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菊
[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所以小学生这个群体的可塑性很大。语文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并不深奥,教学方式也比较灵活。小学语文课堂应当成为培养学生求知欲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地方,而不应仅仅是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工具。本文着重探讨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学生创新能力 具体途径
创新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因为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烈,教师可以在把握学生思维特点的基础上,逐步培养起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精神。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研究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途径,为学生搭建放飞想象力、发挥创造精神的平台。
一、巧设疑问,激发兴趣——诱发创新思维
设置疑问是引发求知欲望的良好方法。疑问能使人对事物产生好奇和关注,从而进一步了解事物,关心事物的发展趋势。与成年人相比,小学生的好奇心更为强烈。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思维特点,在语文课堂上巧妙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强烈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体,才能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求知识,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授《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时,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向学生提问:“主人的羊为什么会变少?如果羊圈的主人在知道羊变少之后仍然不修补羊圈,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些问题都是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师的这种提问方式可以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去设想课文中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勾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强烈兴趣。与单纯讲授的教学方法相比,这种提问的教学方法更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索的需要。
如果教师很难针对课文内容本身巧设疑问,也可以尝试用创造特定情境的方式来制造疑问的氛围。教师通过创造特定的情境,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与学生的沟通。根据课文内容制造情境,也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逐步走入课文的意境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例如:教师在讲解《春雨》这篇课文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春雨滋润万物的情景,并适时地向学生提问:“当你看到春雨的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这样的问题会促使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进而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同时学会进行创造性思考。
二、利用课文,展开联想——发展创造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想象力的扩展。丰富的想象力能够激发创新思维,并发展创造思维。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认真备课,精心编写教学计划,创造出一套利用课文引发学生联想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注意发现授课内容中潜藏的创新性因素,利用这些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些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浅显,因此教师很难从课文中发现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的因素。事实上,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看似浅显的小学语文课文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都包含着能够使人展开联想的片段。
例如:教师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要首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再组织学生讨论:“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为什么它们会误认妈妈?”这些问题都出自课文本身,能够起到引发学生联想、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如果学生不明白小蝌蚪与青蛙的区别,就不会真正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因此,适时地利用课文提问,能够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思考。
三、创造机会,搭建平台——鼓励大胆创新
小学语文课堂,是小学生吸收语文知识、养成语文思维的最主要场所。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外两种场所,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为学生搭建思考的平台。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不能否定那些敢于质疑的学生。如果学生提出与教材不一致的看法,即便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教师也要热情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主动思考精神,号召其他同学向他学习,而不能认为学生提问是在浪费课堂时间。
语文课堂时间毕竟是十分有限的。教师要想真正培养起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热爱,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就应当充分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语文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四季的脚步》一文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季节交替时的自然现象,让学生深刻理解“四季的脚步”都是什么样的。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知识的广阔平台,让语文知识走下课本,走进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受到创新思考的乐趣。
四、改革教法,革新学法——促进思维创新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只是课堂的配角。学生只能选择被动接受知识,无法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之中。这种教学模式抑制了思维的创新,也不符合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素质教育理念,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探索多样的学习方法。
改革教法,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将发言的权利还给学生,鼓励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而不是将所知道的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引入分组讨论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革新学法,要求小学生改变以考试为中心的学习观念,做语文学习的主人,积极探索课堂内外的语文知识,并从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例如:教师在讲解《画杨桃》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杨桃,并询问他们所看到的杨桃形状。同样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呈现不同的形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看待事物的角度展开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见解,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总结:
目前,很多地方的小学语文课堂气氛仍然比较沉闷,为了应对升学考试的压力,教师不得不用全部的课堂时间来给学生们灌输知识,根本无暇顾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小学语文教学并不是成功的,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却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思想。因此,我们有必要改变旧式的小学语文课堂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永翠.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
[2]黄淑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 [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2).
[3]崔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