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13-04-29 15:40李梦苏贺强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高校

李梦苏 贺强

〔摘要〕建立科学、有效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模型是达到财务绩效评价目的和实现财务绩效评价功能的重要保证。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模型包括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数构建模型和评价标准三个部分,其中,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模型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内容。鉴于现有研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本文基于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内涵,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构建了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开展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活动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13)06010804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前,我国高校运行一直采取国家直接管理模式。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是高等教育办学主体,高校隶属于政府,高校的设立、所需经费、招生计划、专业设置和学生分配等都必须遵循国家指令性计划。在这种模式下,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财务管理目标,但按教育产品属于公共产品性质,高校教育强调社会效益这一原则,则高校财务管理目标是实现政府的受托责任[1]。在这种模式下,由于高校是政府的附庸或延伸,政策上的“一刀切”,分配上的“大锅饭”,政府对高校管得太多,统得过死,责、权、利严重不对等,导致高校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教育资源缺乏有效的配置和管理,办学效益和效率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为此,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和实践新的高等教育体制。1995年全国人大八届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立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新体制;1997年实施高校收费并轨,学杂费收入占高校经费收入的比例得到了一定幅度的提高;1998年颁布和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章第十一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第四章第三十条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从法律层面为高校办学提供了依据和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实施和完善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校、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这意味着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不仅仅要满足政府需求,而且还要满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的颁布,收稿日期:20130916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绩效评价的省属高校财务管理研究” (W2013088)

作者简介:李梦苏(1972-),女,辽宁丹东人,高级会计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财务管理研究。Email: lms7228@163.com 我国的高等教育获得了飞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投资来源日趋多元化。在此背景下,为打破过去“重投入、轻效益”的局面,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高校办学效益,客观上要求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的财务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综合的评价。通过财务绩效评价,可以引导和规范高校办学行为,使高校的办学目标更明确,实现目标的策略和路径更科学,促进高校办学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也有利于激励高校减少教育资源使用中的铺张浪费现象,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教育质量、管理水平及提升办学效益,维护政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基于此,本文对高校财务评价模型中的核心内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以期为开展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活动奠定基础。

二、历史发展与研究述评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依附于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依附于国家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建国60多年来,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教育体制进行了多次变革,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因此呈现出三个发展阶段和三种显著特征:第一阶段为教育事业费拨款支出分析阶段,评价分析主体是高校自身,分析目的在于改善学校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第二阶段为综合财务指标比较分析阶段,评价分析主体是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分析目的是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第三阶段是建立统一、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阶段,如1995年国家教委财务司推出的《高等学校财务评价系统》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第一个一级指标反映高校支付能力情况,由现实支付能力和潜在支付能力两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第二个一级指标反映自有资金和非自有资金在年末存款中所占比重情况,由自有资金、非自有资金和自有资金净额3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第三个一级指标反映高校资金的利用情况,包括自有资金利用程度、占用其他资金程度和全部流动资金利用程度3个二级指标。,评价内容从主要关注高校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扩展到财务综合实力、财务发展潜力和财务状况等方面。

近年来,在国家对高校的投入逐渐加大、高校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一些研究机构及学者也开始关注高校财务绩效问题。2000年由世界银行资助的“高等院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在南京大学正式启动。课题组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设计了反映高校财务综合实力、财务运行绩效和财务发展潜力共38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教育部利用该指标体系对直属高校进行了综合评价。2005年上海财经大学中国教育绩效评价研究中心与江苏省财政厅合作设计了“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评价指标、13个二级评价指标和26个三级评价指标),选择南京师范大学和扬州大学等10所江苏省省属院校进行评价研究。2009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设计了由12个投入指标和13个产出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教育部直属的72所高校中的69所进行绩效评价,发布《中央高等院校绩效评价报告》。学者彭海颖[1]、洪林、陆为群[2]和詹儒章 [3]对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思路进行了研究。陈胜权[4] 从教学绩效、科研绩效、筹资绩效、综合实力、办学效率和发展潜力六个维度建立包括19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刘国永[5]论述了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介绍了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价值选择、基本原则和方法。张海丽和曾繁荣[6]借鉴南京大学高等院校财务绩效评价课题组的研究,从高校的投入和产出角度建立由10个评价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张兆亮[7]重视非财务信息在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中的作用,将平衡计分法引入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学习成长四个维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帅毅和罗燕琴[8]在界定高校财务绩效等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由5个准则层指标(教学绩效指标、科研绩效指标、自筹能力指标、资产绩效指标和产业绩效指标)和19个评价层指标组成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数学对 G 大学的财务绩效进行了评价。徐月丽[9]建立由教学绩效、科研绩效、资产绩效和自筹能力4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曹军和刘洪南[10]基于高校应向投资人和债权人说明高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状况、高校教育资源配置、核心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视角,提出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偿债能力指标、教育资源使用效益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

高校财务绩效是投入一定的教育资金所产生的能用数量表示的最大效果、最高效率和最大效益。从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看,南京大学高等院校财务绩效评价课题组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偏重于资产、收入、使用和增长方面,对高校效率(投入与产出比率)的关注不够。上海财经大学中国教育绩效评价研究中心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财政支出视角评价高校财务绩效,较少考虑政府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关注了高校效率,但对高校财务实力、运行绩效和发展潜力关注不够,另外,该研究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着适用性不广、通用性不大的问题,如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奖数和国家三大科技奖一等奖奖数等指标对于绝大多数高校并不适用。上海财经大学中国教育绩效评价研究中心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基于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高校收入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评价结果没有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学者们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对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和理论依据等研究不足,评价指标选择缺乏相应的理论分析。

表1高等院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1二级指标综合财务实力1学校总经费收入、国家拨款总额、学校自筹经费收入、科研活动收入、教学收入总额、校产上交及经营收益、捐赠及赞助收入、学校年末资产总额运行绩效1师生比、生均事业支出、学生生均设备费、教职工人均获取经费额、教学活动收入年增长率、人员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教师人均科研经费、科研活动收入年增长率、学校自筹经费占总经费收入比重、学校自筹经费年增长率、自筹基建经费占基建经费的比重、固定资产年增长率、学校融资收入占银行存款平均余额的比重、学校其他投资收益率、校产上交及经营收益年增长率、对校办产业投资增长率、校办产业资本金利税率、校办产业资本保值增值率发展潜力1学校年末借入款总额、学校年末借入款总额占学校总经费比重、学校年末存款净余额、学校年末净存款占学校总支出的比重、学校年末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比重、自有资金动用程度、非自有资金动用程度、年末垫付款总额、应收及暂付款占年末流动资产比重、学校资产负债率、校办产业长期负债总额、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表2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综合表

投入指标1产出指标 校本部教职工总数1当年在校生数博士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1当年学历在校留学生数 副高以上比例1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数研究与发展全时人员数1国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科研经费总额1国外学术会议提交论文数教育经费总额1出版专著数其他经费拨款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奖数本年度完成基建投资额1国家三大科技奖一等奖奖数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1国家三大科技奖二等奖奖数图书册数1省部级科学研究与发展成果奖奖数图书馆面积1国家级项目验收数教室面积1技术转让当年实际收入额1专利出售当年实际收入额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构建原则

1.科学性原则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多个指标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作用的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是指评价指标选择的科学性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科学性。前者要求评价指标选择要依据一定的理论,评价指标不重复、不遗漏,指标之间应相互独立,基本反映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本质特征和目标要求;后者要求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符合系统的一般特性,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相关性。

2.相关性原则

在高校投资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结果不仅要满足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需求,而且还要满足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为此,构建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守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的遵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价指标的选取要与高校财务绩效相关;二是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得出的评价结果要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相联系,要有助于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需求。

3.可比性原则

高校的财务绩效如何只有通过综合评价,通过高校之间、高校现在绩效与过去绩效对比才能反映出来。因此,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选择评价指标时应考虑可比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比性是指评价结果的可比性,要求在评价指标体系发生较大变化时,为了使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应对前期评价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评价指标的可比性是指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和通用性,即对仅适用于个别高校或少数高校的评价指标应避免使用,如果确实需要使用,应采用一些特别的方法进行处理。

4.可操作性原则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评价活动。影响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除了评价指标选择、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和评价指数构建模型之外,还有数据的可获得性。对于一些可能比较适用于高效财务绩效评价的指标,由于数据不容易获得,或即使可以获得但不够准确,应慎重选择,评价指标的选择尽量要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虽然迄今为止对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内涵还没有完全达成共识,但大多数学者认为,高校财务绩效是指投入一定的教育资金所产生的能用数量表示的最大效果、最高效率和最大效益。因此,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从财务效果、财务效率和财务效益三个维度进行构建,考虑到某些评价指标如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奖数和国家三大科技奖一等奖奖数等对于绝大多数高校并不适用,但这些评价指标在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中又十分重要,因此,本文设计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高校财务绩效基本评价指标体系,另一部分是高校财务绩效评价补充指标体系。

1.评价指标选择

高校财务绩效基本评价指标体系是适用于大多数高校的评价指标体系,由财务效果、财务效率和财务效益评价三个方面的指标构成。高校财务效果是高校生产的最终有用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总和,通常表现在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和产出的科研成果等方面,因此,高校财务效果可以通过师生比、学生就业率、科研成果年均增长率和生均事业费支出等指标进行评价。高校财务效率综合反映高校资金的使用程度,通常用高校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来表示,因此,设置科研成果收益率、学校融资收入占银行存款平均余额的比重、学校其他投资收益率和校办产业资本金利税率等指标评价高校财务效率。高校财务效益是指预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和经济利益的实现情况,应利用教学设备利用率、图书借阅率和生均办学成本等指标进行评价。高校财务绩效评价补充指标体系也称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修正指标体系,设置此类指标体系的目的是对依据基本评价指标体系得出的评价结果进行修正,在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中,有些评价指标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奖数非常重要,不设置该类指标,评价指标体系就存在缺陷,评价结果就会受到质疑。设置该类指标,对于绝大多数高校又没有意义(因为没有数据),因此,有必要将其作为补充指标或修正指标。该类指标体系仅适用于少数高校,如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或国家三大科技奖一等奖的高校。

2.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基于对高校财务绩效的认识,按照高校财务绩效评价设计原则,借鉴南京大学高等院校财务绩效评价课题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其他专家、学者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建立高校财务绩效基本评价指标体系和高校财务绩效评价补充指标体系,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高校财务绩效基本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1二级指标1三级指标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数1财务效果1师生比、学生就业率、国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国外学术会议提交论文数、出版专著数、科研成果年均增长率、生均事业费支出、学生生均设备费、教职工人均获取经费额、教学活动收入年增长率、教师人均科研经费、科研活动收入年增长率、学校自筹经费占总经费收入比重、自筹基建经费占基建经费的比重和固定资产年增长率财务效率1科研成果收益率、学校融资收入占银行存款平均余额的比重、学校其他投资收益率、校办产业资本金利税率、校办产业资本保值增值率、校办产业投资增长率、学校自筹经费年增长率和校产上交及经营收益年增长率财务效益1教学设备利用率、图书借阅率、生均办学成本、学校年末借入款总额占学校总经费比重、学校年末净存款占学校总支出的比重、学校年末总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自有资金动用程度、非自有资金动用程度、应收及暂付款占年末流动资产比重、学校资产负债率和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

表2高校财务绩效评价补充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1二级指标高校财务绩效

评价补充指数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奖数、国家三大科技奖一等奖奖数、国家三大科技奖二等奖奖数、省部级科学研究与发展成果奖数、国家级项目验收数、技术转让当年实际收入额、专利出售当年实际收入额和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数

四、结束语

鉴于现有研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本文基于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内涵,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构建了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当指出的是,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评价目标、评价主体与客体、评价模型(包括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数构建模型和评价标准)和评价报告等多个要素,本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属于该系统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之后,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选择科学的综合评价模型确立评价指标权重,构建可用于对比分析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数,还需要检验评价模型的有效性,搜集相关数据开展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等。这些都将是下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彭海颖.高校财务管理目标及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思考 [J].统计与决策,2005,(6):113-114.

[2]洪林,陆为群.关于地方高校实施绩效评价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30):34-36.

[3]詹儒章.论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的绩效评价[J].教育财会研究,2008,(2):16-17.

[4]陈胜权.高等学校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建构[J].中国成人教育,2012,(2):24-29.

[5]刘国永.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原理、方法及运用[J].教育与经济,2007,(3):30-35.

[6]张海丽,曾繁荣.基于改进 DEA 方法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21):32-34.

[7]张兆亮.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81-82.

[8]帅毅,罗燕琴.基于模糊数学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研究——以G大学为例[J].会计之友,2011,(2):54-57.

[9]徐月丽.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2012,(9):51-52.

[10]曹军,刘洪南.构建高等院校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15):36-37.

(责任编辑:孙艳)

猜你喜欢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高校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期限结构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工程咨询企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常态下大型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实证分析
苏宁云商轻资产盈利模式及其财务绩效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