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正川
[摘 要]:朗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激发、知识的积累、想象的丰富及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增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关键词]:重方法 练技巧 引导模仿 运用艺术 形象直观
朗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激发、知识的积累、想象的丰富及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增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此就小学低年级的朗读教学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重视朗读方法,训练朗读技巧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反复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就能密切读与写的关系,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切实有效地进行朗读训练,掌握朗读技巧。
(一)范读
范读是指教师综合运用朗读技巧为学生进行示范性朗读。范读最大的特点是形神兼备,声情并茂。教师在读时,可以把声音,语气,表情,神态,动作等多种信息传递给学生,它可以起到以下三个作用:一是示范作用;即教师范读可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朗读基调。二是激励作用:即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能够起到以情激情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朗读活动。三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领读
领读是教师领着学生朗读。既老师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这是最常用指导低年级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方法。因此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学课文,朗读能力较差,对朗读基本知识掌握较少,如遇到课文中出现轻声儿化,变调等问题时,教师不便用概念说明,遇到长句也不便讲怎样断句,但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如果利用领读不用多讲,学生一学就会,所以,领读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和声调,读好重音和语气,读出句中的停顿。通达反复训练,可使学生做到朗读不添字,不漏字,字字读准,句句读通,坚持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三)引读:
引读是教师利用提示语来引导学生朗读的种训练方法。在小学低年级运用引读多是指把一名话分作两部分,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这种方法比较合适于指导小学一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因为学生的朗读是从读好一句话开始,在低年级课文中学生接触的句子多是“什么……是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样的基本句式,读好这些基本句式是指导低年级朗读的重点,也是培养学朗读能力的基础。利用引读法来指导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感受知基本句式的结构特点和正确读法,同时对学生准确理解句子也有所帮助。这种子方法用于克服学生唱读的不良习惯和训练学生语感等方面有比较好的效果。
(四)揣摸读:
朗读不是为读而读,读正确、流利并不是朗读的最终目的。要指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揣摸着读,使学生的读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模仿和朗读技巧的机械运用上,不再停留在硬性地规定学生朗读声音的高低和轻重快慢上,也不再是笼统地要求学生带什么语气读或读出什么样的感情来,而是使学生的朗读真正成为一种有感而发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读悟,悟中读,并读出自己的感情业,在自己脑海中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这就教师在学生读之前做好情感铺垫。例如第一册中《秋天到了》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之前,要先联系学生自己先前已有的生活以验,让他们知道树叶是“慢慢”变黄“轻轻”下落的。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把“黄”和“落”读得轻一点,慢一点,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和理解具体运用这种技巧的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以上几种方法灵活选择,综合运用,就能使学生逐步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二、引导孩子模仿,培养朗读能力
人类的活动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是学习过程的普遍现象。儿童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教师利用朗读磁带或自己示范朗读,先让孩子们听,然后让他们边听边轻声跟读,接着指定学生个别读,再让其他同学找出朗读中的不当之处,相互交流,然后再听、再读、再跟进。学生经过循环往复的“模仿、矫正、再模仿”的过程,不断培养朗读能力。
三、运用听觉艺术,激发朗读情感
真情实感是朗读的灵魂。事实证明,由感官获得的情感体验相当直接,并且强烈,可有力地促进大脑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因而,在朗读过程中适当运用听觉艺术,渲染气氛,对激起学生情感共鸣是十分必要的。音乐,就是最好的选择。学生朗读时,教师根据课文的思想内容配上适当的音乐,或强烈,或舒缓,或欢快,或低沉,这种听觉与随之而来的想象力的相互作用,增强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朗读情感,引起学生共鸣。文章在音乐的渲染下,便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留下永久的鲜明的印象。同时,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喜爱朗读,自觉朗读,读出感情,从中受到艺术的熏陶。
四、注重形象直观,增强朗读效果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我们指导朗读时,有意识地利用插图、挂图或课件,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听读、练读。文章的美感,学生就在读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并能自然地表达出来。另外,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以及年代较为久远的事件,学生不易把握,容易读得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生动直观的语言,去引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遥远的环境变得形象可见,从而激起情感共鸣,增强朗读效果。
五、鼓励常读多读,提高朗读水平
反复练习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基本途径,朗读教学中,切不容忽视朗读实践。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杜绝逐句讲解、繁琐分析的现象,一定要体现以读为主。教师要把以往分析讲解的时间省出来,采用齐读、轮读、指名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常读、多读,加强朗读训练。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积极组织学生举行朗读比赛、开朗诵会,培养学生对朗读活动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朗读,让孩子们在创造中得到成功的快乐,并借此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朗读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