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
关键词:激趣;观察;评价
面对作文教学的时候,很多学生总会抓耳挠腮。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习作的恐惧心理,拨动他们心底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呢?
一、激趣——习作教学成功的起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中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在习作时提起笔来不觉得困难。
要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关键就是要让他们有话可说。对于才接触作文的学生,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给他们活动的空间、说话的时间。比如,组织学生开展“扳手劲、添鼻子”等活动,带着他们亲身体验,经历活动的过程,再抓住其中自己印象最深的片段写下来;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家或学校栽花种草,饲养小动物,制作玩具……这样的习作,学生容易有感而发,有物可写,有话可说,从而对写作产生兴趣。
二、观察——习作教学的源头活水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的材料就越充足,文章的内容才会越具体。学生写作的直接材料是亲自观察、体验而逐步积累起来的生活表象。
观察是写作的前提,在指导学生观察时,一方面要结合具体的事物,指导学生充分运用眼、耳、鼻、舌等器官去感知其特点,展开想象。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每天用一句话的形式把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记录下来,这徉学生就能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采撷到无数的浪花,汲取到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评价——用心灵解读心灵
习作的评价一直是我们耗时最多,成效却非常低的一项工作,通常是我们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批改,学生却只看看分数,浏览一遍评语,对教师的修改置之不理。
基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尝试采取開放性的习作评价。比如,在班级的“习作园地”中开辟“小小作家”栏目,学生想写就写、想评就评,使班级的习作园地不再是少数人的领地,而是学生弘扬个性的地方;我们可以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广播学生的佳作,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读给父母听,以此为他们提供流露真情的地方。
只要我们善于调动、鼓励学生,抓住时机进行点拨;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多用一点心思,就能帮学生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让学生心中习作的琴弦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