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真
摘 要: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作业设计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因此,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对作业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
关键词:科学作业 细节 改变观念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203-01
今天,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因为粗心而没有重视某些细节,或者是根本没有这样的细节意识,由于我们没有把细节做好做精,常常使我们的教学走偏,难以导入正规。事实上,我们现在的教学,很多都是细节的教学。
自工作以来,听了许多老师的课,我发现一个细节,就是他们很少把作业摊到桌面上来讨论,作业始终在幕后徘徊,而作业又是在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于是翻阅了一些有影响的优秀教师的教学书籍,从他们的教学中发现有一个很相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善于用特有的教学机智去捕捉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从“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创造出完美的教学。
1 改变教学观念
改变一:作业设计—— “僵化”走向“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作业设计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学生通过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从而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作业的设计形式可以有很多种,但不论是何种形式的作业,教师都要注意把握好每个环节,做到有始有终,防止流于形式,使作业真正能在培养学生能力和情感方面起到它该起的作用。科学教师应以优化作业为着力点,努力使作业“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
改变二:作业批改—— “呆板”走向“灵活”。
作业批改是继备课、上课之后的又一基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课堂教学改革备受重视,作业批改改革却遭遇漠视,很多学校仍然沿用传统作业批改方式,这既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还把学生无形放在教师的对立面,因此,作业批改已成为当今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我们为何不改变这种呆板的机械模式,给作业的批改來点创意。
作业的批改可以来点创新。如,教师在课堂上布置完作业后,走下讲台,来到孩子中间,手执红笔,边巡视孩子边批改作业。这样做可以随时鼓励孩子,及时纠正孩子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而且节省了教师批改作业、孩子订正作业的时间,提高了效率。平常孩子做作业和老师批改作业是分开的,其实这是不合理的。教师还可以轮流面批的反馈方式使孩子及时知道自己的不足。“面批”绝不是当面批评,如能采用面批与鼓励相结合的方法,效果会更好。教师应根据不同习题、不同孩子的特点,创造性地批改,如孩子互批、多次加分、家校联批等,以激励孩子的作业热情,并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培养。
改变三:作业效果—— “高耗”走向“高效”。
据笔者了解,有这样一位老师,一节课的知识要求学生回家做三张试卷,有时回来后学生交起要么不管对错打个勾,要么就放在柜子里束之高阁,既不校对也不用分析。姑且不论这种非人性手段对学生心灵会产生多大的伤害,就从效果而言,也是典型的“高耗低效”。只有“体力劳动”,没有“脑力劳动”,还奢谈什么取得了显著效果。
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老师讲解一遍又一遍,批改一遍又一遍,学生还是要错。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对待作业的态度不正确,“为了完成任务而做作业”。长期实践表明,除了要及时反馈作业,还可适当设置一些激励制度,如第一次就做正确的同学可免做部分作业,可以让好的同学做“小老师”指导周围同学。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减轻了教师负担,何乐而不问呢?
如果只有传统的单一的作业方式,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造成一些同学做作业时不动脑不动嘴,机械地搬运或抄袭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忽略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理念,剥夺了学生运用科学进行交际的机会,禁锢了学生的头脑,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智能发挥,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与课堂改革衔接。可概括为:“写得多,学得累,改得苦,效果差”。
2 捕捉—— 学生的“兴奋点”
2.1 抓住学生的“舌”
重复与模仿、死记硬背的内容,显然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发展。退而言之,即使基础知识的积累需要搞记忆和模仿训练,学生在厌倦情绪中,没有积极的心态,学习的自觉性怎么能培养?学习的效益又从何谈起?作业设计应紧贴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环境,使“科学生活化”。将各学科知识融为一体,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例如:讲过《透镜》后,学生问到,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我把这个问题留为作业。
(1)眼镜主要分为老花镜和近视镜,它们对光线的折射作用相同吗?
(2)如何辨别它们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有几种实验的方法?
(3)怎样减小实验中不必要因素的影响?
(4)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5)和其他同学互相交流,判定结论的正确性。
当学生对一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大脑皮层会激烈运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自觉主动完成作业。作业设计要注重其趣味性,把知识点融在情景之中,使学生在“趣”中学,“趣”中练,由旧“趣”促新“趣”。
2.2 抓住学生的“眼”
开放作业的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教师的作业设计应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口头形式的,也可以是操作演示形式的,还可以展示创作成果等等。学生完成作业时,可以采取相互竞赛,也可以采取相互合作的形式。
例如:学完《光学》后,我布置了“寻找有趣的光现象”的作业。结果有的学生一口气从网上找到了“单面反光镜、天空的颜色、绿色的太阳、红色的月亮、海市蜃楼的成因”等资料,制作成小报贴在墙上供同学了解;有的学生写了一篇调查报告;有的学生动手实践演示“利用凸透镜聚光取火”;有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研究,制作了“简易潜望镜”等。
如此丰富的作业,一定有适合各个学生的作业内容,学生也一定会选择符合自己专长和个性的题目去完成。相信学生的解答是丰富多彩而富有创造精神的。这种作业记载着同学们开展探究活动、体验幸福和快乐的足迹,是新课程下的科学特色作业。作为老师为何不充分利用学科特色,把作业还给学生,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和时间。
参考文献
[1] 王朝晖.浅谈科学作业的有效性[D].镇江支显宗中学.
[2] 姚卫新.从教学细节反思课堂教学观念[D].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3] 中小学作业形式,作业评价问题的思考[M].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