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勤
摘 要: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学也必然要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明晰概念和规律,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很有意义。
关键词:物理实验;物理教学;展示交流
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预习时,学生有一种错误的认识:“由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制成的物体放入水中一定会下沉”。在课堂教学展示时,取一支挤光了牙膏的扁瘪的铝质牙膏管,要学生猜想:如果将这支扁瘪的铝质牙膏管放到水里会沉还是会浮?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都会认为牙膏管会沉到水底,再把牙膏管放入水中,证实学生的猜想是对的。然后问:“牙膏管是铝制成的,那么能否下结论:铝制的物体放入水中一定会下沉呢?”多数学生会说:“是的。”也可能会有少数学生认为“不一定下沉”,这时教师应请这些学生说出不一定下沉的理由,再由他们自己利用牙膏管设计一个实验去证明自己的结论,接着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归纳结论;若没有学生能正确回答,教师可以自己将这支牙膏管展开成薄片,做成一只“铝片船”,放入水中就会浮在水面上。两个实验结果对比明显,学生不难知道“物体在水中是沉是浮不能仅看是什么材料制成的,还要考虑其他因素”,从而提高了学生探究“影响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的因素”的积极性。
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才能、创新思维的培养。在《透镜》教学时,通过预习,学生知道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那么,将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正对着太阳,在光屏上你会观察到什么?用你身边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试一试。这个实验的简单易操作性注定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当他们认真实验并且有所发现时,“凸透镜的焦距的测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一方面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另一方面是因为有了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
物理所研究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更应该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设计与生活实际有关的问題。例如,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来测量物质(小石块、橡皮等)的密度、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劳动中推小车、利用铁锨运土等),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小制作(利用浮力设计制作小轮船、利用透镜原理设计制作潜望镜等)。
在小组合作中,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思考、交流、合作之中。这样,学困生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对于优等生来说,对问题的思考,不但能思考,还要给同伴讲清楚、讲明白,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会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单位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东冶镇初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