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教学

2013-04-29 17:34张丽蕾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品味意境节奏

张丽蕾

摘 要: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不衰。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可将诗词改写成散文,可根据诗词意境作画,可将音乐融入古诗词课堂……以多种形式让古诗词走进学生,使被动机械的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分析能力。

关键词:化形 意境 节奏 品味 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107-01

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当然不能忽视古诗词教学。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诗词化形散文

诗词表意境达情感,散文亦可表意境达情感。在这一方面,笔者认为二者是可互通的。因此,笔者对一些诗词采取了改写的授课方式。具体做法是指导学生根据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写一篇散文。首先,笔者引导学生认真研读,然后闭目深思,体会揣摩,让文中的意象像电影中的特技镜头,在脑中出现。而后,将脑中闪现的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笔者在讲述九年级诗词《春望》的过程中,先疏通字词,朗读数遍,然后让学生对照注释,进行口头概述,了解大意,而后闭目深思,再用文字描述脑中闪现的画面,写完后,请几位同学朗读改写的散文。这样在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确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通过再创作,使学生深刻领悟了诗词的内涵,训练了写作能力,真是一箭双雕,事半功倍。

2 诗情转为画意

俗话说:“诗情画意”,诗与画都是传情达意的手法,那么教师在诗词的教学中就可借助“图画”来表现优美的意境。这样就可改变传统的诗词教学模式,不仅可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更可以使学生记忆深刻,体会其优美的意境。因而在教学中,笔者根据中国古诗词“诗中有画”的特点,指导学生据诗意作画,笔者讲解《天净沙 秋思》这首诗时,首先引导学生疏通字词,了解诗的大意,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诗意画一幅画,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大家画出后请一位有绘画特长的学生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她先画了枯藤,老树,在旁边画了一只昏鸦,紧接着画一座小桥,桥下流水和一户人家,一条古道,一匹瘦骨嶙峋的马。用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的荒凉,与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漂泊天涯的游子,那种睹物思乡愁肠欲断的心情跃然画面。同学们看了赞叹不已,似身临其境,陶醉于那美妙的意境之中。此时,笔者要求学生看画面,吟诗句,他们很快就背熟了。这种教学方法直观形象,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真正体现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

3 朗读讲究基调与节奏

古诗词朗读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渔家傲》,豪迈奔放、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委婉含蓄、缠绵绯恻的情诗《无题》,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歸园田居》,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春望》。只有注重了这两点,才能深切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达互通的效果。

除去讲求基调外,诗词的节奏也是古诗朗读一大要求,只有讲究了节奏,才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一般来说,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五言有“二二一”节奏,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4 品味语言,整体把握

诗人在诗词写作时特别注重凝练语言,那诗词讲授时更要注重品味语言,以达全面、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诗词的意境。如“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不说山光使诗人心情宁静愉悦,而写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这就是含蓄不露,这就是诗味。鸟的怡然自乐,正是诗人淡泊宁静的反映。这就是借物境写心境,用光和影营造了一种幽静清寂的境界。

5 音乐与诗词的融合

音乐、诗画都可描绘大自然,它们是可以互相融合的。在教学中适当的融入音乐,让音乐走进作品,用音乐诠释古诗,烘托气氛,也能进入审美境界。如:由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改编的通俗歌曲《但愿人长久》也被邓丽君唱得委婉如诉。《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古典名曲与许多古诗词的意境也能达到意外的契合。

6 古诗词与现代文的结合

6.1 以诗说明,情真意切

说明文教学比较枯燥,怎样教得生动有趣,一直是一个难题,如引用古诗词,迎刃而解则。例如笔者在教说明文《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时,出示有关物候的诗词名句,以引导学生更好的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播放《大林寺桃花》的动画视频,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学生更加了解诗词在说明文中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知道文学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6.2 以诗明理,入骨入髓

用诗来进行议论,不仅生动形象,而且使人心悦诚服。例如笔者在讲授《谈骨气》一文中,就以文天祥的古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印证作者的观点。又如讲授《出师表》时,评价诸葛亮,杜甫感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赞美他“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写出了诸葛亮对先帝和后主的衷心,写出了诸葛亮为国为民鞠躬尽瘁。语言是沟通的钥匙,在讲授以友情为话题的作文时,谈到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把古诗词引入议论文教学,能让学生愉快地明确议论主体,从内心里点燃真善美的火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总之,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尝试,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必须扬长避短,融入新课标主动探究的理论,不断创新探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诗词修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巧妙的古诗词既可以创造出全新的语言,还能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感性的文字,从中体会诗人的善良和博大的胸襟,给人以新的美的感受。

参考文献

[1] 初中语文教学与研究[Z].

猜你喜欢
品味意境节奏
品味“莓”好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YOUNG·节奏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品味四季