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国栋 张冠兰 姜红
摘 要: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深入推进高校反腐倡廉科学化发展,要准确把握反腐倡廉工作科学化发展的重要原则,确保工作方向、回应师生需求、实现核心要求。新时期、新环境、新情况下,高校反腐倡廉科学化发展重在制度建设、新在科技手段、实在规律性把握,从整体的高度、长远的视野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高校反腐倡廉工作。
关键词:十八大精神 反腐倡廉 科学化 制度建设
科学化是十八大后高校反腐倡廉的新跨越
新中国的反腐败经历了从“道德感化”到“制度约束”再到“文化反腐”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认为克服官僚主义、贪污腐败等反腐倡廉工作主要依靠广大共产党员及领导干部的主观自觉,通过典型榜样的道德感化,可以引导、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强化廉洁自律意识。邓小平提出,“对腐败现象要依法治理,一要建立健全制度,二要落实制度”,这种体制机制所表现出的“制度约束”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发展奠定了最根本性、最基础性的根基。“文化反腐”是党的十七大以后反腐倡廉理论的新突破、反腐倡廉实践的新探索,是党对党风廉政建设规律认识的再深化,突出表现为以“廉政文化”取代“腐败文化”,深挖腐败的“文化根源”,形成全社会崇廉尚洁的“文化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各级党委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1]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职能,反腐倡廉工作不仅表现在学校教职工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教育,还表现在师生学风、作风、文风等方面的建设。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反腐倡廉工作的科学化将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准确把握推进高校反腐倡廉科学化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确保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科学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判断形势,正确制定政策,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平稳有序深入开展,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高校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融入学科建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职工党建工作,坚定立场、坚定方向。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突出高校院系层面的管理。始终把反腐倡廉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这是实现科学化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强化高校各级领导班子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把反腐倡廉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抓实,保持党性不变色、不变质。尤其要突出做好高校院系层面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院系是高校管理的基础,是直接面临和对接师生的重要一环,下大力气理顺学校对院系的管理、监督关系和体制建设。
坚持着眼于学校育人中心任务来履行职责,为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提供有力保障,这是反腐倡廉科学化发展的重要目的。必须把反腐倡廉工作放到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大学使命与任务的总体布局中来思考、谋划和推进,把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作为纪检监察机关首要职责,切实做好服务、监督、保障工作,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和政令畅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使用科研经费、严格学术规范、强化校风学风建设,这些都影响着学校中心工作的开展。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师生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是反腐倡廉科学化发展的现实要求。必须顺应师生期待、回应社会关切,抓住反腐倡廉建设中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以反腐倡廉实际成效取信于师生。决策不透明、课题投标不公开、人事安排不公正、学生校园民生等问题,不仅关乎着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更影响着高校党组织的公信力。
推进反腐倡廉科学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1.高校反腐倡廉科学化发展重在制度建设
新时期新阶段下,推进反腐倡廉科学化发展在制度层面需要关注三方面的建设。
着力抓好建章立制、规范约束的基础工作。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反腐倡廉重要任务,针对最重要、最紧迫、矛盾最集中的领域和内容加强立法与制度设立,抓住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约束、监督、规范为核心,突出做好制度建设,不断发现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大胆革除与形势发展不适应的内容,及时清理、修订、完善制度。
着力推进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制度化水平。根据学校各个单位、部门可能存在的漏洞和不足,进行专项督导和检查,建立长效监察机制,避免“游击检查”。加强对涉及学校人财物重点岗位的检查。有关统计资料表明,58%的教育系统职务犯罪集中在财务、设备采购等领域,24%发生在图书购买和招生等领域。[2]
着力提高高校制度执行力。制度建设是基础,全面执行是关键。建立健全制度执行问责机制,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学校效能发展的考核内容,督促领导干部和教师队伍做制度执行的表率。深入推进校务公开制度,贯彻好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党代会、教代会的管理和监督作用。
2.高校反腐倡廉科学化发展新在科技手段
网络反腐具有多样性和便捷性。科技手段突出表现为互联网通信技术、新媒体互动手段、微博为代表的意见窗口。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传播迅速、覆盖面广、监督内容不加修饰,监督者可以匿名发布,更为全面而大胆地行使监督权,发挥传统媒体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网络反腐具有互动性和高效性。以网络为代表的科技手段越来越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2013年3月29日,山东省发布审计报告,山东财政学院“微山旅游规划”和“傅村镇旅游规划研究”课题组,以差旅费名义报销了总课题经费的49.75%,课题负责人受到行政严重警告处分。在网络科技反腐倡廉的放大效应下,科研经费的使用方式和使用途径受到严密的监督。
3.高校反腐倡廉科学化发展实在规律性把握
反腐倡廉发展规律主要是指腐败和反腐败发生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基本趋势,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高校腐败的发生演变规律;二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发展规律。
首先,加强反腐倡廉科学化进程基本规律研究。采取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高校发生发展状况进行统计,总结转型时期高校反腐败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对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体系、内容体系、评价体系的科学化程度进行研究,科学评估效能,破解内在逻辑、现实困难和发展路径的关系,推进工作的科学性。从武汉大学原校级领导落马,到浙江理工大学原副校长成近年来唯一被判处死缓的高校干部,再到长春大学原副校长的“中标”等,案件背后都呈现了一定的基本规律:高校腐败发生的部门、进程,监督的无力等。
其次,加强研究与高校腐败现象相关的经济社会因素。从腐败及经济社会损失入手,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发展阶段,腐败的影响指数。消除认识误区,从“零度容忍”出发,进一步研究腐败及反腐败与社会发展稳定的关系,研究民众腐败容忍指数和趋势,研究社会心态变化与社会文化演变,从微观层面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研究。权力监督、经费管理、财务审查等多方面因素都与经济社会因素密切相连,需要格外关注和深入研究。
最后,加强高校腐败风险评估预警的规律研究。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建立适合国情、民情、校情的风险预警评估机制,特别是腐败关键风险环节和性质的缝隙,科学评估当前腐败发生、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在风险预警中,突出发挥高校廉政文化对防腐拒变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2.
[2]刘延东:《在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08.
(作者单位:户国栋,北京大学学工部;张冠兰,中国传媒大学;姜红,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责任编辑: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