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黄力子:男,口腔科资深教授,中共党员,著名口腔医学专家,龋病发病机理创始人。1956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并留校任教,从事 口腔医学临床、教学、科研50余年,在国内外发表专业论文15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8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1992年获得国务院首批政府特殊津贴。先后立三等功2次、二等功1次,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称号。1993年、1994年分别被美国传记协会(ABI)、英国剑桥传记中心(IBC)载入《国际名人录》,并授予“20世纪成就奖”。
【中图分类号】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279-02
1 专利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治龋病的药物,这种药物能有效阻止或减少牙齿电化学的腐蚀作用,使龋病得到很好的预防和治疗。
用于防治龋病的药物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或者由SOD与不损害SOD自身活性的辅助物质制成。
所述SOD采用粉剂。
所述不损害SOD自身活性的辅助物质为NaCI、水、棉球、凡士林、石蜡、虫胶、纤维素、碳酸钙、磷酸氢钙、水合硅酸、氢氧化铝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组成。
SOD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英文(Super Oxide DISmutese)缩写,中国法定编号为ECI.15.1.1:CAS[905489]1。它是源于生命体的具有活性蛋白质的酶、也可以称为含不同金属离子的酶蛋白,是生物体防御氧化损伤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物酶。本发明用它来预防和治疗龋病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其机理是:由于致龋菌-变形链球菌和其他口腔杂菌在牙面形成了牙菌斑,同时变形链球菌在菌斑内产生大量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自由基在生物电化学上被称为“电活性粒子”,它带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不配对的电子,这些不配对的电子具有高度活性,从而使菌斑牙面带有大量电子,氧化还原电位为负电位,成为原电池的阳极;电子流从这里通过牙齿中心的牙髓,最后通向这个原电池的阴极-人体(人体与大地相连,故氧化还原电位为0,而0>-1),于是形成了牙齿原电池的装置。在这一过程中,牙菌斑的形成使其中的致龋菌-变形链球菌有了释放其外毒素-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的基地,而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的释放和堆集才是牙齿导致龋病的罪魁祸首,是它使人体发生了牙齿电化学腐蚀。
本發明用于防治龋病的药物能有效防止牙菌斑内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的释放和堆集,由此阻止或破坏了引发龋病过程的牙齿原电池的形成,最终达到预防和治疗龋病的目的。
2 专利发明特点
2.1 本发明专利药品工艺配比简单,容易实施,生产成本较低,实用性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
2.2 本发明专利药品防治效果显著,运行可靠、技术科学,弥补了国内在龋病防治药物领域的不足;
2.3 本发明专利药品实用效果非常突出,市场前景好,推广后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专利发明背景
龋病的病因机制不明,1890年西方牙科之父-美国的Miller提出了“化学细菌学说”,认为:口腔内的细菌酵解牙面残留的糖及食物渣屑产酸,酸使牙齿的钙化物溶解,腐蚀成龋洞,进而引起牙髓发炎坏死,故而牙痛。我国教授郭殿丞早在1953年就报道了100例硫酸厂工人中毒的牙齿酸蚀症,酸中毒只能引起牙齿普遍呈白垩色、易磨损而变短、牙齿敏感等症状,与龋病极易鉴别。郭教授根据日本学者的先例,将之称为牙齿酸蚀症。而在上世纪60-70年代,一些国外学者为了证实化学细菌学说,用酸浸泡拔出的人牙,也发现牙表面呈白垩色。至今龋病病因机制的学说很多,但酸腐蚀牙齿成龋,可以说己成为世界牙医界共识。
现有龋病防治产品也主要针对杀菌、抗酸、保持口腔清洁、恢复牙齿功能等目标进行的。对此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黄力子有着不同的想法,他认为龋病发病的原因应该是电化学腐蚀导致,1987他开始带领他的团队对龋病发病机理进行研究,并以“龋病发病机理的电化学研究”为课题,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受到评委、华西口腔医学院岳松龄教授、湘雅医学院刘蜀凡教授等国内口腔医学名流的大力支持,因而顺利通过评审,受到国家正式批准(基金资助号:3870830),通过多年的研究及反复的实验,黄力子的最初想法得到了证实,他们只用生理盐水浸泡牙齿,通入微安级的直流电,7天就制造出与临床上极相似的龋洞,进一步研究证明龋病发病的原因确实是源于电化学的腐蚀作用,当牙齿原电池形成,电子流沿途发生电化学腐蚀作用,使牙体组织发生锥形、倒锥形或纺锥形缺损,最后引起牙髓暴露感染,炎症坏死。牙齿原电池在原来用金属修复牙齿比较多时,临床上比较多见。例如:一人上颌磨牙用镍铬合金做全冠,要在下颌与其相对的磨牙作银汞合金充填时,往往出现原电池现象。上下牙快接触时,患者会感到电击样闪痛,不敢咬合。这就是牙齿原电池现象。这是由于不同金属有不同的电动势,即不同的氧化还原的能力,氧化能力强的金属的电子会自发向氧化能力低的金属转移的结果。2003年由黄力子主编的《龋病与生物电和自由基》一书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黄力子教授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医学研究杂志》上发表了有关医学发现的综述。然而如何利用上述发现,阻止或减少牙齿电化学腐蚀的作用来防治龋病,在本发明之前尚未见报道。
4 市场分析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人群中约有40%~60%的人患有龋病,儿童患龋率尤其更高,达到80%以上,因此,必须重视龋病的预防。由于龋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预防也要从多方面着手。包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等。总之, 龋病是多因素疾病, 饮食习惯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定期检查不仅可以早期发现龋病,早治疗, 同时还可接受医师的指导以防治龋病, 保持一口洁白健康的牙齿, 终生受益。
我国著名口腔医学专家、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黄力子教授,带领4名研究生经过12年潜心钻研,对“龋病发病机理的生物电化学理论”进行了数百次临床实验和实验室研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化学人工龋模型”,使被西方称为“牙科之父”的美国学者密勒1890年提出的龋病理论“化学细菌学说”遇到挑战,在国内外口腔医学界引起震动。
1987年,黄力子在临床上发现龋变牙齿存在生物电流现象,从而构想了生物电子流的电腐蚀作用形成龋洞的新假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开始了长达12年的临床实验验证工作。首先,他们在实验室用电化学方法第一次制成了与临床相似的人工龋洞。接着,他们为了寻找龋变部位产生生物电的物质基础,又在龋变组织和导致龋变的牙菌斑内发现了高浓度的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自由基的特点是具有强氧化作用,在龋变和牙斑局部形成氧化还原电位,产生电子流对牙龋表面及牙髓进行腐蚀,直到形成龋洞乃至穿通牙髓。这一新理论的提出和验证,可以解释目前无法解释的很多龋病临床和病理现象,并且对开拓新的龋病防治方法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为人类在21世纪战胜龋病带来了新希望。
5 市场需求状况
根据市场调查我国对“用于防治龋病的药物”的市场需求,存在着需求量大,供应量没有,该专利药品其市场需求极大,存在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5.1 我国关于防治龋病的药物研究开发起步晚,现有专利药品技术的提出填补了国内外的市场空白,防治效果非常显著,应用面广易于推广。
5.2 部分防治龋病的药品及方法达不到患病人群的要求,人们不得不放弃更新计划,相关企业也就丢失了这个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