),言语笨拙5例(62.5%),表现为语言迟缓、重复,口齿不清等,失用4例(50.0%),失写3例(37.5%),失读3例(37.5%),半侧空间忽略1例(12.5%),异已手3例(37.5%),智能下降5例(62.5%),包括记忆力下降2例(25.0%),计算力下降3例(37.5%),共济失调1例(12.5%),尿失禁2例(25.0%),偏盲1例(12.5%)。
2.3 影像学特点
本组胼胝体梗死中发生于膝部6例(75%),体部4例(50.0%),压部1例(12.5%),膝部合并体部2例(25.0%),合并基底节腔隙性梗死2例(25.0%),合并额顶颞叶梗死共3例(37.5%),合并枕叶腔隙性梗死1例(12.5%),MRI表现为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2.4 血管检查
所有病例均行CTA、TCD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显示8例均存在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4例,CTA示颈动脉狭窄2例,一侧颈动脉闭塞1例,大脑前动脉狭窄2例,一侧大脑后动脉限局性狭窄1例。
3 讨论
胼胝体是脑内联系双侧大脑半球的最大白质纤维束,位于大脑纵裂底部,其前方为嘴部,弯曲部为体部、中间部为膝部、后部为压部。其纤维穿过放射冠与其他纤维束相连,其中嘴部及膝部连接额叶前部,构成额叶底部及侧脑室额角前壁,体部连接额叶后部、顶叶,构成侧脑室体部的顶部,压部是胼胝体最后部分,连接颞叶及枕叶[1]。胼胝体功能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主要是协调双侧大脑半球作用。Chrysikopoulos、Ture、Giroud等分别对胼胝体供血区域进行划分,临床习惯将胼胝体血供分为:前4/5由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胼周动脉供血,后1/5由大脑后动脉、后脉络膜动脉供血。由于胼胝体血液供应非常丰富,当胼胝体发生缺血时会及时由侧支循环代偿供血,能迅速改善缺血状况,故临床胼胝体梗死发生率较低。一旦发生梗死,多考虑与脑血管广泛硬化、狭窄有关[2]。有学者认为胼胝体梗死常见病因为前交通动脉、胼周动脉自发性痉挛、栓塞或动脉粥样硬化[3]。本研究8例患者TCD检查表明均存在动脉硬化。其中6例(75.0%)有高血压史,4例有糖尿病(50.0%),1例有冠心病(12.5%),既往脑梗死史2例(25.0%),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12.5%),高脂血症2例(25.0%),吸烟4例(50.0%),饮酒3例(37.5%),此外1例(12.5%)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本组患者有动脉硬化之基础,且不同程度上存在脑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8例中血管CTA检查显示约半数患者有不同程度及不同分支血管狭窄,提示可能存在远端血流速度减慢,血流动力学改变致远端低灌注,因此考虑胼胝体梗死病因为脑动脉硬化基础上的血流动力学改变。8例中无房颤患者,且胼胝体供血动脉为小深穿动脉,不是栓子脱落好发血管部位,不考虑栓塞。本组患者合并有基底节区、脑叶梗死,考虑为颈内动脉狭窄后同时存在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及皮层支灌注不足,合并脑干梗死考虑为大脑后动脉狭窄所致。
据资料报道,胼胝体梗死症状复杂多样,原因在于:胼胝体纤维广泛与大脑脑叶功能区纤维相连,膝部接受前额叶纤维,体部接受额叶后部及顶叶纤维,压部接受颞叶及枕叶纤维。胼胝体前1/3梗死表现为左手失用、言语障碍,精神障碍,情感异常;中1/3梗死表现为失用、偏瘫、共济失调[4];后1/3梗死表现为偏盲。本组数据中:肢体偏瘫5例(62.5%),感觉障碍4例(50%),言语笨拙5例(62.5%),表现为语言迟缓、重复,口齿不清等,失用4例(50%),失写3例(37.5%),失读3例(37.5%),半侧空间忽略1例(12.5%),异已手3例(37.5%),智能下降5例(62.5%),共济失调1例(12.5%),尿失禁2例(25%),偏盲1例(12.5%)。肢体瘫、共济失调,智能下降考虑与胼胝体膝、体部病变临近额叶有关,感觉障碍主要由于体膝部病变为主,言语障碍与失语与胼胝体膝部梗死有关或与颞叶受累所致,失用、失写与膝部损害有关,半侧空间忽略与胼胝体压部受损有关2例,尿失禁为胼胝体膝体部病变贴近旁中央小叶有关。1例偏盲与压部梗死有关。本组资料表明胼胝体梗死部位不同,表现各异且无特异性,需依赖MRI检查明确诊断以减少误诊漏诊。
Kasow等[5]认为胼胝体膝部及体部梗死发生率较压部多见。而Chrysikopoulos得出结论与其相反,他认为原因可能与大脑后动脉梗死较大脑前动脉梗死发生率高有关[6]。本组8例患者中以膝部及体部居多,膝部6例(75.0%),体部4例(50.0%),膝部合并体部2例(25.0%)。TCD、证实前循环狭窄3例,后循环狭窄1例,CTA证实前循环狭窄4例,后循环狭窄1例,由于前循环狭窄率高于后循环造成胼胝体膝体部梗死多于压部。
胼胝体梗死临床少见,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且不典型,以肢体无力、言语异常、感觉障碍为主,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查,MRI能显示胼胝体梗塞部位及范围。病因多由于脑血管动脉硬化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因胼胝体血供丰富,侧支循环多,故发病率低,预后较好。此外,胼胝体为白质纤维,缺血后主要为脱髓鞘改变,而无神经元变性坏死,缺血改善后髓鞘再生较快。
[参考文献]
[1] Yasargil MG,Krisht AF,Ture U,et al.Mirconeurosur-gery of insular gliomas:PartⅠ,Ⅱ,Ⅳ[J].Contemporary Neurosurgery,2002,24 (11):1-8.
[2] 隋邦森,吴恩惠,陈雁冰.磁共振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43.
[3] 李向新,李秉权.胼胝体的神经外科临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27(1):78.
[4] 郑健仲,田时雨.神经病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81.
[5] Kasow DL,Destion S,Braun C,et al.Corpus callosum infarcts with atypical clincal and radiologic presentation[J].Am J Neuroradiol,2000,21(10):1876.
[6] Chrysikopoulos H,Amdreou J,Roussakis A,et al.Infarction of the corpus callosum: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Eur J Radiol,1997,25(1):2.
(收稿日期:2013-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