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新课程,就像一缕春风,给教育带来了春天,芳草青青,花红柳绿,语文教师也同样感到清新空气的扑面而来,新课程在为语文教师开创新天地的同时,也给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挑战,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瓶颈,活跃教学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是摆在每一个执教者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从课堂教学的文本切入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高效课堂”“自由”“情感”“兴趣”
1、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当前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热衷注入式,没有把自己当作"主导",而变成"主宰",没有把学生当作"主人",而看成"仆人"。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再多,终究是有限的,培养的学生走出校门以后必须要"自能听话,自能读书,自能成文"。因此,教师教学生学,不只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并能运用自如,这不仅得益于一时,而且终身受用无穷。可见传授学习方法比传授课本知识更为重要。
2. 注重“激情”
语文课堂应是情感的课堂,我常问自己“除了分数外,我还给学生什么?”语文课堂,我们不是教会学生生字词、让学生概括出段意、中心思想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学习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有激情的教师,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3.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竹林深处人家》这篇课文时,先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引入,再出示我找来有关竹子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图片和资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有关竹子的一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4. 语文课堂自由的,注重“变通”
在围绕课标设计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实施方法,语文课堂之所以说是自由的,这是说你能不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就看你在课堂中的应变能力了,设计的教学过程,在实际课堂中教师是可以灵活变通的。
我刚出来时,上课经常怕每节课的内容讲不完,一课都是自己按教案内容讲,但没多少学生在听。
我不得不思考。也许,反思才能有所触动、有所改进。不再想当然的认为是学生需要的、学生喜欢的了,而是课前课后多和他们接触,试图去了解他们,听听他们的声音、他们的想法,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然后,再结合这些真实的信息来收集资料,准备一节课。一段时间以来,我最大的改变就是:上课时,我给了自己更多可以灵活变通的时间和机会。于是,我的注意力不再只关注教案进行到哪里,而是关注学生学会了哪些,还需要些什么?有时,为了解决学生课堂上的疑惑或进行最有效的引导疏导,为了处理学生课堂上的讲话等情况,我会和学生谈人生,谈自己的经历,讲我的童年,讲我的学生等等;有时,我选一两个故事来讲。学生们最喜欢听我讲故事了。他们喜欢在小小的故事中,去思索、去反复回味、去学会成长。我发现:在这个时候,学生们的眼神是最专注的,表情也是最宁静的。
我觉得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不要刻意给自己框一个架子,对于教案中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理解程度作出调整,结合生活来进行提问,这样才会更接近真实,接近语文的本质。你才会发现自己原来也可以轻松自如潇洒应对,而结果往往也是让自己有更多的惊喜。因为我发现每次再走进教室时,学生们的眼中有了更多的期待和喜悦。
5.启发思维,培养自学能力
兴趣要激发,思维更少不了启发。要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就必须善于"质疑",激起学生心中探索问题的波澜。要做到这样,教师必须致力于问的艺术,必须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包含着矛盾,因为思维是从矛盾开始的,没有矛盾就没有思考。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不假思索就能随口答出,就难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浪,所提问题也就失去了价值。倘若提出的问题超脱学生的实际,学生就会茫无头绪,起不到引起积极思维的作用。因此,提出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把"果子"挂在适中的地方,既不举手可摘,也不高不可攀。这样,学生才会跃跃欲试,越跳越高,摘取挂在更高处的"果子"。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给人以知、解人以惑,更重要的是师人以德、授人以道。所以课堂上,教师应运用自己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情感来吸引学生,使课堂绽放光彩。总之,教育离不开情感,情感能很好地促进教学。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智慧地把情感真正落到实处,全面提高教育水平,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的目标,将指日可待。
作者信息:叶瑜敏,1984,男,广东,河源市源城区啸仙中学,教师,本科,语文,寄刊地址:河源市源城区啸仙中学,邮政编码:517000,联系电话:133767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