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案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3-04-29 00:12程振海
新课程·上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化学教学

程振海

摘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机,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在日常教学中,只有激发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善于思考的学习热情,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从如何设计、如何使用一份具有适度、梯度、高度的课堂教学案的角度来说明打造高效课堂对初中化学教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教学案;化学教学;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

课堂,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不仅是思想和智慧交融的地方,也是师生教学相长的平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机,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在日常教学中,只有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善于思考的学习热情,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如何打造高效课堂,途径固然很多,但设计和拥有一份具有适度、梯度、高度的课堂教学案应该是师生乐于分享和体验的捷径。

2011年,我市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骨干教师编写了一套教学案,在化学教学中开始实施“教学案”模式。所谓“教学案”就是指教师的教案与学生的学案二者融为一体的教与学方案,通过教案与学案的有机统一,设定师生双边活动,从而完成预定教学目标的一种课时计划。“教学案”既是学生的笔记本,又是练习本,也是纠错本,为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打下结实的基础。它既是学生学习的助手,又是教师教学的抓手。那么,如何编写、使用教学案,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编写教学案

教学案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有什么样的教学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因此,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设计原则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前预习,着眼于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既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也利于教师开展新型课堂模式教学,使教师由“教”向“导”转变,促进学生由“听”向“探”转变,同时也有助于家长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监督、指导和帮助。

2.主要内容

教学案有四部分内容,包括学习目标、课前导学、课堂探索、当堂反馈。

第一部分为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等,目标要明确,概括要准确,要立足于教材、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例如,我在设计第五单元课题“石灰石的利用”第二课时时,学习目标有:(1)掌握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重要的性质及用途,知道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之间的相互转化;(2)能用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的性质分析有关化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3)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知识,并能提出问题进行科学探究活动;(4)逐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是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第二部分为课前导学,可以与新课内容有关的知识作个简要的回顾、总结、检查。

第三部分为课堂探索,是教学案的核心部分。可以将课堂探索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学习提纲。问题的设计要体现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具有系统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启发性;要能使学生从厌学到乐学,具有趣味性;寓德育于教育之中,具有思想性;要摸准时代脉搏,结合生活常识、环境保护、科技发明、计算机应用等知识,具有时代性。例如,在设计第五单元课题“石灰石的利用”时,我把林则徐如何虎门销烟也整理到教学案上,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第四部分为当堂反馈,即巩固练习。练习题的选择既要有针对课本所学内容的基础习题,也要有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展能力的提高题。题目的选择应少而精,具有典型性,不搞题海战术。

3.编写教学案的注意点

(1)课时设计要合理。教学案作为课堂教学使用,在课时划分方面,既要立足于化学新课程标准的一般要求,同时又要结合教学一线的实际情况,使教学案的课时设计更加合理。如:在设计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时,用了三课时。第一课时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原子的构成和原子质量、第三课时离子。

(2)课堂设计要优化。在编写教学案时首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教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当富有启发性、梯度性,能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对于未学知识有一定程度的领悟。在问题的设置上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我在设计第五单元课题“石灰石的利用”第二课时的课堂探索。

【活动与探究1】认识如何让石灰石转变成生石灰?

(3)应有及时、配套的课后练习(即课课练)。课后练习应立足于把握新授课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时巩固新学的知识点。在题型与难度上,确保与课堂呈现的相关内容相对应,不随意拔高难度。在题目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教师应精选题目,确保学生既可以“吃饱”,也可以“吃好”。

二、使用教学案

教学案是教师为进行课堂教学而编写的“导学、导讲、导练、导思”的教学媒体,不是教师教案的翻版,也不是练习加指导。在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学案的优势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被教师所认同:

1.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案”課前发给学生,让其预习并做相关问题的思考。通过自学,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重、难点,并知晓自己的疑点,从而使其在课堂学习中,将注意力集中到疑点问题的学习上。

2.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既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也要做到“三讲、三不讲”: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点难点必讲;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不讲,不讲也会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内容不讲。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情进行精讲点拨、启发诱导、释疑解惑。对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要解剖疑点、讲清思路;对典型问题,要推出解题规律,从而触类旁通。要重视指导学生根据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促进知识内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使用“教学案”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綜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通过精心设问,引导学生思维;注意创设情境,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批判性;要充分运用实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

教学中,教师既要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又要设法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障碍和错误,这样预设的问题才能在学生的思维起伏、情感跌宕中循序渐进地解决。

4.要及时反馈,准确评价

使用“教学案”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知识、技能达成情况。但是,要对学生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情况。要掌握这些信息,“教学案”要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而且日日清、周周清。这样教学评价就具有针对性、过程性、整体性,就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水平准确定位,从而发挥优势、克服缺点、不断进步。

5.要勤于教学反思

教育教学实践充满问题。在“教学案”的使用中,每节课都会有一些值得回忆、总结的案例,我们要善于发现其中有价值的问题和事例,并及时记录、整理、总结,在反思的基础上对“教学案”进一步完善,从而为下一轮的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三、使用“教学案”必须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使用教学案要有“个性化”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每个学校的生源是不同的,而使用相同的教学案,必然使得部分学生不能因材施教。因此,使用教学案要有“个性化”。也就是说,教师在尊重教学案共性的原则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欲望与接受能力;充分构思“怎么教、怎么练”;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特长、风格,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和创造性。

2.结合电子白板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例如,学习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时,我在讲到分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结构等时,如果教师凭空讲解,最多再有几张挂图、几个模型,学生凭空想象来进行教与学,这样的课堂效益不会高。因此,在课堂上运用电子白板模拟出动态的分子,模拟出动态的原子,描绘出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进而学生能清晰的理解离子;模拟出分子是如何分裂为原子的,而原子又是如何与其他原子结合形成分子的动态过程等等。总之,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呈现问题,使抽象枯燥的问题变得具体、鲜活,利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有意注意,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可以减轻学生的思维负担,利于问题的解决。

教学改革是全方位的,教学案模式只是其中的一种尝试。教学案的编写、使用大有文章可做,好的教学案决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潜心研究,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使它更加完善。总之,“教学案模式”的研究前景还很广阔,需要我们不断的认真细致的研究,挖掘出“教学案模式”的巨大潜力,使“教学案模式”适应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陆建源.“一体化教学案”的编写探究[J].化学教学,2007(6):15-17.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性化学教学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浅议大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策略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