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琳
摘 要:小学英语课程既独特又重要。培养目标是教学前提,新教材、新时代的培育对象,一定要有新时期的培养目标。在培养目标的大前提下,生动、有效地展开实践教学才是重点。
关键词:目标定位;异域文化;强化训练;小组合作;创设情境
英语是我国课程设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英语而言,它能让儿童提高语言学习能力,拓展思维方式,感受不同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我国在各方面不断与国际接轨,近期教育部发出关于积极推进小学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把小学外语教学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让小学英语教学更具挑战性。
和其他课程一样,英语教学的目标也是培养人的素养,而不是单纯地提升知识能力,而对小学来讲,培养对象是少年儿童,他们正处于特殊的心理和生理时期,不论是学习习惯、人格形成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也正是人才培育的最佳时期,所以小学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定位十分重要,找准了正确的定位,并沿着这个方向开展有效的教学实践,才能与时俱进,满足不断变化的小学英语教学。
一、培养目标定位
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是教学的前提条件,因此,一定要科学判断,理论联系实际,并要得到实际效果的检验,我们通过多年英语教学的经验积累,并以心理学为依据,结合教材,总结出能适合现代中国儿童的英语培养目标。
1.紧抓语言学习特点,培养听、说、看能力
这是语言学习的特点,一定要最终定位到听、说、看。但我们一定要掌握好尺度,这些能力的提高要到什么程度,很显然,对于小学而言,一定是初等的,坚持做到能感受,对方向就行了,也就是说学生能感受到英语的语言环境特点,把握学习的大方向,不一定要达到交流,听懂,相比之下,听比说为先,看要做得更多。
2.异域文化的熏陶提升素质优化度
我们总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优势,能汲取更多不同地域的文化精华,对个人素养的提高一定是非常有益的。对于中国孩子而言,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大,语言环境的巨大反差,却更加为文化的提升腾出了空间。将英语学习完全看成一种语言的学习、一种知识的掌握就大错特错了。
3.养成习惯,受益拓展至多方面
学习是一种艺术。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受益终生。在英语学习中,有很多学习环节是和其他学科不同的,这正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最好方式。比如,勇于表达,这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而这个能力也是整个人的素养的培育目标。还有,多人参与,交流互动,都会体现在英语教学中,也会对学生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起到促进作用。而儿童时期这个能力的形成就更有意义了。
4.快乐学习,潜移默化形成人生方向
首先,小学英语的培育目标必须是快乐,不然就失去了意义。由于英语学习的途径广泛、个人倾向性强,达到这个目标是很容易的,但不是快乐就失去了控制,就没有了整体目标,一定要在学习过程中强化人的培育大方向,小中见大。
二、教学实践尝试
教学培养目标是纲领,而教学实践才是具体实施方法。两者有效结合才能产生效率。以下是新形势下针对小学英语的具体教学实践尝试。
1.激发兴趣,领生入门
常言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个“领”就是教师的责任,对于英语来讲就更为重要,对儿童来讲,英语是完全陌生的事物,对于家长来讲,缺乏教育经验,但越是陌生的,越容易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兴趣”就是一个好的办法。对初学英语者,这个办法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并且往往效果不错。比如,我们可以在学习初期,脱离教材,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生活用语,回家后向父母展示,一句“go to bed”“I love you”足以让家长欣慰,更让孩子有了成就感。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一首英文歌、记一些外国城市等途径感受英语,让孩子喜欢上英语,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2.让“说“常驻,强化训练
“说”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儿童学语言就如当初学说话,其实他们的能力是惊人的,因此,强化训练也很必要,所谓强化训练就是指把“说”经常性地挂在嘴边,经常性地留在生活、学习的场所、环节。比如问候语,各种礼节等。当然也要设计一些有特色的活动,比如在课堂上设计一个“课前5分钟问答”:利用5分钟时间,在进入正式课堂教学前,师生有一次简短的问答,随意的、轻松的,但注意,一定不要完全让学生全部用英语,并且教师要把所有的话语翻译好,比较明确地说出来,没必要当场学会,顺其自然,日久天长,就会有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让“交流”轻松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即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对小学英语来说,小组合作学习要在教师的严格掌控中进行。小组的分类也不是唯一的,大致可以是有两个类别:(1)常规性的,比如,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按全班正常的座次,将邻近的学生编制成学习小组,每组4~6人为准。这种合作学習的形式完全是随意的、空间性的,打消了学生间的等级障碍,可以经常性开展。(2)课后的小组,根据学生的不同,如性格爱好、语言能力、知识广泛度等,小组人数2~4人不等,这样的小组既可学习教材内容,又可拓展学习空间,进行更为广泛的交流。
4.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学习
如今的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到无处不在的地步,网络资源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科学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多媒体技术集视、听于一体,还能动手操作,网络资源又为之提供了大量信息:(1)利用常规性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音频等方式刺激学生感官,达到学习效果。(2)利用课件游戏,在玩中学习。如我们有一款找朋友游戏课件:学生进入课件游戏,一边听音乐一边把单词拖到相应图片上方的托盘上,或看到单词飘过时点击屏幕下方相应的图片。这种游戏达到了将英文单词这一抽象符号与具体的表象之间联系起来的效果,从而巩固了单词的词义。(3)更生活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法,如让学生观看英文短片,通过字幕,在学生能看懂的情况下,重复播放,最后达到基本记住。
5.创设情境,提升表达能力
语言最终是要表达的,是要进入生活的。因此,一种教学方式就是创设情境法。可以以教材为素材,将学生分成角色,达到听说、交流一致的效果,也可以单独形成脚本,作为大型活动课,也就是我们说的课本剧。
参考文献:
[1]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03.
[2]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03.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