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时机研究

2013-04-29 00:44:03刘玫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主导作用时机小学数学

刘玫

[摘 要] 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时机的把握一旦不恰当,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较大. 本文作者从教学实践出发,谈论了自己对教师主导作用时机把握的思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师;主导作用;时机

经过十多年课程改革的熏陶,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甚至已经成为教研活动、教学交流中的口头禅. 这一现状对于小学教学而言既是有益的,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说其有益,说明我们的教学观念正在发生改变,或者说已经基本完成,至少理论上已经完成了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的转变;而说其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因为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很多时候人们对某个概念说得太多,往往反而并不意味着这个概念已经真正内化到教师的内心,已经能够真正成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我们看到的更多的现象往往是教师熟练地说着某个教学观念,譬如科学探究,但在实际教学中有时非但没有落实科学探究,甚至连真正的科学探究的含义是什么都不知道.

因此,对于教师主导这一基本教学理念,我们仍然有回顾和重新学习研究的需要.

本文试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时机为例,对这一概念再次进行反刍.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作用

教师主导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中的教师讲授,也就是说教师主体与教师主导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教师主体是教师把握课堂的过程,学生处于非自主的学习状态,而学生主体则是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对自己的学习方式有自主权,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教师确定的内容. 而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对学生的学习择机进行指导. 从这个角度讲,教师主要扮演的应该是把学生“扶上马、送一程”的角色. 而要真正做出这样的选择,就需要我们对自己已经习惯了的掌控教学的教学方式做出改变甚至是革命,这不仅是习惯的事,更是意识的事,做起来远比想象的难.

小学数学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相对简单,学生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支撑学生的数学学习,当然,这种生活中生成的经验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进行发掘与提取. 另一方面,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具有基本的抽象思维能力. 这些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在学习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时,具有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这也成了小学阶段推进自主学习和具有地域特色的教学模式实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同时我们又注意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时不够充分,或者由于知识的抽象性,学生难以从生活中找到有益的素材来支撑数学知识的建构,加上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构建过程中就容易出现一些差错和错误. 这就说明,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施中,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作用时机的发挥应当是在学生需要之时.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时机的把握

根据我们的教学思考,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中,对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时机的把握非常重要.

如果教师主导的时机提前了,那教学过程就容易演变为教师的满堂灌,学生的主体作用就难以得到体现,也就是说,会出现学生还来不及主动思考,来不及体现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发挥了. 应当说这种现象在教学实际中还是非常常见的,因为传统的教学思维的原因,我们有时还是不大敢或者说不大愿意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往往会出现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昙花一现的情形. 如果教师的主导作用滞后了,则有可能出现学生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得不到教师的指导,这样的话,一方面容易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出现下滑,另一方面容易让学生错失知识建构的最佳时机.

由此可见,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现场的情形,及时、准确地把握主导机会,从而促进有效教学的发生.

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来判断什么时候应该发挥主导作用. 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数学教师都知道,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困难,往往会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这就是学生学习的“晴雨表”,教师可以根据这张“晴雨表”来判断是否应该实施主导作用的发挥. 这一情形一般发生在新知识的学习或相对难一点的习题解答中.

记得,在一节习题课上,当学生遇到一个列车出发与到站的时刻表时,学生读不懂“始发”的含义,这个看起来似乎不重要的课堂细节背后却蕴涵着重要的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如何知道学生真正的问题在哪里?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能判断出学生出问题时往往聚焦在某个知识点,而进入新课程以来,不仅是我们的课堂出现了情境,学生面对的习题也出现了情境,而命题者往往在重视数学核心的同时,并不太重视外围语言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因此就会出现学生读不懂题目而无法解题的情形. 但一旦学生读懂了题目,列式解答往往不是问题.

当笔者在课堂上遇到这一情形时,一开始比较纳闷:这是一道不难的题目啊,学生怎么会普遍面露难色呢?短短几秒内,笔者做了一个决定:俯下身对几个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口头调查. 了解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后,笔者进行了解释,问题也就顺利解决了.

再比如,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时,需要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利用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等.

有这样一道比较基础的题目:某工人制作零件,前2小时制作了24个,按照一天工作8小时计算,这个工人在余下的时间里还能制作多少个零件?他一天共制作了多少个零件?

这个问题本身并不复杂,学生往往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列出正确的算式并得到结果,但如果在教学中只是满足于正确结果的获得,那这道题的价值就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学生由于能力和眼界所限,是不可能也不愿意再去寻找第二种、第三种解法的. 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了.

在笔者看来,此时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内容有二:一是引导学生知道本题还有其他解法;二是激发学生寻找一题多解的兴趣. 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两条主线,往往缺一不可. 笔者的策略是这样的:以小组为单位,让一个小组内的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寻找其他的解法,然后各个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看谁想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好.

这一任务驱动其实就是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会在这一驱动力的作用下努力寻找多种解法. 例如,有的小组想到可以先求出一个小时制作的零件个数,然后乘以剩下的时间和总的时间;有的小组想到可以找出剩下时间和总时间是已经工作了时间的倍数,利用倍数关系来求得相应的结果等.

在这个例子中,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时机由教师自身把握,而这一时机的把握是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的必由之路.

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时机再思考

有人说上课如烹调,多一分太熟,少一分则太生,因此火候的把握非常重要. 在笔者看来,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正是如此.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不止一次感受到主导时机把握的恰当与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因此这个问题就成为笔者时常思考的问题. 思考的结果现在看来也并不复杂,就是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观察,进行反思,这样才能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打造出瞅准主导作用发挥时机的“慧眼”.

除了恰到好处的主导之外,我们也可以看看如果主导提前或滞后了会出现什么情形. 如果主导作用发挥得太早,也就是说在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充分展开的时候,在学生还没有产生需要教师帮助的时候,教师就开始发挥主导作用. 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的思维显然容易被压制,他们还来不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的指导就出现了,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及学习习惯的养成显然是不恰当的,养成的仅仅是依靠教师讲解的惰性,这将贻害无穷. 如果主导作用发挥得太晚,学生的思维热潮已经过去,容易缺乏继续聆听教师指导的动机,而且会产生一种失望情绪,这对数学学习显然也不利.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如何判断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时机呢?一方面可以从上面所举例子的分析中看出,另一方面可以从学生的学习表情上进行判断. 当学生的自主学习热火朝天时,不要去发挥主导作用,因为此时太早;当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过了高潮的时候,我们可以注意到学生的表情往往会出现松懈的样子,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及时进行点拨. 这里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形,就是不同小组的学习水平与状态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应该只停留在全班,也可以在小组中进行.

总之,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时间该如何把握,全在于教师对教学实际的判断.

猜你喜欢
主导作用时机小学数学
地方人大怎样发挥立法主导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11期)2019-01-31 02:41:02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海峡姐妹(2017年12期)2018-01-31 02:12:24
畅想 把握每一次时机跨越成长
师生互动4时机
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 06:34:17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2:56
地方人大进一步发挥立法主导作用的思考
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