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良玉
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于广大数学教师和研究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走进数学课堂,我们真正地感受到新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由于对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理解上还不到位,导致种种实践行为上的偏差,使数学课堂教学走入了一些新的误区,从而出现了数学课堂教学无效或低效的现象。因此,如何走出这些教学误区,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数学教学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但不能牵强附会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创设一些情境是必要的。但是,有些教师不顾学生实际情况,在每一个知识点中都创设情境,有的情景甚至是学生不熟悉的,有的情景是不符合生活情理的、对学生没有帮助的。这样不但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使学生感到困惑。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的加法估算时,为了让学生对约等于号有个感性的认识,特别利用课件做了一个湖面的情景,水面上泛起了波浪,截取一段就是约等于号。画面精美,还配上了音乐。水面与约等于毫无联系,不仅对认识约等于号没有帮助,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里可以这样设计让学生理解:小明和小红都去商店买东西,小明买的东西是9元9角8分,小红买的东西是10元零3分,售货员阿姨一般会收他们多少钱?据现实情况一般都会收他们10元。9元9角8分比10元少一点,10元零3分比10元多一点,都不是正好等于10元,只是大约为10元,用约等于表示,符号为“≈”,它一头低一头高,表示这个数可能少一点,也可能多一点。情境的创设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去选择教学资源,把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有价值的数学情境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到亲切,从而产生好学、乐学的动力。
二、提倡培养探究精神,但不能探究无“度”
新课标强调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精神。探究性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探究也应有“度”。有些教师,一节课上,教师提一两个问题,就让学生自主学习,“放手”教学成了“放羊”教学;还有的教师则是无论什么内容都让学生探索,探索成了数学教学的唯一法宝。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简易方程“x+5=12”过程中,连解方程的格式都要学生通过试做、讨论、对比得出,浪费了许多教学时间;实际上,解方程的格式仍然可以通过自学、教师讲解进行。《数学课程标准》对“探索”提出的目标是“主动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标准”强调的是“某些特征”而不是“全部知识”,数学中的一些规定、约定俗成等没有探究必要的就不要探究。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生的潜能发展,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适时地把握好“度”,认识到关键不是要我们探索所有知识,而是要培养一种探究的兴趣和探究的精神。
三、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但不能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缺乏实效”的现象。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讨论时间给得不够,刚刚分好组没说几句,就被教师止住安排下一项内容了,合作学习显得匆忙、零乱。这说明,这样的安排只顾形式,而没有注重学习的实效。在倡导合作学习的同时,也应看到合作学习的弊端,爱表现自己的同学如果一味表现,会让个别内心羞怯、思维懒惰的同学在合作中会更加怯懦、懒惰。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合作时间与合作形式,讲究合作策略:其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不宜过多,学生学习的题目必须是具有挑战性的,要有一定的难度,是值得学生去探索研究的题目;其二,要避免只有形式上的小组活动,没有实质的合作;其三,要避免只听或只看一位好学生的操作或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其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应使学生间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如会倾听,会质疑,会分享,会组织等)。
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但不能忽视“主导”
新课改以来,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教师十分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进行教学,但由于对教师主导作用理解存在偏差,导致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产生了矛盾。不少教师误认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就是自由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也是造成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良趋势,重视了学生主体地位,而不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凡是教师讲解、教师评价、教师示范就是错误的。实际上,教师讲授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新课改并没有否定这一种方法,只是加以完善,使其更加科学规范,讲授中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人类几千年的文明遗产都由学生重新探索一遍,教师只是被动地作为旁观者,那是极其荒谬的。在这种形势下,应重新审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应充分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放开手脚,当点拔的还需点拔,当讲授的还需讲授。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合作者,更应该是引导者。
新课程的改革,不是要全面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要让新理念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不是只讲形式,而是要重有效。我们数学教师应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实质,正视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借助自身的反思,通过实践的历练,真正走出新课程教学的种种误区,才能把课标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构建有效、高效的数学课堂。
【作者單位:灌南县六塘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